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水墨淋漓写诗篇 ——谭晓蔓写意花鸟画漫议

6 已有 3508 次阅读   2019-03-11 16:57
小编推荐
水墨淋漓写诗篇 ——谭晓蔓写意花鸟画漫议


  进入绘画领域五十余年载,我对花鸟、山水、人物均有涉猎,唯觉花鸟最难。花鸟画笔墨要求严,涉及面广,从构图、色彩、造型到写意均皆难突破。在我们面前,有先贤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山耸立面前,让人在敬畏中攀援。花鸟画中大写意和小写意境象有别,画大写的人想画小写不易;画小写的人转画大写亦难。有人云:工笔粗点就是小写,大写就是放开一点,狂一点而已,这是不懂写意花鸟画者之谓,只要动过笔的人即知其难矣。作为女性,晓蔓选择了颇具难度的画科是很不易的,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间她进步很快。她雄健、犀利的用笔,使其具备了一般女性所不及的画风。现在常听人说:当今阴盛阳衰,常见豪迈的女性,柔媚的男子。确实,晓蔓除开她高挑的身段、秀美的面容外,其性格外向、豪爽,颇有丈夫气。所以体现在她的笔下,少纤柔、秀美而多刚劲,雄健、深厚,颇得写意画之真谛。笔者曾见过她一幅六尺大紫藤(……介绍其参展与获奖)枝叶穿插,藤蔓飞舞,虬劲多姿,变化如幻,气势逼人,花团簇拥,意境深邃,真让人惊叹其艺术表现力。


  石涛上人在《画语录·山川章》中说:“此余五十余年前未脱胎于山川也,亦非其糟粕山川,而使山川自私也,山川使余代言之也。余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石涛语即是说五十年前的他未摆脱自然,尚在“貌似”上求之,而在五十年后“搜尽奇峰打草稿”上达到了山川“神遇而迹化”,物我浑融为一。其艺术思想实质是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形与神的统一精神实质,它是以人的主观感受来对待物象的理念,是超乎表象的,他的“不似之似”道出了艺术语言的必要性。


  其实,中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是遵循这个哲学思想发展的。它是写意画的理论基础,花鸟写意是体现得最充分的画科。晓蔓自学画之始即把握住这个本质,她的写意无处不反映其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解。她的牡丹、水仙等作尤其表现得充分,不求形似,在笔墨之中流露出神韵。我想这也来源于她用笔娴熟奔放,黑白关系的准确把握。晓蔓的放乃是真放,是功力的流露,已经脱离自然形态的结构,形态的真实是通过笔墨来反映的。品味其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物象、神态宛然,更增加了其画作的韵味;这种韵味,便是通过心斋坐志,荡尽心中尘埃,以虚静之心印认世界,物与物,象与象融通一体。


  一个优秀的画家要在自己的创作中,通过“悟”努力创造一个“浅境”,一个人与世界、物象“共成一天”的境界。晓蔓的艺术之路广采博征、厚积薄发,在渐进渐变中完善着自己的艺术,形成了“独标一帜”的风格。她入门于陈承基先生,而能从其门中走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因而她的作品能洋溢着一种文化的韵致,隽永的意味,优雅的气息,具有文人之气,读之如嗅书香。


  然而,晓蔓并不完全在现有的格局中追寻她的艺术思想,而是在长期的思考与实践中体现某种价值取向,以便对自己艺术出发点的确定,进而形成以心观物的情景,理映衬生发的特征。她曾与我探讨过自己对这方面的思考,亦希望在写中求意,繁中求简,粗中觅细,甚至用精微的草虫点缀其粗犷的画面,使其作品更有耐读性。晓蔓无疑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她本人也具有东方女性的优雅美,在艺术上也有这样的精神气质,她的作品带有现代和某些古典因素成份,蕴含了当代与传统精神的融合,从而形成了有机的和谐之体,这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健康发展之道。晓蔓说这次展览汇集了她近年间的艺术探索,准备在展览之后作一些新的思考,调整新的思绪。我听了很感动,我认为她的认知是其不断进取精神所至,前面有更辉煌的前景等着她。不断进取作新的思考,是画家取得更高成就的关键,晓蔓想到了,她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当今有些画家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立“新”破“古”,丢弃了民族文化意象,其作品十分肤浅,更谈不上内涵,成了过眼烟云。晓蔓在艺术思想上以传统笔墨为根,融入现代构成的理念,所以她的美学追求有着明显的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双重倾向,显然她更倾心于古典文化的魅力。那正宗的文化气息、笔墨间的书卷气,那清新雅丽、古韵幽;独抒胸臆的个性,正是一种文人的情怀,智慧的艺术。她正以一个女性特有的精微,学者的风范来深究艺术的奥秘。我深信她在这次展览之后会高标新的目标起点,艺术将会有更新的高度。

              

                                                   郭汝愚

                                                             甲午秋于云从阁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