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北外教授:呼吁教材删除朱自清的《背影》,我被骂了12年

1 已有 132 次阅读   2023-05-21 20:30
北外教授:呼吁教材删除朱自清的《背影》,我被骂了12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出自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随着网络的普及,这句话也被当作调侃的话广泛运用,《背影》在网上也一直处于被广为讨论的状态,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是一篇好文章。

近些年来,有大学教授却认为《背影》不再适合存在于中学课本,也正是因为这一言论,这位教授被骂了12年。

《背影》下深深的父爱

《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一经发布便轰动文坛,而这篇散文似乎已经和朱自清绑定在一起,成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散文的内容来自朱自清的回忆,在他20岁的时候,准备从南京北上前往北京大学读书。当时朱自清祖母的丧事刚刚办完,父亲又卸任差事,便与朱自清一同前往南京浦口车站送行。

尽管父亲的生活不如意,可对于朱自清还是百般照顾,在临行之前,特地跑去给朱自清买橘子路上吃。朱自清的父亲是个胖子,为了买橘子需要跳下轨道,再爬上对面的月台,此番场景让朱自清动容。

朱自清这篇散文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短短五十行千百字,将父爱的伟大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它用的都是最朴素的语言,整体结构也是最简洁明了的。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叶圣陶先生对《背影》的评价极高,他说这篇散文里没有堆砌辞藻,更没有多余的一个字。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更是对此赞不绝口,他认为这篇散文入选中学课本是理所应当的,这也是它能一直流传下去的原因。

教授鼓吹删除《背影》惹争议

1932年,《背影》第一次被编入教材中,直到如今一共经历了80余年。

然而就在12年前,时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的丁启阵发表了疯狂的言论,他认为《背影》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应该从教科书中删除。

此番言论一经发出,便引起轩然大波,丁教授也招来骂名。12年来,网络上对于丁教授的批评不断,最后逼的丁教授本来出面澄清,对着公众直喊“冤屈”。

荒唐的删除理由

对于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丁教授给了几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朱自清父亲形象并不伟大,用于描述父爱角色有些欠妥。

丁教授研究过朱自清的日记以及其他文章,朱自清的父亲现实中并非慈父,也不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因为纳妾导致了家庭不和睦。

朱自清的父亲的种种行为实在不像一位伟岸背影的父亲,这让人无法接受了。

这个理由实在有点荒谬,父爱和父亲的人品不冲突,文章的主旨仅仅是为了体现父爱。

第二个理由便是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父亲为了给朱自清买橘子,在火车站做出了违反交规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现代是危险且违法的。

如果父亲一定要去买橘子,父亲应该要过天桥到另一个月台,而不是下到火车轨道这种危险行为。

对于中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树立价值观的年代,父亲这种行为可能会带偏中学生的认知,所以丁教授认为这篇文章应该从中学课本删除。

对于此番言论,网友哭笑不得,认为丁教授实在是有点无中生有、矫枉过正。

这样的评论好比“司马光砸缸”是破坏公物,应该从小学课本删除。同样的案例,网友可以举出一堆例子,这样是否合情合理呢?

对于自己的言论,丁教授给出了第三个理由,那便是朱自清作为一个已经20岁的大学生,“男儿有泪不轻谈”是最后的底线,在散文中展现出脆弱的一面实属不应该。

第三个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喜怒哀乐本是人的本能,不让人哭岂不是剥夺了人最基本的权力。

哭是每个人的权力,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呱呱坠地,它并不代表柔弱和懦弱,仅仅代表一种情绪的宣泄。

一个男人在被父爱感化的时候,他便被赋予哭的权力,朱自清仅仅是被父爱所感动,跟柔弱没有半点关系。

作为一篇描写父爱的散文,朱自清在其中情感的宣泄恰到好处,这也是这篇文章高明之处。

用辩证思维看待《背影》

丁教授的评论,给出的理由无非就是有关教育,这从他老师的身份出发也情有可原。

可作为一位中文教授,这样的评论已经失去了客观,代入了太多主观的看法。

对于教育这件事,教科书仅仅是其中一部分,教书育人的老师在其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中心思想,更别提《背影》这样的优秀文章,已经有无数文人对其做出深刻的剖析。

语文老师在上课教书的时候,通常都会从客观的角度来为学生讲解整篇课文,“父爱”始终贯穿了整篇文章,老师会通过讲课来引导学生关注中心思想,而不是丁教授所“担忧”的三个理由。

对于民国时期,许多中学生并不了解,文章中许多有疑问的点,教师都可以进行解析。

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知识,对于那个时代有更深的了解,而不是关注那些有些吹毛求疵的找茬。

教科书之所以会成为教科书,正是因为其经典,不同的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意义,通过老师的引导来传播知识。这便是我们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而不是像丁教授一样一棒子打死。

总结

丁教授的评论带来了一场闹剧,幸运的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被他的思维给带偏,因为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评判事物的标准,这便是教育带来的成果。

再次回顾朱自清的《背影》,我们仍会发出感叹,这确实是经典好文。朱自清笔下的父亲似乎已经成为了典范,谈及父爱,我们很难不会想到《背影》。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并不同,对于父亲的认知也不一样,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是真实的,是亲切的。

这就像每个人的父亲一样,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完美的,但他们是绝对爱我们的,这或许是这篇文章教会我们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