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龙城画派小考

5 已有 5683 次阅读   2016-04-12 15:25   标签detail  出生地  title  沧海  古城 
                                      龙城画派小考
                                         作者:尹沧海

  地处皖北的古城萧县,古称龙城,因代代承袭书画之盛,故有“书画之乡”之美誉。借一方水土的哺育,文人荟萃又有“龙城画派”的崛起与繁衍。

  据史书记载,萧县在南北朝时期是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刘裕(363-422)的出生地。相传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皆善书,而“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是以,刘宋以来代有书画俊才问世,如当时的戴逵(?-396)就是彪炳画史的著名画家和雕塑家。及至明代,萧县人王之麟、许辉祖等都是较有影响的书画家。明清之际,萧县书画渐臻佳境,在乾嘉年间“扬州八怪”崛起时,“龙城画派”亦名震徐淮。一时间高手林立,群星璀璨,又有吴作樟、张太平、路荫南、吴柳庵、徐树铮、段书云等承其后,均颇有建树。

  民国初年,萧县习画、习书风气日炽,县第一高等小学美术教师王子云先后发现、扶植了一批书画新秀。后来王子云执教于杭州国立艺专,又影响和带动一批学子负笈学艺,其间赴杭州、上海、北京、徐州、苏州等地就学者竟达数十人之多。当时在杭州国立艺专就学的北方学子有6人,除李可染原籍徐州外,王肇民、刘梦笔、欧阳南荪、朱德群、卢致远5人均为萧县人。后来,进入该校学习的还有蒋瑞云(女)、朱广明(女)、郑忠方等人,与蒋、朱并称为萧县三位女画家的许克书女士,则是苏州美专的毕业生。1920年,刘开渠考入北京美术学校,1921年,王青芳考入南京师范学校,1923年转入北平艺专。自此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里,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及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是继“龙城画派”之后的杰出代表,其中以王子云(1897-1990)、刘开渠(1904-1993)、王青芳(1905-1961)、王肇民(1908-)、朱德群(1920-)等最具有代表性。他们的成功鼓舞和促进了萧县书画事业的发展,为“书画之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书画人才逐渐成长的基础上,1920年,“龙城百花书社”成立,主要成员有冯云生、彭保昌、王英生、徐菊裳、侯子安、李蔼峰、王培庵、孟昭玉等,他们以研讨古今书法和绘画艺术为宗旨,或聚会于龙泉禅院,或相约于红峪山庄,或畅谈于山西会馆。时登天门山,每临瑞云寺,每逢聚会,各携新作,饮酒和诗,纵论古今书画。对龙城地区书画艺术的发展有一定影响。1928年,萧县“美术研究会”成立,主要成员有欧阳南荪、侯子安、毛羽毛、白菊如、冯雨村等三十多人,1930年又成立了“东方画会”。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进行作品观摩、举办画展,相互砥砺,切磋画艺。在欧阳南荪、侯子安、冯雨村等人倡导下,一时间一个不足万人的萧县城出现了争先恐后沸沸扬扬的学习书画的热潮。

  新中国成立后,萧县画坛宿将和新秀竞相争辉。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有萧龙士、刘惠民、欧阳南荪等。1981年萧县书画院正式成立,书画家们走向全国,联谊会、书画展相继在各地举行,萧县书画颇受海内外人士的赞誉。漫步萧县街头,单是画社、画店便有几十家。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全县能书善画者就有一千八百多人。1980年第六次全国文代会召开时,萧县籍老一辈艺术家王子云、刘开渠、王肇民、萧龙士同时出席,一时传为佳话。李苦禅对萧县书画活动的普及极为赞赏,他欣然写下“国画之乡”以示祝贺。1981年《中国青年报》以“之乡”集锦为题,把“国画之乡——萧县”列入“十大之乡”的行列。《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安徽日报》、《朵云》杂志亦先后以“国画之乡萧县”为题发表了长篇通讯和评介文章。1994年初,文化部正式命名萧县为“中国书画之乡”。吴燃、杜方平、郭公达、欧阳南荪、冯雨村、刘惠民、郑正、欧阳龙、曾广才、周本信、薛志耘、阎梓昭等人为这一时期“国画之乡”的代表。特别是欧阳龙、薛志耘、曾广才先生多年来含辛茹苦,为国内各大院校培养百余名书画人才,1986年以来,仅天津美术学院就考入萧县籍学生十余人。近十年来,萧县考入国内各大美术院系的学生多达数百人。

  如今,在萧县这块艺术沃土的培育下,一代新人又茁壮地成长起来。他们背负着家乡父老的希望,奔赴全国各地的艺术学府深造;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期待龙城画派的传人们创造出比其父辈更加辉煌的成就。


本文节选自《沧海一粟》第一辑 话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