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遇楠|不负人间美物与笔下缣素

2 已有 344 次阅读   2020-09-30 10:47
遇楠|不负人间美物与笔下缣素 

工笔画是在画法上工细沉静的一种自然的画学归类,在工笔画题材上,我们发现古人工笔的感人作品多是画者熟悉的日常之物,是画者对日常之物清澄恳切的绘画介入,赋予了日常之物以神圣与温情。工笔画画法在时下多少已被扭曲成为刻意求工迎合钻营″国展工笔画法了",此非工笔之精神与心态,吾辈绘事中人,似应″工称诚恳、写能通神",不负人间美物与笔下缣素。

遇楠大多画她身边的熟悉之物,她的家乡在胶东海边,她画海贝介壳游鱼奇礁,尽现海中绚烂神奇,画果实能凝聚沉静丰盈的时光之美,她画的南瓜亦如古佛咸集,工笔画忌过度刻画拘泥,须有三分写意在,这一点上,她的作品做得很好,不入俗格、允称雅正清逸。

(魏海波)

遇楠:

1982年生于山东龙口

200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客居北京,专事艺术创作

主要展览:

2020/8 遇楠绘画作品展/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个展);

2020/1 作品《观众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山东作品展”;

2019/11轨迹-青年当代工笔展/厦门(联展);

2018/9 作品《混沌初开》获“品真格物-全国青年工笔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17/9 “戏韵丹青”中国戏曲人物画联展/上海;

2014/10 “拂晓风起—上海青年水墨书画联展/上海;

2008/10 作品《涅槃》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

2008/9 作品《故园迷影》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7/12 山东省艺术青年双年展/济南;

2007/12 作品《和》获“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 优秀作品奖;

2007/5 山东省第十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济南;

2006/5 作品《无题》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展”。

随遇而安

——遇楠绘画随感

绘画是一个不断破与立的过程,放下执念,径直往前走就对了!每一次“破”,都应该是抛开固定思维观念和风格定式,伴随着彷徨、焦虑和喜悦,在这个过程中,心是活泼的,会成为画面真正的主宰。

让我开始一幅作品的往往是一些思考,以及对生活、对一篇文章,或者只是一个空想,一个瞬间的体验。我从小时候就喜欢安静地独处,想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当我慢慢专职绘画,这种习惯帮助我激发出太多想法,从来不会匮乏,甚至需要控制它不要涌的太快,以适应作品的节奏。

绘画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的、全身心的,越是贴近内心的那个“自己”,情感就越浓郁,越能真实地传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绘画的过程也是生发的,笔与笔之间互相生发,墨、色之间也是这样,一笔接着一笔,像是呼吸,时而平缓深长,时而短促有力,一呼一吸间,也就在环环生长,呼吸感可以让画面鲜活起来。

维持感性和理性的平衡贯穿我创作的始终。我很愿意画一些感性的作品,里面可以有加工、表现的成分,也可以有非常抽象或者超现实的部分,过程很有意思。同时,画面还需要足够的理性成分让主题或是想法精确地传达出来,再多一点逻辑性的论据,一层一层推出来,最后使论点凸显。但我又会极力避免画面过于理性,希望能够无碍地传递出创作时的激情,让画面充满情感。

对技法的迷恋是摆在所有画家面前的陷阱,过于炫目的技巧会在不经意间吸引它不该承受的注意力,以至于让人忽略画面本初的样子。但实际上,掌握复杂的技巧又是一个画者的基本素质,如果需要这样或那样的技法来传达某个主题,这是必须一下笔就要有的,而且是不露痕迹的,也许观者会迷恋某些技巧,但画者自己要非常清醒。

至今对传统艺术仍抱有很强的好奇心,越往深里走,越会深切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但我不会假装自己是古人而沉迷其中,作品的立足点还应该是自己生活的时代,只有带着自我独特的生活体验,才能画出一些有厚度、耐品味、更加讲究的作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