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人民网痛批:山寨书法社团还在欺行霸市!

5 已有 1724 次阅读   2018-06-12 23:05
人民网痛批:山寨书法社团还在欺行霸市!

人民网评

山寨书画社团横行,绝不允许败坏社会风气社团败坏社会风气

近年来,各类社团组织兴起,在丰富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管理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山寨社团浑水摸鱼,成为“治理顽疾”。日前,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对违法违规开展活动的文化类“山寨社团”进行专项清理整顿。多部委联合行动,重拳出击,折射出打击山寨社团的力度和决心。

在社交场合结识新朋友,名片上密密麻麻的头衔让人眼花缭乱;打着“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举办活动,听起来颇为唬人……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屡见不鲜的“套路”背后,大多有着山寨社团的影子。这些山寨社团,有的并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有的是在境外注册的“离岸社团”,其共同特点是取一个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相近的名字,通过开展冠冕堂皇的活动来攫取利益,危害极大。

山寨社团的存在客观上给某些人招摇撞骗提供了条件。说到底,举办山寨社团就是为了钱财,大致是通过办论坛、搞评比、发展会员、授牌子、颁证书,形成灰色利益链条。之前就有媒体曝光,一些文艺类的山寨社团通过高额费用招募会员,打着艺术幌子行欺骗之实,给不少人带来经济损失。而各类包装得有模有样的比赛、论坛真假难分,让许多企业花费不小。凡此种种,一旦跑路,由于未经注册导致维权困难重重,不仅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生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山寨社团的存在,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花钱就能拿奖的游戏规则,降低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刻意迎合人们对于荣誉的需求,助长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在大力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当下,清理这些山寨社团可谓刻不容缓。具体到群众反映强烈的书法、绘画等山寨社团,组织者夸大其词、参与者自欺欺人,如同皇帝新装般的闹剧,不能提升艺术作品水平,反而降低艺术创作的成色。正因如此,有人将山寨社团视作社会的寄生虫、毒瘤和垃圾。打击山寨社团成为社会共识。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清理整顿山寨社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成效显著。自2016年2月以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设立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曝光台,截至目前已经公布了数十个批次;制定并发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投诉举报办法》,为严厉查处提供制度方案;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对合法社会组织进行认证……从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到畅通举报渠道,再到完善制度法规,多措并举,让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牢,让山寨社团的生存空间越缩越小。

也要看到,一些山寨社团被曝光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换个马甲后死灰复燃,山寨社团存在的这些隐蔽性强、查处难度大等特征提醒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来推进山寨社团的治理。一方面要彻底斩断山寨社团的利益链条,对非法敛财的山寨社团,和那些站台其活动的人,不仅要曝光,更要毫不留情给与应有惩罚;另一方面要加大立法力度、堵上制度漏洞,让打击山寨社团有法可依。由此来看,此次多部委联合执法行动,十分必要,打击山寨社团,就是要态度坚决、措施果断。

政府部门的有效治理必不可少,但清除山寨社团生存的土壤还需形成社会合力。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既要提高鉴别能力、勇于监督举报,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觉抵制。唯其如此,才能让山寨社团行骗无机可乘。

《三希堂》匾额

“三希堂”的由来

乾隆皇帝把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视为三件希世之宝, 将其珍藏于养心殿内的西暖阁,此阁原名温室,因藏此三宝,易名“三希堂”。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他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至今还悬挂在墙上,匾额两侧有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豪素,指诗文著作。

“三希堂”内部照片

乾隆皇帝胸怀古今、博览群书、勤政亲贤。他曾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爱贤,重德,顺法天地自然的治国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

《三希堂法帖》

乾隆十二年,乾隆皇帝令人,从内府收藏的历代名家书法中,精选名帖,聚集众工,将其模勒上石,镌刻成帖。因为帖中有三王之作,故称《三希堂法帖》,又称《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所谓“法帖”,即是把名家书法集而成册, 供他人效法之帖。

帖中的字,是如何传神的镌刻在石头上呢?

刻碑要先书碑,古代书碑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书丹,就是用笔蘸朱砂,直接在石头上写字以备镌刻。

另外一种就是模勒上石,《三希堂法帖》制碑就是用这种方法。

首先用透明的纸,附在原帖之上,钩勒出字的轮廓,再在钩好的纸的背面,用朱砂再次反钩出轮廓,故称为双钩。

然后覆于备刻的石头, 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永石均匀砑磨,使朱砂粘于石面之上,据此镌刻,而书家的原墨迹也得以完整保留。

《三希堂法帖》摹刻精良,卷帙浩繁,堪称巨制。制作过程,非能工巧匠不可胜任。完成后,乾隆皇帝仅精拓数十本赐与宠臣,可见对其爱怜之至。

其后,乾隆十七年,又从宫中藏品中再次精选历代名人法书五卷,摹刻上石。至此,始成完璧。但直到清末,才广为流传。目前,《三希堂法帖》原石共495方,均嵌于北京北海公园阅古楼壁上。

阅古楼外景

阅古楼平面为半月形,上下两层,中间是天井。我刚刚去过,在那里没有见到原碑,只看到在天井四周陈列的一些拓片。工作人员说:“原碑不让参观。”

北海公园对此重要古迹的管理确实乏善可陈,尚不及乾隆时期的万分之一。去北海公园的网站看看就明白了,还真替这些古碑担忧乾隆皇帝倘若知道当年精心打造的稀世珍品落得如此,估计定会“御驾亲临”。

《三希堂法帖》内容

法帖共分32册,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书法丛帖,集历代书法精品之大成,共收集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以历史顺序编纂,囊括了当时宫廷所能收集到的所有名家名作之墨迹珍宝。

阅古楼内石刻

明亡之后,许多宫室旧藏流于民间。清康熙后,多次下诏搜讨,乾隆时尤甚,致使历代名家墨宝多罗致于宫廷。故此,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孙过庭、怀素、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真迹都有集于此。

可以说研读完《三希堂法帖》,对于了解中国书法历史,就有了比较全面的基本认识。

中国书法的最高艺术殿堂三希堂法帖》系清乾隆十五年敕令大学士、书法家梁诗正编刻一部大型书法丛帖,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前无古人,共收自魏晋至明末一百三十五位著名书法家作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清廷所能收到的所有名家名作墨迹珍品。

自魏晋至明末书法大家的名帖尽收其中。按年代顺序编次的一部书法通史。作为我国古代最高艺术成就的精品,它是我国古代书法家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集中国传世法书之精萃。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法艺术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

人们既可以从中欣赏到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古神韵,又可以用作临摹、学书的法帖它的面世既能使书法艺术爱好者获得称心的精神食粮,又使历代名家翰墨得以重光于日。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鉴赏价值、史学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书友强烈推荐:

《三堂法帖》绸面精装珍藏版

《三希堂法帖》绸面精装珍藏版

原价:1580元/套

粉丝回馈价:299元/套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