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圈内公告] 痛惜!袁隆平逝世:这个91岁的老人,值得被全人类永远铭记…

1 已有 495 次阅读   2021-05-23 04:25
痛惜!袁隆平逝世:这个91岁的老人,值得被全人类永远铭记… 

作者:阿咪&松风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今天,经过多方证实,我们迎来了最令人心痛的消息!

91岁的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根据最新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北京时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爷爷,国之巨匠,国士无双,为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那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一位老者,一颗赤子的心,一个童真的梦,他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

致敬,缅怀!

袁隆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

但他不仅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国士,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今天,就带你看看9个不一样的袁隆平。

01

卖萌的袁隆平

去年,袁隆平为了纪念自己90周岁生日,“隆重”地穿上了新衣服。

他光顾了自己理了17年头发的一家普通理发店,理了个帅帅的发型。

理发的时候,他还问店主:

“我是胖了还是肿了?”

店主回答他,“是胖了!”

理完后,袁隆平还开心地说自己“又年轻了5岁~”

店主说,为了照顾他的生意,袁老每次来还都要强塞100元给她。

之前,因为他身份证损坏,公安局贴心地帮忙上门办理。

在采集指纹时,袁隆平还偷偷跟民警“炫耀”:“我有十个‘螺’”(手指螺纹)。

大家都被这位风趣的老人逗乐,民警笑着回答道:“那就代表十全十美啊!”

都说他是行走的“梗王”。

90岁又怎么样,他依然是最可爱的人。

02

青涩的袁隆平

当然,这个可爱的“梗王”并不是一出生就是“杂交水稻之父”。

他真的选定这条路,要从1960年,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说起。

既然水稻自身可以天然杂交,那是不是代表也可以做人工杂交水稻呢?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即使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自花授粉的水稻是根本没有杂交优势的,不看好他的想法。

但他丝毫不理会,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个科研课题。

整整5年的时间,袁隆平在稻田里苦苦寻觅,找到6株杂交水稻,经过两年的春播与翻秋,有4株繁殖了下来。

后来谈起这个过程,袁老感慨道: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年轻时的袁隆平,有着青年人都会有的叛逆和青涩,也更多了几分无畏。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叛逆”和“无畏”,才让他得以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创造出奇迹。

不迷恋权威,而是要去挑战权威,这才是通往权威的道路。

03

倔强的袁隆平

自从选定了这条路,无论酷暑还是寒冬,袁隆平都日复一日,雷打不动地埋头在水稻田间,做检查、搞研究。

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县城发生了7.2级地震,要求全部人员撤离。

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他说:“我的种子就在这里,我怎么能走?”

倔强的袁隆平搭了个棚子守着试验田,笃定要和水稻在一起。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他:

“袁隆平最苦、最难是1970年以前,但他从来没有消沉过,也没有抱怨过。即使再多苦难也难不倒,这样的人我还没发现第二个!”

正如纪录片《寿司之神》中说的那样:

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成就每一个匠人的,大概就是这等倔强和坚守吧。

04

傲娇的袁隆平

当一个人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孜孜不倦地投入,是终将会收获硕果的。

袁隆平当然也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袁老及其团队所创造的四个水稻产量“奇迹”再一次震惊世人:

“盐碱地,亩产800公斤,这是奇迹啊!”

“山东东营,平均产量超过600公斤,这是奇迹啊!”

“台州遇到台风,产量还有670公斤,这是奇迹啊!”

“海水稻,产量300公斤,可以养活1亿人,这是奇迹啊!”

90岁的袁老,傲娇地列举着一个个堪称“奇迹”的水稻产量的数字,内心的骄傲和喜悦溢于言表。

是啊,这怎能不让国人感到骄傲呢?

中国连续三年海水稻产量一直遥遥领先全世界!这不仅是袁隆平的骄傲,更是整个中国的骄傲!

05

严肃的袁隆平

虽然袁隆平在镜头贡献了不少可爱的表情包,但一回到了学术面前,他比任何人都严肃认真。

成为中国的科学泰斗后,每年都有不少名校的高材生想投到袁隆平门下,当他的实习生。

有不少学生只想呆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写论文,但这种学生,不管成绩多好,袁隆平都一律不收。

他给自己的研究生下了一条死命令:必须下田!

