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琼瑶文学:从万人空巷到饱受诟病,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不懂?

3 已有 33 次阅读   2024-12-15 14:09
原创 琼瑶文学:从万人空巷到饱受诟病,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不懂?
小朱娱乐图文 2024-12-14 19:12
2009年,中文互联网涌起一股“反琼瑶”的浪潮,彼时,琼瑶已年逾古稀,在华语言情界称霸数十载。往昔,由其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一经播出,往往万人空巷,无数演员梦寐以求能在剧中饰演角色,成为“琼女郎”或“琼男郎”。随着网络文学蓬勃兴起,琼瑶多年积累的观众与读者口碑遭受巨大冲击,其作品常被指摘“三观不正”。至于琼瑶本人对此现象作何感想,外界无从知晓。如今,斯人已逝,琼瑶文学究竟是否应遭受批判?琼瑶本人又是否值得缅怀纪念?且让我们在回顾其一生经历与作品脉络中探寻答案。
时光回溯至1963年,台湾皇冠杂志刊载的连载小说《窗外》一经问世便引发轰动。故事以一位在家中不受宠的高中女生为主线展开。在学校里,她与年长二十余岁的国文老师心生情愫,二人彼此慰藉、相互依存。在当时相对保守的文化环境下,这般设定可谓石破天惊。《窗外》一经出版便屡屡售罄,年仅25岁的作者琼瑶由此声名鹊起。众人皆惊叹于她如此年轻竟能创作这般离经叛道之作,而琼瑶给出的答案更是令人咋舌——这是她的亲身经历。
青年琼瑶
琼瑶于1938年生于成都,1949年随父母辗转迁至台湾省,学生时代,她学业成绩欠佳,曾因数学仅考20分而遭母亲数落:“你怎么一点都不像你小妹呢?”,这使她内心遭受重创,甚至一度吞服安眠药轻生。自幼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在家中缺乏认可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自卑敏感的性格。就在此时,她邂逅了那位大她25岁的语文老师。无巧不成书,老师同样来自大陆,因中年丧偶而在异乡独自飘零。两颗孤独的心灵相互吸引,爱意悄然滋生。然而,这段恋情很快被琼瑶的母亲发觉,其母怒不可遏,前往学校与警察局告状,最终致使老师被学校开除。老师离开台北那日,琼瑶得允前往车站送别。二人相拥而泣,约定:若琼瑶年满二十岁时彼此仍心系对方,则排除万难相伴;若未能如此,其中一人须将这段故事付诸笔端。
从《窗外》的出版结局来看,琼瑶与老师最终未能修成正果。事实上,琼瑶21岁步入婚姻殿堂,但因该书对初恋的深情追忆,出版数月后,她便与第一任丈夫分道扬镳。不过,《窗外》也为她引来了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平鑫涛。当时身为《皇冠》杂志社社长的平鑫涛,在阅读琼瑶寄来的《窗外》初稿后,大为震撼,特意致信予以鼓励,二人由此结下深厚情谊。彼时,《皇冠》签约的14位专职作家中,琼瑶的作品最为畅销。此后,他们携手进军影视行业,琼瑶这一IP也在这一时期红遍华人世界。如今网络上流传的诸多关于他们的感情轶事,在后来也成为网友诟病琼瑶“三观不正”的依据。
琼瑶自传《窗外》影视剧版
可琼瑶文学当真可被视作落后的文化糟粕吗?
在《梅花三弄》中,琼瑶借角色之口对重男轻女的愚昧观念予以批判:“世上的人也真奇怪,就有什么重男轻女的傻念头”,明地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倡导,在当时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里,启发人们去反思和重新审视男女平等的重要性;在《还珠格格》里,面对因未婚先孕而被村民叫嚷着要处以火刑的少女,小燕子挺身而出:“那个让她怀孕的男人在哪呢?那个孬种在哪呢?你还不敢出来闯祸的明明是两个人,为什么只杀死一个人?”,以其文笔质疑封建社会对女性单方面的严苛惩罚,体现出对爱情中双方责任平等的思考,以及对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应有权益的维护,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在这类问题上的片面指责和压抑。
而且琼瑶笔下诸多冲破门第、家族束缚的爱情故事,像《一帘幽梦》中紫菱与费云帆的爱情,跨越了阶层差异,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真爱,不被外在的物质条件和家庭背景所限制,反映出对纯粹爱情的向往和对个体情感自主选择的尊重,这在封建婚姻观念仍有残留影响的时期,为年轻人追求自由搞对象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情感共鸣。由此可见,琼瑶文学不是落后于时代,在很多层面上甚至可以说是超越了时代。
还珠格格经典台词
鉴赏文艺作品时,切不可脱离其创作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琼瑶作品亦不例外。在往昔那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盛行,权威不容置疑与挑战的时代,搞对象自由与思想解放是无数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热切渴望。琼瑶的文字在台湾地区思想禁锢、封闭保守的岁月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勇敢地追寻自由与爱情。当现代年轻人身处思想自由、婚恋自由的当今时代,回首审视琼瑶作品时,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误解乃至指责谩骂。
琼瑶对此选择沉默,她无意解释,亦不想反驳。因为她深知现代年轻人生活得何其幸福自在、洒脱不羁。在她的遗书中,最后一句写道:“祝大家健康快乐,活得潇潇洒洒。” 恰似由她作词的《还珠格格》主题曲中所唱:“让我们红尘作伴,潇潇洒洒。” 她以一种豁达包容的姿态,留给世间最后的温柔与祝福。
【本文来源@楠哥有财气的视频内容】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