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霍克尼新书《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 佳作书局

2 已有 898 次阅读   2021-01-06 14:34
霍克尼新书《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 佳作书局 

书名: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

作者:(英)大卫·霍克尼、(英)马丁·盖福德

出版: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1

装帧:平装,362页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英文原版《图画史》传送门:

精装版

A History of Pictures:

From the Cave to the Computer Screen

出版:Thames & Hudson,2016

平装版

大卫·霍克尼与艺术评论家 马丁·盖福德合作,共同探索 人类在历史上如何制作图画以及为什么要制作图画。凭借大半生从事绘画、素描及使用相机制像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热情,霍克尼与马丁·盖福德将丰富的图像并置在一起,从迪斯尼动画片的定格画面到歌川广重的日本木版画,从爱森斯坦执导的电影剧照到委拉斯开兹的油画,两位作者跨越了通常横亘在高雅文化与通俗娱乐之间的界限,并将不同时代和媒介别开生面地联系在一起。

本书以霍克尼里程碑式的著作 《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为基础,两位作者进一步提出电影、摄影、绘画和素描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富于洞见、发人深省,对认识人类如何再现现实裨益良多。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关于《图画史》

这是一个充满视觉诱惑的时代,“图画”几乎无处不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杂志、报纸和书籍上都充满了图像。我们也正是通过图像来思考、梦想、领悟环境与他人。

翻开这部最新版的 《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你将读到英国艺术家 大卫·霍克尼与艺术评论家 马丁·盖福德联手为古往今来的图画撰写的有趣文字,他们将浩如烟海的绘画、摄影、电影等等图画视为一个整体,解读它们之间的奇妙联系和相互作用,探讨一切再现三维世界的平面,为你的艺术之路带来一个全新的探索视角。

大卫·霍克尼与马丁·盖福德

Cart Track and Pylon East Yorkshire

David Hockney

抛开沉重的大部头艺术史,这本全新的阅读版《图画史》可以让你随时随地探索视觉艺术的边界。本书与其他霍克尼系列图书一样为全球同步全彩印刷。高质量的印刷工艺,高品质的图文呈现,展卷之际,将为你带来无比享受的阅读体验。

全书共18个章节,40余万字,并在旧版基础上增订了最后一章的内容,囊括了霍克尼的最新作品,更新了他对ipad等新媒介的运用心得,为你呈现霍克尼最新的艺术见解。

本书由艺术史学者万木春老师翻译,他的译笔明白晓畅,充分传达出霍克尼谈话中的睿智与幽默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译者。在旧版已经绝版的情况下,新版堪称目前最为权威的版本。

大卫·霍克尼

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被关注、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一切媒介,从油画、素描、舞台设计直到摄影和版画印刷。而且他在这些媒介上都有所拓展。如果你对西方油画栩栩如生的秘密有兴趣,还可以读一读他那本《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

马丁·盖福德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为《旁观者》杂志撰文,出版过有关凡·高、康斯太布尔和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的著作。此外他还著有《艺术追求》、《现代主义者与不同政见者》以及《戴蓝色围巾的男子》等,曾与大卫·霍克尼合作撰写《更大的信息:与大卫·霍克尼对话》。

目录

序言/ 1

导论:图画、艺术与历史 / 2

1.图画与现实 /14

2.笔痕 / 28

3.阴影与欺骗 / 50

4.画出时间和空间 / 72

5.布鲁内莱斯基之镜与阿尔贝蒂之窗 / 88

6.镜子与反射 / 102

7.文艺复兴: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 / 120

8.纸张、颜料与图画复制 / 136

9.布景的描画与画面的布景 / 152

10.卡拉瓦乔与眼光敏锐的学者们 / 166

11.维米尔与伦勃朗:心、手和镜头 / 188

12.理性时代的真与美 / 206

13.1839年之前和之后的照相机 / 222

14.摄影、真实与绘画 / 240

15.有摄影的绘画与无摄影的绘画 / 264

16.快照与活动图画 / 290

17.电影与静态图画 / 308

18.无尽的图画史 / 328

注释/ 344

参考文献/ 351

图版目录/ 352

致谢/ 357

索引/ 358

序言

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

马丁·盖福德(Martin Gayford)

图画(Picture)无处不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杂志、报纸和书籍上都有图画,墙上还挂着画。我们通过图画来思考、梦想,领悟环境与他人,正和通过语言一样多。

