俯仰天地存肌骨,描绘山河饰浮云;
情愫不甘付秋草,锦笺无缘寄湘君;
花甲过后人消瘦,墨花有幸洒成春。
这是陶洪寿先生的一首自作诗,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他50多年来执着从艺的人生百味。如今,年至古稀之年的他仍旧老骥伏枥不停步,策马扬鞭奋蹄行。
否定中超越
中国书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五千年的文明传承,已经发展成为饱受青睐、深入人心的一门艺术形式。当代书画艺术大家陶洪寿广采博学,集众家之所长。尤为可贵的是,他从不满足现状,不断否定自我,每一次探索都力求超越自我。不懈的创新和探索使他的创作充满了活力。
陶洪寿先生是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中国国画艺术研究院创作室主任。1942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中国画学习潘天寿、吴茀之、顾坤伯、周沧米;西画师承莫朴、王流秋、张怀江、张品操等。经50年艺术创作实践,形成了粗旷豪放、诗文并茂的风格。他的水墨艺术不仅在山水创作中成就卓越,花鸟、人物画等也极具个人特色,在艺术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与肯定。
在艺术创作上,陶洪寿先生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否定自己。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取材广泛,画风迥异。技法丰富多彩,以浑厚灵动的笔墨功底,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意境,把自然景观立体地“拉”到观赏者的眼前。山川的气势磅礴、水色的宁静辽阔、云海的神秘多变……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并常会有一种错觉:这些画会是出于同一个人的画笔吗?否定自己很难,一次次反叛更难。
对于绘画风格,评论界曾有共识:画家一旦形成固有的表现方式,很可能一辈子都改变不了。而陶洪寿带着近乎严苛的艺术态度一直在否定中前行。谈到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废画三千”,陶洪寿深有感触:一位名家肯定是画出一批好的作品而得名,但是绝非张张名作,画家的一生,画败画废的东西往往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地超过成功的作品。
根深而叶茂
为有源头活水来。陶洪寿先生在注重外在艺术表现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底蕴。读过他诗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感受:陶洪寿是一位很优秀的诗人!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陶洪寿诗集》,是一本深受文学爱好者喜爱的读物,在文学界被誉为“生活的影子”。正如文中开始的那首诗,韵、声、平仄关系等都处理得很好。人们常把“诗、书、画、印”当作衡量画家才华的“一把尺子”。再一次捧读那一本300多页的诗集,也再一次欣赏陶洪寿先生的画作,我们不得不感佩:良好的文学素养滋养了陶洪寿的绘画创作。
当我们合上书的扉页,心头依旧萦绕着那些优美的诗句,脑际也再度浮现着绚烂的丹青……仿佛灵魂都受到了浸润。饱经艺术的熏陶和洗礼之后,笔者陷入了沉思:根深方叶茂,卓越而不凡。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