他掷地有声地说:“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袁隆平曾这样形容自己:“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即使已经90岁高龄,不能再下田劳作了,但他还是会每天坚持去田里看看,说这样自己心里才踏实。

学术之精髓,在于实践,在于学以致用,造福人类,而不在于发论文、评职称,更不在于为自己谋名谋利。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袁隆平,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大学者,真国士。

06

撒娇的袁隆平

不要以为袁隆平是不解风情只会种田的钢铁直男,在妻子邓哲面前,他会瞬间变成甜甜的宠妻狂魔。

有时情到深处,一首情诗就把老婆看得心花怒放: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酥手;

穿越凄风苦雨,觅尽南北东西,蓦然回首,斯人却在咫尺中。

他出差时还惦记着给老婆买裙子,结果又不知道尺码,就干脆大手一挥买了两条,让她“哪条合适穿哪条”;

出国时害怕老婆走丢了,就做了块牌子挂她身上,上面写满了英文求助语;

老婆好不容易考了驾照,刚想过过飙车瘾,他却一口否决“好不容易团聚了,我想多守着你几年”;

就连老婆洗澡时,他都害怕她碰上煤气中毒,隔几分钟就要喊一遍老婆的名字……

这样的宠妻狂魔袁隆平,你爱了吗?

07

深情的袁隆平

袁隆平和邓哲相濡以沫几十年,也没少一起经历过大风大浪。

他曾感叹: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求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在一起。

妻子不曾负他,他也必然不负妻子。

1982年的除夕,邓哲突发急病陷入昏迷。

袁隆平一下子懵了,他做梦也没想到,那个说好要一起白头偕老的妻子,会一下子命悬一线。

偏偏这时候,袁隆平的母亲和岳母也相继病倒,整个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袁隆平没有时间悲伤,他只想尽全力救回妻子。

他白天照顾老人,晚上陪护妻子,经常几天几夜都合不了眼。

他耐心地给妻子翻身、擦身、换衣服,一遍遍地在她耳边给她讲故事、唱歌……

也许是袁隆平的深情感动了上天,不久,邓哲终于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一个月后,竟然完全康复,健康如初。

我们只看到了这个人在事业上的格局和胸怀,殊不知,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他也有深不见海的笃定和深情。

08

难过的袁隆平

平时总是乐呵呵的袁隆平,只要说起当年那段中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历史,就忍不住难过到极点。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沉痛地说:

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

粮食看似是小事,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一个民族的底气。

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人民连吃饭都成问题。

所以,才有了像袁隆平这样的人,用毕生心血,为祖国的富强贡献力量,让我们不用为吃饭而发愁。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忘了过去的苦难,肆意浪费粮食,把食物当成垃圾一样糟蹋,实在可耻至极!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浪费粮食,才是对袁隆平最大的尊重和爱戴。

09

霸气的袁隆平

但是,当记者问袁隆平,现在是不是特别害怕,饥荒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霸气地一锤定音:“不可能了!”

是啊,有他在,不可能了。

前几天,网上一段视频又火了。

在外面谣传中国粮食危机时,90多岁的袁隆平,手插在裤兜里,踉踉跄跄,独自去超市看米价。

看到米价稳定,他放心了,又高高兴兴回去了。

我们生在如今安稳盛世,早已远离了饥饿,这背后,正是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付出。

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有两个人不会让你饿肚子,一个是你妈,一个就是他!”

世间若有真国士,袁老当之无愧。

有人说袁隆平是“活菩萨”、“当代神农”,他却说自己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的老农民。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袁隆平是否被过誉了?”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不是袁老被过誉了,而是像袁老这样的人,和他们一样的科研工作者们,受到的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了。”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日益富强的中国。

何其有幸,我们拥有袁隆平这样的无双国士,拥有许多像袁隆平那样不图名利、为国为民的科研工作者们。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我们的民族才能摆脱苦难,我们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

袁隆平先生,您永远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英雄。

您的贡献,我们会永远永远记在心里,而这时代也如您所愿:国泰民安,人人丰衣足食!

永远缅怀袁隆平院士!

● 亲爸!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我教孩子逆天改命,他却教我学会认命”

● 不能复读、强制5:5分流,中考才是真正的一考定终身?

图片丨摄图网,版权归摄图网所有。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学习交流

可以添加叶子老师的个人微信:leave_c_

更多家长在这里,和您一起并肩作战!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简单好家长,加 ★星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