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凡高,究竟哪里好?

2 已有 953 次阅读   2018-05-09 07:16
                 北京画室 | 凡高,究竟哪里好?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对于艺术大师而言,其实构图,笔法,用色这些基本要素,都属于次要的东西;而透过画作传达出的精神世界,才是艺术伟大价值的核心所在。

梵高的画正是如此,画里可以强烈感受到传达的情绪思想。他内心的热情、彷徨和挣扎,他对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独树一帜的世界观。可以感到他耗尽生命所有热情去体会生活,然后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

仓促的笔触中,可以感觉到那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不能自抑的兴奋和颤抖。好像所有情感就在绘画的瞬间迸发,握住画笔的似乎不是他的手,而是那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如果说“古典主义”着重的是形体和轮廓,强调精确的素描和柔缓微妙的明暗色调,油画如同照片般纯粹写实,如:

那么从“印象派”开始,绘画强调不同光影对色彩的变化,用主观的方式呈现客观的自然。如同照片上加了不同效果的滤镜……如:莫奈的教堂。

而以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则不满足于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形象”。

而要借助绘画“表达自我感受和主观情感”,呈现“主观化了的客观”,直接将艺术推入了呈现纯然心灵的全新境界。

因此,用心灵作画的梵高,用最直接而质朴的绘画语言感动无数。

《罗纳河上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1889

天空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呼应,人间和天堂的边界消弭不见。阿尔勒缩减为细长的一条,几乎无法隔开蓝色包裹的水面和星空。

这画布定格的的景象令人心醉神迷,是完全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官陶醉。正如梵高自己所言“我希望自己可以捕捉内心的丰富与完全”,他做到了。

正如《星夜》中如焰火般闪亮的星星那样,梵高对绘画有着火焰般的热情,忍饥挨饿对着他目之所及的单调景物,反复练习和尝试新的画法,一生中画了35幅自画像。

11幅向日葵。

若干幅麦田

《星月夜》the starry night, 1889,大概是梵高内心最纯净的颜色。

阴郁的蓝色结合粗矿的笔触,如同黑色火舌般的丝柏直上云端,充满了炙热和躁动,又如同黑夜中燃放的焰火般炫丽,天空的纹理如同涡状星系,而月亮则犹如昏黄的月蚀。

底部的村落宁静平和,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产生强烈的对比。

这样一个对生命如此眷恋热爱的人,同年晚些时候画下了这幅《麦田群鸦》Wheat Field With Crows。没多久,他就在这片麦田里开枪自杀了。

一直觉着,一件艺术作品的价值,要结合艺术家创作时的背景和心境,一个艺术家的成就,要看他对后人的启发。

“开启不同于前人的艺术,启发后人的艺术”。这就是梵高作品的伟大之处,但更多的伟大,来自梵高的作品能打动人。无论他的生活如何不堪和落魄,他的作品永远是明亮的,美好的,纯真的,积极的。

不是因为梵高他伟大,你才要去感受他,而是因为你相隔百年的时空,感受到了他传递过来的美,梵高才伟大。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