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自《今古传奇·武侠版》2019年3月刊,作者留刀,任何媒体账号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将有趣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我这个专栏的名字叫"一座江湖",之前只讲武术相关的历史和知识,但是除了武行之外,江湖上还有别的行业,所以今天我们开一期番外,讲讲造假。
之所以想讲这个,是因为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儿。
我有个个人爱好是收藏老版连环画,我女朋友也知道这件事情,那天她兴冲冲跟我说她买了一套《西游记》的连环画,我问她从哪儿买的,她说地摊上,地摊老板说是之前一个书店库房里面积压的,品相基本全新。一听这话,我心里就噔的一声,心说不好,怕是买到假货了。
《西游记》连环画
等她把东西拿来我一看,果然,标记着 1981 年出版的连环画,赫然是胶装的。连环画这等物件,许多人小时候都曾经接触过,最早的一些版本是用线装,后来是钉装,连环画鉴别真伪的方法很简单,看装订方式就行。因为这东西即使是真货售价也不高,单本也就十几二十块钱,差一点的甚至只需要几块钱,好一点的也不会上百,只有极少数版本印量少、画工好、
品相全的才能卖到几百块。收益有限,所以造假的人不会花大工夫来造假。就比如,前些时候热映的电影《无双》中,那些有手艺、有野心的画家,都去画假钞了,哪还会看得上这小小的蚊子肉。
《无双》海报
用线装订书籍的方法很麻烦,需要专门的设备,钉装容易,但是因为时代原因,即使保存再好,书钉到今天也早该生锈了,锈迹倒是也可以造假,但那样做的话成本就高了。所以连环画的造假都非常简单粗暴,直接把原版内容电脑扫描,然后印出来胶装,一本书成本不到一块钱,即使翻几倍卖,售价依旧不高,品相看起来还很全。
我女朋友听完我跟她说的之后,呆了呆,然后抽出一本翻了翻,说:"可这纸都黄了,闻着还有味儿。"
我叹口气:"用烟熏的,纸张做旧方法里头最便宜的方法。"
这一步是连环画造假中唯一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作,就是把大量的纸先用烟熏黄,然后再印刷。
在纸张做旧方式中,烟熏是最简单、最低级的,因为烟熏只能让纸看起来变黄,没办法改变纸张的手感,和真正的老纸比起来要挺括。所以当造假者用变黄的纸印刷完后,看起来还是太新了。他们不愿再用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手段来做旧,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书店库房积压的理由,听起来很容易让人信服。
我女朋友是嫉恶如仇的性格,一听如此,就要去找摊主理论,却被我拦下。我问她如果这是真的,被你以假的价格买了,占了大便宜,你会回去补给卖家差价吗?肯定不会,所以你看走了眼,也不能回去找人家。古董行的规矩就是,不论打眼捡漏,出门概不退换。
我拉着她的手把那套书放到了我的书柜里,说虽然是新印的,但内容我还是很喜欢,而且价格也不很贵,留着吧,可以当普通书来看,还少了把它当旧书的那份拘谨。
放完了书她还是闷闷不乐,一个人在吃了亏之后,劝她什么都没用,只能用一个更惨的案例来让她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优越感,于是我就给她讲起了别的做旧方式。
烟熏是纸张做旧中最简单的一种,比它稍微高一级的,是火烤。用带颜色的水把纸弄湿,然后再放到烤箱当中烤干,出来的纸就兼具了沧桑的颜色和手感,甚至如果沾的水多一点,再揉两下,烤的温度高一点,出炉后那纸张一拿都掉粉,看起来特别老旧。
