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

3 已有 114 次阅读   2023-08-25 21: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葫芦雕刻艺人

葫芦是我国具有七千多年栽培历史的草本藤本植物。在人类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葫芦逐步由“自然瓜果”转化为“人文瓜果”,形成源远流长的葫芦文化。葫芦文化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现代文化中仍占有一席之地。葫芦文化已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生机无限。

兰州刻葫芦更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民间技艺,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兰州葫芦雕主要是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随着技艺高超的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兰州刻葫芦,凝集了历代兰州葫芦艺人的文化修养、艺术遐想、精湛技艺和高洁的情怀,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珍品。

1920年,兰州有一名前清秀才叫李文斋,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但生性孤傲,不事权贵,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糊口,李文斋以雕刻葫芦为生。他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刻到葫芦上,像《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十八罗汉》《桃花源记》《渊明赏菊》《兰亭集序》《赤壁赋》等都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题材,在形似的基础上侧重神似,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引起了工艺美术界的瞩目,人称“绝技”。后来,他的女婿王德山与另一位叫阮光宇的艺人传承了刻葫芦技艺,博采传统画技之长, 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葫芦雕刻工艺更臻完美,作品开始走出国门,行销西欧各国。

20世纪80年代,阮光宇之子阮文辉继承父业。他博采众长,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中国画的勾勒、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阮文辉的《东坡赤壁夜游图》,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图中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无不神情生动;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娟秀工整,令人称道。这件作品和阮文辉的《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敦煌飞天》等4套6件微雕葫芦作品,被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他也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今,兰州玲珑刻葫芦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更新更高的境界,精绝奇妙之作层出不穷,已成为展示兰州与中国工艺美术形象的缩影。

工艺挂件

葫芦雕小摊

镂空胡芦雕

葫芦,音同‘福禄’,同时,葫芦里面长‘子’,有子孙万代、多子多福的含义,因而兰州人通常把它当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芦”,有“兰州三样宝,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吉祥葫芦位居“三宝”之首,成了馈赠亲朋、旅游收藏、家庭装饰的主要工艺品。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意趣古雅的微雕葫芦,他们显示着灿烂的兰州文化,如今,兰州人们还在用自己的智慧雕刻着生活,将一个个吉祥葫芦挂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点缀着美丽的梦。

葫芦雕刻是兰州一朵独特的艺术之花。不仅因为这种雕刻工艺在兰州历史悠久,还因为学习雕刻的人艺术修养丰厚。好的雕刻师,仅有精湛的刀工是不行的,还必须学习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歌赋、古代典籍、书法绘画要无一不精。因此,葫芦雕刻的题材非常广泛,唐诗宋词、佛教经典、古典名著、神话人物、各类植物、花鸟鱼虫、水墨山水……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雕刻的时候才能够深厚、准确、唯美,有神韵。也因此,没有一枚葫芦是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特的艺术品。在兰州,即使是随便在一个小摊档看到的葫芦,也不失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葫芦,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广泛的实用性,自古以来备受国人的喜爱,被认为是给人类带来福禄、驱魔辟邪的灵物。在民间,更是有着许许多多同葫芦有关的美丽传说。“说起葫芦雕刻,构思很重要。下刀前,葫芦雕刻的结构、造型,都要了然于胸,胸中有丘壑,作品才能成功。”吉林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刘峰,跟笔者聊起了他的葫芦雕刻经。纷繁复杂的民间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苍劲有力的名家字迹、美轮美奂的福寿造型,普普通通的葫芦,到了刘峰的手中,就变成了精美的葫芦雕刻艺术品。

刘峰的葫芦雕刻工艺是祖上传承,从曾祖父开始便种植并雕刻葫芦。因经常在吉林北山庙会中亮相,所以在当地小有名气,被人们称之为“葫芦刘”,传承至刘峰已是第四代。受家族传承艺术影响,刘峰从小便耳濡目染葫芦的各种制作工艺,并熟练掌握了透雕、微雕、烙画、彩绘等技艺。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刘峰觉得仅靠家族传承,已经不能使这项古老的民间手工艺焕发光彩。“当时就在想,我应该走出家族技艺的范畴,吸收更多的美学元素并将其融入到葫芦制作工艺中来,于是我选择系统地学习现代美术知识。”刘峰回忆说。

金陵葫芦雕刻艺人

葫芦雕刻艺人

2002年,刘峰从吉林市职工大学美术装潢专业毕业。“毕业之后很多人劝我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当时也有几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我觉得应该为这项传统的民间工艺做点什么。”刘峰一边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一边说,眼神中对每件作品都充满了喜爱。这样,刘峰就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葫芦制作工艺上来。在外人看来,刘峰的决定近乎疯狂,但妻子却成了他的支持者。“我非常感激她,没有她的支持我根本走不到今天,我的艺术成就中有一半她的功劳。”刘峰满含深情地说。

制作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在烙画工具的选择上,刘峰就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最初用普通的电烙铁,各种不同的型号一一尝试,由于手柄的部分和烙铁尖距离很远,因此在烙制过程中手千万不能抖,特别是细微部分必须一次成画,不能有任何的失误。后来我又试验了很多工具,最终自己制作了烙画工具,这才得心应手。”刘峰笑着说。

传统的葫芦烙画图案都以中国工笔画为主,刘峰突破传统模式,烙制富有写实韵味的人物肖像,并凸显立体感,形象逼真。在不断的研究制作中,刘峰还将剪纸艺术融入到葫芦制作工艺中来,产生新颖的浮雕效果;他还结合木刻和玉雕的浮雕工艺,在只有5毫米左右的葫芦表皮上雕刻出鲜活的多层次人物形象,拓展了葫芦雕刻的技法。随着多年对葫芦艺术的执着追求,刘峰的雕刻技艺也日臻成熟,受到了诸多工艺美术大师的赞誉,并且被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葫芦爱好者收藏。

细观刘峰的葫芦工艺作品,细腻传神、形象生动。浮雕作品《八仙过海》,在葫芦表面通体雕刻,无处不动刀,内容繁杂,八位传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各具神态,整体布局疏密有度,连贯划一,可谓是葫芦制作工艺中的精品。高浮雕作品《寿比南山》,画面内容丰富,巍巍的崇山,苍峻的松柏,慈祥的寿星,献桃的童子和口含灵芝的仙鹿,无一不生动传神,极具水墨工笔的韵味。目前,刘峰也成为吉林省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面对着满屋子自己制作的葫芦工艺品,刘峰说:“工艺美术的道路是艰辛的,不容松懈。今后,我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致力于工艺葫芦的文化宣传、制作和创新,努力使其成为吉林民间艺术中的一张名片。”

山东省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是孔繁森的家乡,也是中国葫芦文化艺术之乡,素有“中国葫芦第一镇”之称。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葫芦雕刻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葫芦种植、加工、销售基地,2007年东昌葫芦雕刻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区葫芦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年产葫芦6000万个,占全国份额的60%,年销售额近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的葫芦,如果不经过加工雕刻,在当地农村集市上也就卖几毛钱一个,”当地人向我介绍葫芦雕刻艺术时说道,“最贵的一个,在香港卖出了十万元人民币!”据了解,堂邑镇有葫芦加工、雕刻专业户120个,葫芦产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农闲生活,而且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个,堂邑镇葫芦雕刻艺术是其中之一。(文/沈海滨)

往期回顾

朱宇华:气宇轩昂书自华

赵国庆:丹青铸魂戈壁滩

中国铜雕文化

▼ 订阅2023年《中国周刊》请点击这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