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艺术 | 以情传声,擦亮话剧舞台上的中国红

3 已有 128 次阅读   2024-07-03 12:43
艺术 | 以情传声,擦亮话剧舞台上的中国红
文旅中国 2024-07-02 17:51
走过峥嵘岁月,历经风雨洗礼,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永葆赤子之心,砥砺复兴之志,千秋伟业气势如虹。以表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题材,一直是我国话剧创作的重要主题。近年来,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深度挖掘革命故事内涵,探索借鉴当代艺术表达方式,打磨具有时代精神的品质之作,在守正创新的路上,不断用舞台艺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话剧舞台上的中国红也在观众心中愈发鲜亮。
《觉醒年代》剧照 粟 俊 摄
动情讲述
百余年奋斗伟大征程
在日前落下帷幕的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中,34部大型剧目和5部小剧场剧目生动展现了近十年来我国话剧创作的新成果。其中,多部红色题材作品以丰盈的舞台样貌、深刻的情感表达,彰显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造的伟大精神谱系。
此次展演剧目中,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话剧《东湖旅店》的故事来源于20世纪40年代真实发生的“省港大营救”。1941年冬,日军攻占香港,多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香港,中共中央南方局紧急组织营救,位于广东惠州的东湖旅店是中共惠阳县委设立的秘密交通站,300多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通过这里得以脱险——话剧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的《觉醒年代》,着眼于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这一时段的宏大背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艺术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如歌岁月。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局势动荡飘摇。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力排众议,决定将学校西迁,前往大后方的重庆,人走了,校内大批珍贵品种的畜禽怎么办?中央大学农学院教师王酉亭作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决定,把动物带到重庆。由江苏演艺集团话剧院演出的《西迁》,正是再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动物长征”。
上海戏剧学院带来的《前哨》,以左联五烈士的革命经历为题材,以当代学生的视角,追寻烈士敢为人先、奋勇抗争的理想追求,搭建当代青年与彼时青年的对话通道。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天·粮》聚焦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开垦背景,讲述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过程历程,生动刻画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安徽省话剧院、马鞍山市艺术剧院合作创演的话剧《炉火照天地》是一部工业题材力作,讲述了宝武马钢集团突破瓶颈实现特种钢和高速车轮国产化的故事。主人公、特钢科研精英陈钢在新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从“为小家争气”到“为国家争光”的精神淬炼,终于研制出了集硬度与韧性于一体、引领世界行业标准的“中国智造”产品。
广东省话剧院演出的《背影》,以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赞颂了默默付出的“背影英雄”,弘扬了国家安全机关人员为党尽忠、以身许国、知难而进、敢拼能赢的精神。在献上精彩戏剧演出的同时,也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
一部部优秀作品,串联起百余年的恢宏史诗,将各个历史时期党和人民矢志奋斗的光辉历程淋漓展现。
《东湖旅店》剧照 粟 俊 摄
《背影》剧照 粟 俊 摄
深情诠释
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恢宏史诗。他们或为了民族解放英勇牺牲,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些以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英雄模范代表,也是话剧艺术工作者笔下的主角。
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创排的《林基路》,以杰出的革命家林基路于1938年2月至1943年9月间在新疆开展革命工作的经历为背景,将他受命从延安远赴新疆,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和库车县县长的经历为叙事主线,以散点透视和多种时空交错的结构方式,为观众塑造出了这位充满革命理想、有着坚定信念、无惧威逼利诱,最终从容就义的伟大革命者形象。
中央戏剧学院带来的《风云儿女》,讲述了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田汉激昂坎坷的一生。再现了民族危亡之际,以田汉、夏衍、聂耳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左翼知识分子,作出正确历史选择,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文艺作品为武器,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唤醒民众的左翼文化运动中的故事。
云南省话剧院出品的《桂梅老师》讲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故事。编剧在长达12年的调研采访中,从400多个故事里淬炼出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情节,把张桂梅有情怀、有担当、可歌可泣的艺术形象树立在舞台上。通过话剧艺术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努力,英雄模范被立于舞台。
《桂梅老师》剧照 粟 俊 摄
《炉火照天地》剧照 粟 俊 摄
用情铭刻
红色话剧的时代印记
新时代,话剧叙事方式和表达技巧不断突破,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注入更多时代力量,用更有温度的话剧笔触,把红色文化打造为沟通历史、启迪未来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从展演剧目中不难发现,当下,红色题材话剧作品更加注重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使其艺术形象血肉丰满。《西迁》中王队长与妻儿告别时,本该是母亲抚慰幼儿的情景,反倒是绝望的妻子蹲下头埋在女儿怀里悲泣;饲养师吴俊从刚开始“见‘金条’眼开”,到后来为保护国家良种牲畜付出了生命。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八步沙》语言幽默诙谐,全剧没有口号式的对白,“茶倒上,油饼子给我炸上”等寥寥数语,鲜活呈现了八步沙林场治沙英雄“六老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这些笔触放大了英雄人物事迹中的平凡细节,让人物更加亲切、有生命力。
在叙事手法上,红色话剧作品呈现出许多新意。《前哨》采用戏中戏的形式,在叙述方式上以主人公与时代的整体冲突作为主线,展现革命战士用文学开拓战场的情景。《桂梅老师》采用了“金线穿珠”的叙事结构,以一群师生要去全国各地宣讲桂梅老师的英模事迹为引,以回溯视角、多人讲述、往事重现的方式,串联起桂梅老师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种表现手法结合代言体戏剧和叙事体戏剧的优长,让叙事空间拥有了更多的容量。”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说。
在舞台表现上,许多红色话剧作品将话剧表演与多媒体影像等现代科技结合。《炉火照天地》运用了钢铁结构框架为舞台主要视觉元素,有意强化了厚重坚实的金属质感,象征着炼钢工人的性格特征和坚强意志。同时巧妙运用了转台作为时空转化的表现手段,配合舞台灯效及多媒体影像,最大限度满足了导演空间调度,给演员表演提供了丰富空间想象。让观众从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即使是复排,呈现于舞台上的经典,也有着鲜明的新时代印记。重庆市话剧院带来的《雾重庆》创作于1940年,周恩来总理曾称“这个剧很好”。该剧作为抗战话剧的代表作品从未停止排演,重庆先后于1941年、1962年、1979年、1989年四度排演,此次亮相的是2021年复排的第五个版本。
这一版本中,创作者们不仅对剧本做了精简,在舞台呈现上也有所创新——关于“雾”的意象解释,并未局限于自然景观:舞台设计中,加入“水雾”;舞美设计中,使用重庆高低错落的地形与吊脚楼,来突出青年人到此之后感受到的“心理落差”与迷茫;服装设计创作中,用色彩饱和度呼应角色心中的“雾”感和纠结。
“复排本身就是一场精神洗礼。”《雾重庆》复排导演查明哲表示,排演红色剧目既是对前辈戏剧人的致敬,也是当代戏剧工作者学习、继承和发扬红色文艺光荣传统的具体实践。
红色话剧作品打造出一堂堂生动党课,把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优良作风,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把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美的艺术形式展现给观众,激发人民对国家和民族的炽热感情,红色基因传承的艺术篇章焕发光彩。
《西迁》剧照 尹雪峰 摄
责编:易卓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