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绘事|梵高在纽南的绘画,体现了海牙学派的灰调,恰好缓释了情绪

1 已有 424 次阅读   2021-01-19 18:13
绘事|梵高在纽南的绘画,体现了海牙学派的灰调,恰好缓释了情绪 

从一幅梵高的静物画聊出了另一幅静物画,再一幅,又一幅,感觉六月要将梵高所有的静物绘画作品,都做一番介绍方能罢休。大有不吐不快的趋势,似乎现在还只是有那么一丝丝畅快。憋了半年不发声,没想一出声六月依旧是个话唠。谈什么畅快,要不要再加点清肺丸,暂且看着画说,必要时还得戴上口罩。

现在从一幅画的内容,聊到了有关绘画的事,有点搞点事情的意味,借由几幅静物画真的能够让人看到梵高的蜕变,从一种画面不鲜亮,所谓的暗,到画面不仅鲜亮,而且绚烂,亮艳,通透,这种用词,还真有一种吃了清肺丸的感觉,难道就是所谓的明。让人粗浅地以为,明比暗好,果真如此么,答案相信聪明的你是自知的,试想,一天,也分个白天和黑夜,各有特色,各有特长才是正解。

【类别】布面油画

【规格】33.5×43.5cm

【年代】1885年

【作者】文森特·威廉·梵·高

【收藏】荷兰,乌得勒支中央博物馆

《石盘与梨》

(Stilleven met stenen bak met peren)

【荷兰语】

不过,梵高的确在绘画风格上发生了变化,用蜕变和突变都不为过,这是观者有目共睹的。自1886年从安特卫普艺术学院的训练班,直接来到巴黎,就在这不满两年的时光里,梵高俨然是换了一个风格。不妨一起来看一幅梵高大约在1885年的秋季绘制的作品,题名为《石盘与梨》(Stilleven met stenen bak met peren)的静物,目前由荷兰的乌得勒支市的中央博物馆收藏着。

这幅静物画是梵高在纽南小镇和家人生活时的绘制,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既有母亲摔断腿,需要梵高照顾的日子,又有父亲离世永别的时刻,更多是他有点看不清人生前面的方向。甚至去年3月底,有一则有关梵高的新闻,他于1884年绘制的,一幅描绘纽南的作品《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Lentetuin, de pastorietuin te Nuenen in het voorjaar),尚在展览时期被盗了,当天正值梵高167周年诞辰日。

【类别】纸板油画

【规格】39×72cm

【年代】1884年

【收藏】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 失窃中)

《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

(Lentetuin, de pastorietuin te Nuenen in het voorjaar)

一幅静物画,一幅风景画,不难看出画中有法国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的表现,只是其中似乎潜藏了更多忧郁的情绪,透过一种更为浓郁的灰色调传递给观者。六月真的不太容易感受到,梵高的表姐夫画家安东·莫夫(Anton Mauve)对他的影响有多深刻,似乎并没有把调色的绝技传授给他。

反而让六月感到,会不会是同属海牙画派的画家埃菲尔·埃米尔·阿奇里·德·博克(Théophile Emile Achille de Bock),对他的影响要更深一些,画面中过于粗略和灰暗的表现技法着实比较明显,尤其是这幅《纽南春天里的牧师花园》,看后让人不禁想唱那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春天在哪里”,当然仅只这一句,而且是一句问句。

【类别】板面油画

【规格】72×93cm

【年代】1885年

【收藏】荷兰,奥特洛,克罗勒·米勒博物馆

《吃土豆的人》

(The Potato Eaters)

梵高创作的这片花园,是他的父亲工作的地方,临时寄居在父母身边生活的梵高,此时如同一只困兽,唯有绘画才能令其得以释怀。在纽南的时光,梵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包括这幅《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他的勤奋是有目共睹的,当他成名后,这一时期带有向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致敬色彩,描绘劳动人民形象的作品,许多都成了不朽的作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