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标|文【本文共1864字,16张图片】
他一生只画直线,3条卖16亿,网友:直线谁不会画?专家:你试试!
他画的三幅油画,分别画了三条直线,拍卖了2.33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达16.545亿。一个人三幅作品都跻身“世界最贵100幅画”,这极为罕见。其中一条直线以成交价1.0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48408850元,排名第17位。你不服都不行。
很多网友说,如果冷军看到了,还不被活活气死,他画了一年半载的一幅人体油画(见上图),也只卖了28.6万,还不及人家画一条直线的零头的一半。
人比人是会气死人,但冷军现在还是好好的,他就喜欢自己画自己的。一来,人家卖几个亿那是人家的事情,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另外,冷军也是大咖,有远见,心胸宽大,他的目标不是在这个领域,写实才是他施展才艺的世界。
很多网友说:“画直线谁不会?”这明显是在挑衅我们的智商。
对此,专家却说,画直线肯定没问题,是人都会画,但是你试试看。你能在两三米高的画布上,用画笔画一条直线,从上贯穿到底,看看是不是直的?而且两边都是有其他颜色的。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因为画这条直线的这位画家,他一生创作的作品有80%以上都是画的直线,整整画了24年,而且其他的作品也都是为找到以画直线为自己风格之前的摸索。他画直线的油画虽然卖了上亿,可惜他没有看到自己的成功,因为在他死后17年,他画直线的油画作品才有画商收藏购买,而在之前是被当成一文不值的垃圾!
这位画家的一生,并非如这条直线一样顺利,他经历了曲折坎坷的一生。1905年,巴尼特·纽曼出生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因为父母是来自波兰的犹太移民,从小就受到歧视。高中时,纽曼喜欢绘画到了痴迷的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7岁那年考进了康奈尔大学学习艺术。
大学期间,纽曼追随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并来到诞生过11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纽约城市学院,攻读哲学专业,辅修绘画。毕业后,到父亲的服装厂上班,因企业倒闭,家里欠下大笔巨债。纽曼不得不外出谋生,去做很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纽曼的生活尽管食不果腹,但始终没有放弃绘画。也因为这个原因,一位女孩爱上了纽曼,两人结婚成家。
如果没有妻子,或许就没有后来的纽曼。纽曼穷困潦倒,不仅在生活上,依靠妻子微薄的工资度日,而且他绘画之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与妻子的全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在36年同甘共苦的日子里,为纽曼的创作提供了物质保障,除了研究绘画理论的三四年间,纽曼暂时搁笔,其余时间都没有停止过。
纽曼的创作出现转机,是在一九四六年。在他画了一条光带之后,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绘画的方向。因为他改变了以前抽象画派创作的路子,和极简主义结合。
这条从画布上方贯穿底部的垂直光带,纽曼称之为“zip”。这在《创世记》和希伯来神秘哲学中,光象征着创造,创造一切。刚开始先画背景色,再在中间画一条细细的直线或是色带,亮色的暗色的都在不停地尝试。后来画杂色的大块色彩来分割成直线,而且直线的边缘抖动模糊,手工绘制的迹象明显。
用了短短两年时间,纽曼从这条光带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从此,纽曼一直画这条直线,画了24年的直线,越画越直,而这些直线占据了他一生作品中的80%以上。到了晚年,纽曼创作了《谁害怕红黄蓝》系列作品,出现了三条直线,这些线条之间的色块逐渐变成了明亮的纯色,展现出典型的“设计主义”特点。
其中,在一九六八年,纽曼在大片的深红色和灰白色两块色块的左侧,画了一条灰色的直线,取名《安娜之光》。画完这幅作品的一年多后,纽曼因病去世了,享年65岁。这也成了他最后一幅画直线的作品。
在纽曼去世后,他妻子为完成丈夫的遗愿,节衣缩食设立了以纽曼命名的艺术基金,通过资助的方式把丈夫的艺术创作思想传递下去,所以纽曼并没有因为死亡而销声匿迹,相反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
直到一九八五年,一位美国收藏家在苏富比拍卖行,拍下了纽曼的第一幅画直线的油画作品《尤利西斯》。从此之后,一直不被看好的纽曼的作品才逐渐受到关注。
尤其纽曼在病逝前创作的最后一条直线《安娜的光》(见下图),以1.057亿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7.484亿元。目前这幅作品的成交价在世界最贵100幅画中,排名第17位。
随后,纽曼的油画《Onement VI》,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0.438亿美元成交。《黑火1号》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0.842亿美元成交。这两幅画了两条直线的油画,折合人民币达9.061亿,加上《安娜之光》的7.484亿元,三条直线卖了16.545亿元。
画了三条直线的这3幅油画作品都挤进了“世界最贵100幅画”的行列,引起了轰动。原来默默无闻的纽曼,突然成了世界艺术界的一匹黑马。纽曼也成为抽象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与抽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马克·罗斯科和德·库宁等齐名。世界各地的重要美术馆也都以收藏纽曼的作品为荣。
本文系【陈洪标写字说画】原创,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书画评论家陈洪标撰写,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