可是时至今日,图画却鲜被视为一个单独的门类。有很多专写某一类图画的历史,比如绘画史、摄影史和电影史,却没有一部把所有图画视为一个整体来写的历史。我说的图画是指一切再现三维世界的平面,它可以是画布、纸张、电影银幕或智能手机屏幕。所有这一切描绘(Depiction)多种多样又各不相同,而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就是本书的主题。

我的《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Secret Knowledge: Rediscovering the lost techniques of the Old Masters,2001年,以下简称《隐秘的知识》)一书已经触及本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当时我在那本书中指出,早在1839年摄影术正式诞生前几个世纪,欧洲画家就已熟知由透镜和镜子投射出来的图像,而我们至今还只习惯于将这些图像与现代摄影术联系在一起。《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以下简称《图画史》)将这一观点继续发展,补充了新的证据,并将这个问题置于更广阔的上下文中讨论。本书讲述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图画史,但讨论集中于两个图画传统,这两个传统都追求用二维平面捕获我们身边的世界——弥漫在时空中的世界,它们分别是属于西方传统的埃及、欧洲和美国传统,以及与西方传统相当不同的中国和日本传统。图画史的叙述始自史前洞穴,至今仍在不断展开。

试读章节

导论:图画、艺术与历史

“一切图画都是对观看的记述”

霍克尼:我见过毕加索画的一张猫头鹰,很精彩。今天一位艺术家也许只想到做个猫头鹰的填充标本,把它塞进柜子,但毕加索的猫头鹰记述了一个人对猫头鹰的观看,这比动物标本有意思多了。

巴勃罗·毕加索

《猫头鹰》,1952年

布上油画

一切图画都是对观看的记述。图画的历史非常非常古老,可能比语言还要古老。第一个画出小野兽的人是在别人的观看下画的,看过画的人再看真野兽时,会看得更清楚。17000年前画在法国西南洞穴中的牛起到的就是这个效果。牛的图像是画家留在平面上的证词,证明他看见了这头牛,图画能起到的作用不过如此,图像不是牛本身。一切人工制图都要遵循法则,就连停车场的监控相机也不例外,它能看见什么是受到限制的,有人把它架设在那儿,布置好,使它的视线能够覆盖一定区域。监控相机不是自在的,它的视角是被选择的。

盖福德:换句话说,一切图画,不论好坏,即便看上去不带个人倾向,呈现的其实也只能是从个人角度看到的现实。本书就是如此,它仅从我们两位作者——一位画家,一位评论家兼传记作家的立场出发,代表我们两个人对图画史的看法。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一位图画制作者和一位对图画制作方式深感兴趣的作家之眼,讲述图画史,说明它的演变。本书从对话发展而来,因此它发出两个人的声音,两个声音都对本书的主题有所贡献。所有话题虽然都经过两双眼睛的观察,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人视角。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写出一点儿新东西,讲述人类几千年来是如何对身边的世界进行视觉再现的,以及我们今天对这一切的看法又是如何。

一般在讨论图画时,常会根据制作方法给图画分类——油画、素描、马赛克镶嵌画、摄影、电影、动画、卡通、连环漫画、拼贴、电脑游戏等。有时也根据风格和时期来分,比如巴洛克(Baroque)、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这些图画中,有的被视为艺术,有的则不是。

卡拉瓦乔

《圣马太的召唤》

1599-1600年

霍克尼:是什么东西使一件作品成为艺术?我不知道。很多人都说他们在制作艺术,其中一些也许是,但我不确定他们制作的是否都是艺术。也许我太老派了,但我不喜欢“制作艺术”这个说法,我宁愿说我在制作图画——描绘。人们已经写了大量艺术史,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部图画史。

......

乔托

《三王来拜》, 1305-1306年

斯克罗维尼教堂,帕多瓦

壁画

18. 无尽的图画史

“当下正是图画史上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盖福德:前文已见,人手的印记,的的确确就是遗存下来的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之一。过去几年在印度尼西亚洞穴中发现的人手印记,有些已经有5500年的历史。在触摸屏上画的素描依然是手绘,所用的软件只不过是另一种作画工具,就像画笔、画架,或者史前艺术家咀嚼之后轻轻吹在手掌上的木灰一样。

霍克尼:对我来说,iPad最棒的一点就是它像一本速写本,各种效果等同于用速写本作画,而且一切尽掌握在画家指尖。现在我所到之处无不随身携带iPad。要是在哪个地方耽搁了,只要电量允许,我可以用iPad画上几个小时的素描。我就是喜欢素描,总是画个不停。德加不是说吗——“我就是个喜欢画素描的人”,这话说的就是我啊!

