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有着很强的拓展性和发展潜能,应重新认识它的特性,发掘新的艺术价值和表现技巧。文章基于作者对坦培拉古典技法的探究及其发展历程追根溯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特性以及把经典的技术因素加以创新,运用到写实油画创作中获得的经验和艺术效果,并立足本土文化,在欧洲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阐述。
坦培拉(Tempera)绘画在欧洲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欧洲传统绘画中影响深远。坦培拉是用天然乳胶(全蛋、蛋黄)或人造乳胶(水溶性胶加油等)做媒介,调和天然色粉作画的。坦培拉最早起源于古希腊,13世纪末传到古意大利后迅速传播。15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了乔托、马尔蒂尼、弗朗西斯卡、波提切利等坦培拉绘画大师。他们的绘画技法高超,推动了坦培拉绘画的发展。
波提切利将坦培拉技法推到光辉的顶峰,然而他们在热衷于坦培拉绘画的同时,也渐渐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弗兰德斯凡·爱克兄弟进一步改进,发明了坦培拉与树脂和油脂结合的混合技法,逐渐形成革新技巧,于是最早的油画便产生了。此技法在鲁本斯时期达到写实绘画的高峰。在西方,从古至今坦培拉绘画传统从未完全断绝。大约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坦培拉绘画传入到中国。画家们通过研究学习古典传统技法,使作品的格调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研究探索古典油画材料技法,从传统艺术中体会和感悟其精神品格与更高艺术境界,对拓展和丰富写实油画语言和创作风格,以及对油画创作多元化发展、提高写实油画的整体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
坦培拉与油画古典混合技法 坦培拉与油画多层混合技法在欧洲传统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混合技法与设色原理一直为历代画家所研究并丰富着。古典混合技法是很多艺术家一直守望、追捧和研究的绘画技法,此技法对我国写实画家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混合技法的主要特点在于造型和色彩渲染分开解决,“纯灰画法”阶段是用坦培拉颜料作单色素描,干后涂上一层透明底色,在此基底上用油性树脂颜料实施多层晕染。再用坦培拉颜料进行细画(提白)罩染。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罩染。罩染是传统油画技法中最重要而特殊的一种技法,通过层层透明色叠加,最后人们所看到的是色彩的视觉调和效果。
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运用与创新,笔者是在研究古典大师的技法材料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古典技法中把握间接混合技法的研究展开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在写实油画创作中运用与创新。古典油画混合技法的核心是透明画法,透明画法在油画技法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多层罩染的艺术效果具有晶莹、透明、丰富、浓厚珠宝般的光泽。写实人物油画需要丰富的表现技巧。经过实践与探讨,笔者发现混合技法特别适合写实油画人物的表现。在混合技法中,我们要考虑每一步骤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在实施罩染前颜色处理得要相对粉和淡一些,罩染色尽可能用单纯透明色,当需要间色时可采用两次原色叠加的办法。颜料在画面形成坚固且耐久的膜,需要粉与油合适的配比,塑造是由薄到厚逐层进行,用油要遵循“肥、盖、瘦”的原则,让含油多的色层留在透明罩染上。
我们向古典大师学习材料技法,并不是照搬西方油画语言体系,其目的是为了借鉴、吸收和创新,要把这一语言价值实现转换。在当代不同的理念下,有些画家认为古典油画不太注重色彩,笔者认为审美取向是随着时代改变的,不同的时代和流派的审美取向决定着作品的色彩表现方式。有些画家认为过分讲究技法会影响画家施展艺术个性,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艺术家的才华修养和掌握好材料技法是同等重要的,好的题材、创意如果没有好的材料和技巧能力和制作手艺,画家是不可能画出成功之作的。对于技法而言,笔者认为技术无疑是因表现而存在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追寻自己想要的表现效果才是最终原则。
在当下写实油画创作中,有选择地借鉴和运用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对促进写实油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发展、作品格调品位的提升是很有益处的。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表现语言特性,为我们深层探索写实油画技法开拓了广阔空间。写实油画的无尽魅力存在于材料技巧与独特风格之中,我们在西方古典技法中追根溯源汲取养分的同时要立足本土文化,增强艺术的精神品格和审美意蕴,在追求表现材料美的同时,不能忽视作品的内涵。用手中的画笔展现时代精神和对生活的感受,以全新的观念创作出具有内在精神和符合东方美学特质的写实油画作品。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