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荣获诺奖为国争光,却遭全民怒骂整整8年,莫言究竟错在哪儿了?

2 已有 173 次阅读   2023-02-16 12:56
荣获诺奖为国争光,却遭全民怒骂整整8年,莫言究竟错在哪儿了? 

莫言,本名管谟业,中国当代作家。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作家。

国内一时掀起一股“莫言风”,书店中莫言的书籍被一抢而空,人们纷纷开始阅读他的书籍。然而,事件的发展却出乎人们意料,网络上出现了不少谩骂莫言的人。我们不禁疑惑道:荣获诺奖为国争光的莫言,却遭全民怒骂,被骂了整整8年,莫言究竟错在哪儿?

阅读期待——国民阅读素养

中国人的文盲率自新中国成立后飞速下降,直至2020年,我国文盲率已降至3%左右。中国日报网报道的《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量达到7.99本,其中纸质书4.67本、电子书3.32本。

然而,人们的文学素养是否与教育的普及和阅读量的增长一起,水涨船高呢?我看未必。

获得诺奖的作家会自动生成“明星效应”,人们带着极大的阅读期待进入文本,却发现莫言的书籍中有大量不合人意的书写,比如,所谓的色情、出轨等不入流的文字。

其中最具争议的书籍是《丰乳肥臀》,书名就足以让部分思想低下的人想入非非了。但,莫言在《丰乳肥臀》的2017年新版自序中再次重申此书“不仅是献给我的母亲的,也是献给天下母亲的。”可见,此书是一部敬献给伟大的母亲的葬礼。

而且,他说有友人建议他将书名改为《金童玉女》,说这样也许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但既然已经《丰乳肥臀》了十五年,就没有必要再改了吧?

何况,这“丰乳肥臀”原本就不是洪水猛兽,当今之世,谁还能被这样一个书名吓退呢?“当今之世”四个字,多有意思啊,骂他的还在骂,夸他的还在夸,没有人乐意去听与自己观念不符的观念,他们只想听自己想听的,看自己想看的罢了。

网友们群起而攻之的一个重要论点是他们认为该书在描写当时社会环境的同时丑化了中国,借此迎合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才获得了诺奖。他是踩在中国人的黑暗面上位的中国作家,因此,他们耻之耻之。

莫言曾说:“我知道这样写更会被某些人耻笑甚至是辱骂,那就请吧。”他直面众人的质疑,坚信自身的价值,更何况,众人口中所骂的莫言连莫言本人都不认识,甚至是毫无关联。

他们不过是假想出一位符合个人印象的莫言,对其进行批判与攻击罢了。

鲁迅先生早在八十年前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比历史真实,就在于记录了正史所不曾载,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当时社会的研究。

而今,鲁迅的文字、杜甫的诗歌所具有的价值,谁能否认,谁敢否认?如果反映一点社会曾经出现过的黑暗面就是黑化中国,丑化中国,那将无人敢提出社会的不足之处。若真是如此,社会该从何处进步?

一个思想开放、心态包容的社会,才会良性发展。我们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此外,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后,人们再来研究这段历史,文学史又何尝不是一种重要的参考?

正视历史,珍惜当下,方为正道。

风吹墙头草——网络用户现状

新浪微博用户大数据显示,90后、00后占据其大壁江山,而且传播影响力极大。可用户普遍年轻化,社会经验不足也带来了思想幼稚化,人云亦云的现象非常突出。

网上的各类“风”不断地吹,他们目前的“思想体重”不足以抵抗强劲的“知识风”,更别说另立一“风”,提出新见了。所以,自然而然变成一株株随风倒的墙头草。

一个人的思想高低确实不在于年龄大小,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必须勤学善思,学会拓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初中生普遍具有“畏惧鲁迅”的情绪,有个初一女孩说他们全班都害怕鲁迅,一是读不懂,二是必须读。中学生为什么会读不懂?或许原因在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个人眼界不足以支撑自己去抓住鲁迅文学的“魂”,然而,出现在课本里,又不得不学。

莫言生于20世纪50年代,他的母亲是20年代的人。所以,稍微结合当时的国情思考一番,上个世纪的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是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的,更何况是这样一群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幼苗们。

没有经历过的事,不代表它没有存在过。

作家本人与文学形象

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里有个瘦骨嶙峋的小黑孩,身体孱弱。有人挖出一张莫言小时候穿着大棉袄的照片,说与他描述自己少时饥寒交迫的事实不符。

此处,读者们需要分清一组概念:文学形象和作者本人,前者是后者经历艺术加工后的产物。

钱钟书也说过“文能饰伪”,也就是文不一定如其人,品行卑劣之人可以妙笔生花,写出高洁俊朗的文字。

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地带着“文如其人”的前见与要求去阅读,可谁规定了必须文如其人(读者自动认定为此处的人是指作者本人),文人笔下的人物形象不能是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吗?

文学界将莫言文学作品分类至“魔幻现实主义”,这就意味着他的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有较大差异,而且其中的想象与奇幻色彩浓厚至要用“魔幻”二字概括。

当然这并不否认我们都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莫言被骂数年,也和他自己承认诺奖之后,再也写不出《红高粱》这类大作有关,但一个人的写作精力和创作才华总有衰竭的一天,或许我们应该怀有包容的心态,理性进行文学批评,这才是现代人该有的素养。

但现在许多人可谓身体享受着现代便捷,脑袋里摇晃着农业思想,嘴里吞吐着史前语言。文学素养低下的同时任意发表着错误的一知半解,追求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同时暴露了自己的无知,自知无知、保持敬畏才是有智慧的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