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深勇沉“君子儒”——习近平为什么能升为“核心”?
按: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能够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成为党中央核心呢?原因分析起来可能很复杂,但归根到底,本源在于习近平非同寻常的人格境界和精神力量,诚为智深勇沉“君子儒”!本文对习近平的人格境界与精神力量作出分析,属于一篇预见性文章,原题《习近平是谁》,写于2014年全国“两会”前夕,曾摘要刊发于香港《成报》。
观军者观将,观国者观君
全国“两会”即将在首都北京召开,原本也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但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次“交卷”验收,意义颇不一般。履新党政一年多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发起声势浩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掀起高潮迭起的反腐败运动,意识形态上旗帜鲜明唱响“三个自信”并驳斥西方“普世价值”,经济社会层面大张旗鼓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层改革,外交军事战线在韬光养晦之余不惮于显山露水,堪称柳暗花明,于无声处伏惊雷,令不少人大跌眼镜,最明显的就是“8·19重要讲话”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呈现的"左右逢源"抑或说"左转右行",让一些观察家语无伦次。熟悉中国政治文化的人士,目光似乎越来越向一个问题聚焦:习近平是谁?当然指他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作为、将带领中国走向何方。
核心在于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只有什么样的人,才干什么样的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先贤云,观军者观将,观国者观君。最高领导人举足轻重,尤其是改革转型阶段,更堪称一身系天下安危。这并非所谓“人治”,更不是什么“中国特色”,而实在是古今中外同一个道理。“海选”之所以风行,乃至被作为民主的根本标尺,不就因为它被认为能选出英明的领导人吗?人的世界终究是人治,即便法治,归根到底也是人治,不仅法是人所制订,而且法也是人所解释,一切都依赖于人。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这一点在中国尤其明显;西谚云“法官是仅次于人上帝的人”——似乎比孟子更强调了法治对人的依赖。必须否定和反对的是不讲规则的人治,所谓法治,并非人治的对立面,而就是把非规则人治减至最少,如此而已。
那作为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是什么样的人呢?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作为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公开亮相并发表“就职演讲”,笔者当时颇受触动,写作了一系列深度评论,包括《习总为什么未提政改而讲党建》、《习总或从党建开辟政改新路》、《习总抓党建的深层逻辑》、《习总之烦:政令出中南海多远》、《习总之剑:市场导向通行“历史三峡”》诸篇,后并延伸为返本归源系统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篇论述——《“党制”红旗迎风飘扬》,但开篇其实是谈人的,题目叫《习总“人才难得”》;原计划的终篇也是谈人的,题目叫《寄厚望于习总:人格为王》。一年多来,该系列深度评论得到强有力的现实印证,也愿意在这里再次肯定:习近平具有大政治家的修养、襟怀和格局,能当大任,得寄厚望!
“慎独者”的伟力
什么样的人真正有力量?这是日常生活中不时被探讨到的问题,或认为位高权重者有力量,或认为人多势众者有力量,或认为才高志大者有力量,这当然都不错,但真正有力量的标志实际上极其简单,以至于难以置信,那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问心无愧;没有这一点,所谓强大,应该都可归为“色厉而内茬”。人经常干的事不是欺骗别人,而就是欺骗自己,因为欺骗自己不需要任何的即时成本,而欺骗别人或多或少都必须付出现价。这正是古圣先贤为什么强调“慎独”,所谓“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被誉为“做官之楷模”的曾国藩给子孙后代留的遗嘱第一条就是慎独:“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诚哉!
