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鹰花鸟画赏析
——胡海钧
李可染先生曾讲:“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历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在笔墨上下很大功夫的。”那鹰先生的花鸟画,正是在于他十多年深厚的笔墨功夫的锤炼中,使其登堂入室,迈向了花鸟画的高标。 在那鹰先生众多的花鸟小品中,荷叶、山石等大块面的物象,多以大写意的墨法,而鱼、鸟、眼睛、嘴等部分则多以中锋骨法用笔来表现。由于他对大自然物象的入微观察,及对自然现象、人生、艺术的不断参悟,使其绘画表现力不断得以提高,画艺、画品得以不断的升华。正如他画的一幅《秋趣图》。然而,那鹰先生却把笔墨的锤炼与形象的神、理融合在了一起。这样既状写了对象的形、神,又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了最丰富的意韵,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气韵生动的花鸟佳品。 中国画妙在以笔墨写物象,妙在描写的生动传神,所谓笔精墨妙。然而,更可贵的是在纷繁多姿多彩的物象中,削尽冗繁,倾心于以意为之,融入了内心感情的“意象”。那鹰先生的一些花鸟小品,笔墨减之又减,画面简之又简,诚所谓“笔简意密,构图精审”。画中虫鸟,或顾盼、或沉思、或孤傲、或求索、或私语、或哀怨......给观众以意境空阔,余味无穷之感,呈现出含蓄、空灵、洗练、朴茂、朗润、静谧的风格特点。其许多作品已进入了文人画的殿堂,借笔墨,借天地万物,来书写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世界,在领略大自然的永恒活力与不息机趣中,实现了物我的交融。 其实,那鹰先生的花鸟小品,更可贵之处,是在物我交融的基础上,有了“我”之超越。纷繁的大千世界,直如镜花水月、梦幻泡影、随缘起现、瞬间生灭,现象是暂时的,空性是永恒的。画中无论何物,是驻足沉思的鸟儿,亦或老枝新发的梅花,或是憨态可乐的葫芦,还是雨后初出的新笋......似乎都在演示着自然万象真实本原,画面“妙有”而空寂、纯净,直演示着禅的世界。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王维的禅诗,弘一大师的禅书,墨春先生禅画的萌生,均源于其多年来对人生,自然万象深入的品味、感悟。
——胡海钧
李可染先生曾讲:“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历代著名的画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在笔墨上下很大功夫的。”那鹰先生的花鸟画,正是在于他十多年深厚的笔墨功夫的锤炼中,使其登堂入室,迈向了花鸟画的高标。 在那鹰先生众多的花鸟小品中,荷叶、山石等大块面的物象,多以大写意的墨法,而鱼、鸟、眼睛、嘴等部分则多以中锋骨法用笔来表现。由于他对大自然物象的入微观察,及对自然现象、人生、艺术的不断参悟,使其绘画表现力不断得以提高,画艺、画品得以不断的升华。正如他画的一幅《秋趣图》。然而,那鹰先生却把笔墨的锤炼与形象的神、理融合在了一起。这样既状写了对象的形、神,又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了最丰富的意韵,因此,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气韵生动的花鸟佳品。 中国画妙在以笔墨写物象,妙在描写的生动传神,所谓笔精墨妙。然而,更可贵的是在纷繁多姿多彩的物象中,削尽冗繁,倾心于以意为之,融入了内心感情的“意象”。那鹰先生的一些花鸟小品,笔墨减之又减,画面简之又简,诚所谓“笔简意密,构图精审”。画中虫鸟,或顾盼、或沉思、或孤傲、或求索、或私语、或哀怨......给观众以意境空阔,余味无穷之感,呈现出含蓄、空灵、洗练、朴茂、朗润、静谧的风格特点。其许多作品已进入了文人画的殿堂,借笔墨,借天地万物,来书写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世界,在领略大自然的永恒活力与不息机趣中,实现了物我的交融。 其实,那鹰先生的花鸟小品,更可贵之处,是在物我交融的基础上,有了“我”之超越。纷繁的大千世界,直如镜花水月、梦幻泡影、随缘起现、瞬间生灭,现象是暂时的,空性是永恒的。画中无论何物,是驻足沉思的鸟儿,亦或老枝新发的梅花,或是憨态可乐的葫芦,还是雨后初出的新笋......似乎都在演示着自然万象真实本原,画面“妙有”而空寂、纯净,直演示着禅的世界。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王维的禅诗,弘一大师的禅书,墨春先生禅画的萌生,均源于其多年来对人生,自然万象深入的品味、感悟。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