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叠 天下第三行书 宋苏轼《寒食帖》 原文: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宋苏轼《寒食帖》 宋苏轼《寒食帖》 今年又苦雨,与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
-
折叠 天下第二行书 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 》 原文: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从父涂去)叔银青光禄(脱大字)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 上轻车都尉 丹扬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曰: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惟尔挺生,夙标幼
-
布局谋篇 折叠 错落大小 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 高矮 、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折叠
-
行书以何为贵 南宋 姜夔 《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兰亭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
-
书写特点 折叠 用笔特点 黄东雷行书作品集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
-
行书 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 楷书 、 草书 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 书写 速度太慢和 草书 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 草书 那样 潦草 ,也不像 楷书 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 楷 化。楷法 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
-
在我们看来不能称艺术品的认为是好的,而成为艺术品的则看不出来,反之认为是不可取的,就是我们还没达到有观察和审辨技巧和意境相统一的能力的表现的效果。我们要想在书法上有建树,那就必须逐步学会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我建议书法学校办下去。课程是学什么书体,我们就要一面作实践指导,一面作作品赏析。而作品分析
-
五、草书的墨法。 草书的韵味在于墨的体现,运用得好会呈现出丰富的变化。由于笔的巧妙运用和宣纸独具的效果,起始、运行、终止,便会出现干、湿、浓、淡、枯的多层次变化,使我们的草书干则生险劲,湿则呈润腴,浓则见沉厚,淡则显典雅,枯则示老辣。墨分五色,就是以这种用墨方法来区分的。用墨的多层次,是由本人功
-
篆、隶、楷、行、草,草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我国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不断演变,产生了今草书,草书体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 草书之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却又不可得见端倪。对此,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草书之难,又在
-
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曾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此句,可以说是书法学习的经典之说。 那么什么是“功”呢?“功”就是笔墨功夫。什么又是“性”呢?“性”就是写字人的学识修养。学书法,二者不可偏一。“功”是入,是师承,是书之本源。“性”是出,是继承出新,是学而有成。“功”者事也,“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