我很快适应了在iPad上作画,因为以前我曾在电脑上作画。要是你版画做得多,就会懂得分层的道理: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手上没了准备好的三支画笔,就不得不用心选择自己的画法。我花了些时间才掌握了iPad画法。

画家并不总是清楚为什么想画自己选定的那个主题。比如我用iPad画了张素描,画的是堆插头,还有一部手机。这张画的主题也许是反思和联系,但一开始我到底是不是这么想的,连我自己也不确定。

不过,用iPad画的素描在有些方面超出了通常的素描范畴,因为在iPad上作画可以直接获得很明亮的光,而用铅笔在纸上画时,就不得不用别的办法来再现强光。因此用iPad画发光的物体可以画得非常好。

盖福德:这种效果说新也新,说老也很老。用iPad画出的画,起码就屏幕效果来说,可算作彩饰玻璃艺术的现代翻版,画面都被内部发出的光照亮。说起来,哥特时代的彩饰玻璃窗就像一块巨大的屏幕,它是向广大观众传播图画的一个手段,就像电影、电视和电脑一样。

霍克尼:人家请我给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设计一扇彩饰玻璃窗,我立刻就开始在iPad上画起草图来。安装的时候,我寻思它会不会比我的其他画作保存更久。这所教堂已经矗立了千年,也许到下一个千禧年来临时,它仍旧屹立不倒。

任何艺术,包括任何与你对话的艺术家,都是当代的。所以在我看来,凡·高也是位当代的艺术家。2019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办过一个展览。从他画的素描中,可以看出他的运笔速度,在伦勃朗的素描中也能看出。

凡·高最后岁月的大多数时间都在画画,他热爱画画。他的作品能让人看出他的追求,所以说他的人生并不是那么不幸。看看他画出的空间,你就知道他享受自己的画。但是阅读凡·高的传记,文字却无法告诉我们他从绘画中得到了多少快乐,他的传记把他的一生描写得很悲惨。他的视象之澄澈无与伦比,那都存在于他的脑中。别忘了,眼睛是心灵的一部分。

......

媒体推荐

神来之笔……霍克尼生动的知觉总能驾驭盖福德的知识……太绝妙了!

——克莱夫·詹姆斯,《卫报》

大卫·霍克尼不在乎美学上通常的雅俗之分,在与批评家马丁·盖福德的对话中,他经常流露出机智的怪癖,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从蒙娜丽莎聊到玛丽莲·梦露,从古希腊瓶画聊到迪士尼动画,一路考察图画制作的过程和问题。

——《泰晤士报》

这场雄辩的对话见证了霍克尼观看的人生,他的观看生动而富于智性,它能让读者带着新鲜的眼光去看卡拉瓦乔的画和电影《公民凯恩》。

——《每日电讯报》

这位著名的英国艺术家再一次证明,他的思想与画笔同样具有创造力。

——《华盛顿邮报》

它使读者的知觉更清脆,助人以新的角度去观看。

——《泰晤士报》

本书闲谈式的、探究式的语调,让读者觉得正在偷听一场启示性的对话……欲罢不能。

——《金融时报》

艺术爱好者的视觉盛宴。

——《星期日先驱报》

愉快的阅读。

——《艺术季刊》

享受的阅读,使人不觉卷终。

——《伦敦标准晚报》

01

一本更大的书(带支架)限量签名本

书名:David Hockney: A Bigger Book (Sumo)

出版:Taschen,2017年

装帧:精装,498页(含13个折页)

开本:70×50cm

02

大卫·霍克尼 (艺术世界系列)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David Hockney (World of Art)

作者:Marco Livingstone

出版:Thames & Hudson,2017

装帧:平装,368页

语种:英文

开本:15×21cm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03

霍克尼的图画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Hockney's Pictures

作者:David Hockney

出版:Thames & Hudson,2006

装帧:平装,368页,325幅插图(277幅彩)

开本:23.5*22cm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04

David Hockney: Drawing from Life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David Hockney: Drawing from Life

作者:Sarah Howgate and Isabel Seligman

出版: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2020

开本:25×27cm

语种:英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05

大卫·霍克尼的狗狗时光

点击上图打开小程序即可购买

书名:David Hockney's Dog Days

作者:David Hockney

出版:Thames & Hudson,2011

装帧:平装,80页,84幅插图

开本:20×23cm

语种:英文

滑动查看更多内页

大卫·霍克尼81岁,这位英国的“国宝”只在乎艺术和友情

为什么古代大师画得如此完美?——作为艺术研究者的大卫•霍克尼

在世艺术家最贵之作——大卫·霍克尼画的男友肖像值8000万美元?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