据不完全的了解,习近平为人坦诚,敢于真实,大方率性,符合“慎独者”的精神特质。资料显示,很早之前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习近平主动退了60多万礼物。时任中顾委秘书长的李力安先生到福建时当面问道:“全省都没有人退,为什么只有你退?你为什么要退?”习近平回答:“退是应该的,我以为大家都退呢。”另一个故事应该也是发生在早年,有人问习近平:仕途走的顺利,是不是与父亲有关系?他的回答多少也出人意料:“当然有关系了!在中国比我有本事的人多得很,我是跟着父亲让大家早早的认识了。不过我很努力,我要用自己的勤奋完成自己的人生。”
慎独的内在逻辑就是从自我开始,“举头三尺有神明”,亦如毛泽东早年在读书笔记中所写的“我只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只有从自我开始,对自己负责到底,才能够真正对他人负责,慎独乃力量之源,诚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二全会上所引用的一句古语:“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如果说早年的故事可能还具有偶然性,那习近平担任最高领导人一年来的施政更是充分体现了慎独者的逻辑。典型的应该就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率先垂范,2013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门会议,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委员们不仅会前自己动手撰写发言提纲,而且会上还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从新闻报道看,会议为期6个半天。这是极其罕见的,彰显了习近平大中至正的治党理政基本逻辑:求真务实,以上率下,从自己严起,把自己摆进去,打铁还得自身硬。一年多来,从官场到社会,上下内外,风气一新,意气风发,不能不说是慎独者的伟力。
“中庸者”的绩效
“君子必慎其独”,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人只有坦诚面对自己的真实内心,才能够心神合一,乃至与神同在,然后方能光明正大,雄贯天地。但仅有这一点仍不够,就像仅有理想也不够一样,更重要的是实现理想。人天生就存在及于人的问题,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必须面对并处理自己和别人的歧异。如果说慎独强调的是人要与自己实现和谐,那如何与人也达致和谐呢?在紫禁城,乾清宫大匾叫“正大光明”,中和殿大匾叫“允执厥中”。所谓“允执厥中”,即通常所讲的中庸之道,是古圣先贤代代相传的心法。含义尽管也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庸之道是讲如何与人相处的。作为专门阐释中庸之道的经典,《中庸》一般被列在《大学》之后,即便在《中庸》,开篇也是先呼应讲“慎独”而后延伸到“中庸”,意思很明显,“中庸”所涉是及于人的问题,即讲怎么样与人交往乃至达到与人和谐的,其重点不在于“自以为是”,更非“自娱自乐”,而在于发乎他人并影响他人,属于实践性概念,强调对喜怒哀乐的驾驭,所谓“发而皆中节”。这当然是有难度的,夫子的话见证:“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有资料显示,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有句座右铭,叫“自豪不自满,昂扬不张扬,务实不浮躁”。显而易见,这写照了中庸之道的“血性”——驾驭喜怒哀乐而非被喜怒哀乐驾驭。由于中华哲学以辩证为圭臬,加上马克思主义也信奉辩证法,“既”而“又”实际上属于中共重要的话语格式,但习近平对“中”表现出偏好,这应该是可以肯定的,眼下就流行他提出的一个响亮说法——“蹄疾而步稳”。习近平的“允执厥中”也得到旁观者的证实,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在谈到习近平时,曾称之为“曼德拉式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在感情自制上,前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先生绝对也属于超道长级别,古井无波,但肃穆有余,不如习近平的自在亲切。
习近平的“允执厥中”已从他出任最高领导人前后的行为上充分彰显,从他一年多来的大刀阔斧看,他在作为接班人时属于明显的韬光养晦,不显山,不露水,素位而行,诚所谓“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古贤人集《圣教序》字所作楹联之上)。这当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必然需要,但同时反映了习近平不一般的个人修为。韬光养晦绝非无所作为,而恰恰属于光明正大者的中庸之道。道理很简单,人是社会的人,都联系在一起,无论说话还是做事,必须考虑对方的感受,甚至整个环境的反应。之所以韬光,之所以养晦,目的是考虑绩效,通过韬光而不耀,养晦以让人,先人而后己,进而更快获取对方的接纳,从而一出头就昂首。《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能发光是好事,但搞那么耀眼干啥呢?关键是达到目的,把光照进对方的内心,让整个环境都亮堂起来。
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其实也反映他的修养、襟怀和格局。2013年青年节,习近平曾谈到自己年轻时“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以座右铭提醒自己“从修身开始”。这应该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成为他性情上的特质。资料显示,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习近平赴美考察,有接待人员观察到,他开会时总是端坐第一排,从头到尾作记录,而且特别爱提问,从来不惧尴尬。如这一点属实,习近平亦诚所谓“敏学问者终生无所谓满足时”(古贤人集《圣教序》字所作楹联之下)。这似乎从习近平深厚的文史哲修养上有所反映,也从他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一句讲话上有反映:“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庄子云“耆欲深者天机浅”,诸葛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习近平担任最高领导人后,厉行节约反浪费,似乎也佐证了他宁静淡泊的天机。2013年7月,在30年多前工作过的河北正定调研时,习近平有一句话格外抢眼,似乎是无意中的流露:“一个人不论活到多大岁数,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如果这也属于“夫子自道”,无疑反映了习近平内在修养的深厚功力。
乐视建党百年庆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关心反腐败甚至全面深化改革事业会不会受挫,这应该有点“杞人”了。2006年11月,笔者曾撰文《改革中国呼唤大政治家》,结尾引用了一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的一句话:“体解神昏,志消气沮,天下事不是这般人干的。接臂抵掌,矢志奋心,天下事也不是这般人干的。干天下事者,智深勇沉,神闲气定。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不自好而露才,不轻试以幸功。此真才也,世鲜识之。”诸多迹象显示,习近平乃“干天下事者”,布局自然深谋远虑,落子自当有备而来,不会因为某些传闻中的事态半途而废,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班子将大有作为。
乐观预计,在中共建党100周年前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中国实现三大目标,一是经济总量接近甚至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二是国家治理体系极大健全,治理能力极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趋向定型;三是极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趋向圆满,成功营造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如果此三大目标得以实现,毫无疑问,红太阳已经跃上了东方的地平线,必将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