这种造假方式的成本比烟熏就要高。因为调液体是需要配方的,近年来有人直接用咖啡,但是咖啡烤出来会有味道,所以还要想办法去掉咖啡的香气换成老旧纸张的味道,要多一层工序。而且这种做旧一次不能做很多张,纸张沾湿后如果放在一起烤干,会互相粘连,只能
一张一张做。网上常见的旧地图大多采用这种做旧方式,成品售价基本在三千块钱以上。
比这种烟熏火烤的方法更高一级的,就是光照。纸张自然老化的原因,在于纸中的纤维会断裂,经过不同的时间会断裂到不同的程度,而这种断裂,来自于对紫外线的吸收,所以比较高级的纸张做旧,都是直接用紫外线灯照射纸张。
这样做出来的纸,不论外观还是手感,以及上面的那种旧纸所独有的细腻气息,都极其逼真。毕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前面的方法只是做出一种旧纸的感觉,而这种方法,是真正的把纸给做"旧"了。
这种方法唯一的难点在于对光照时长的把握。纸做旧是有目标的,要做到一百年还是两百年,不同的年代吸收的紫外线量是不一样的,而紫外线灯的强度也不同,小到三五瓦,大到几百瓦都有,不同强度的紫外线灯要照多久能达到多旧的效果,这个把握起来比较难。
后来有高人摸索出了一个规律,用某一个强度的灯,照纸二十四个小时,就差不多是一百年的样子,有了这个常量系数之后,大家就都好做了。
这种方式的成本和难度都要高于前两种。烟熏法、火烤法做出来的纸面对的是普通人。有些古风爱好者甚至会用前两种方式来给自己的装饰画增加古色古香的感觉,有很强的自娱自乐性质,而且就算用作造假,做出来的东西也很难骗到行家。但光照法不同,它就是专门用来针对行家的,这种纸张做旧方式,一般都用于字画造假。
在目前的纸张做旧技术中,光照法差不多属于顶端,比它还高明的造假,就只有直接用真货来做的了。
在十几年前,收藏界曾有一个大案,震惊中外,那就是《豳风图》造假案。国内国外同时出现了八张一模一样的画,专家都分辨不出来真假,最终只能彻查每一件的来源,然后认定了源流最清晰的那一张为真。
这个案件中造假者所用的就是真的旧纸。
前些年的时候,在古董市场上是可以很容易地买到明朝甚至更早的纸的,价格也并不贵,《豳风图》的造假者就是买了真正的旧纸来做的图。
《幽风图》
先简单介绍一下《豳风图》,起名叫做《豳风图》的书画有很多人都画过,比如南宋的马和之,元朝的赵孟頫,而被造假的这一幅,作者是元朝画家林子奂。清朝时被内廷收藏,在乾隆皇帝的《石渠宝笈》中有明确记载,后来被溥仪偷偷带出了宫,就此流落民间。
它在民间的流传过程我们就不赘述了,总之最后落入了某一个藏家手中,这位是个识货的主儿,对此图爱不释手,但是又想要把它卖了换钱,如何才能两全其美呢,他就想到了造假。
《豳风图》先天上是容易造假的,因为林子奂传世的画作只有两幅,另一幅《山崖对坐图》现藏于台北故宫,所以《豳风图》近乎于画家孤品,没有很多作品可以用来对比画风或者笔触,这点对于造假有利。
如果是假造齐白石的画,那么只要与他其他作品稍一对比,行家就能看出画风不同,而《豳风图》造假,只需要临摹功力能达到八九分相似,那便成了。
这世上擅长绘画的人很多,成名成家者少是因为有创作能力的少,如果只是临摹前人的话,大量学美术的人都可以做到。所以这位藏家就找了一位工于丹青的人,请他临摹《豳风图》,而且直接临摹了八幅之多。
在画者将图临完之后,这位藏家又找了一位擅长书法的人,将《豳风图》上所有书法全都临摹了一遍,根据后来对伪本的研究,用的摹法应当是最为接近真迹,保持原本笔墨情趣和神态风韵的"双钩填墨法"。
在字和画都临摹好了之后,这位藏家又找到了一位刻印的高人,请他把原图上面的所有印章都摹刻一份,并以相同的力道盖上去。这一步是最难的。中国古代的刻印者有个习惯,石印刻好后会在硬物上面磕几下,磕出来的裂纹缺口就是天然的防伪标记,
想要仿制几乎不可能,因此印章才被称作"信"。直到有了电脑,可以直接扫描印章,这才能够仿制古印,而将印盖在纸上也是需要技巧的,在过去的宫廷中盖章是个专门的职位,被称作"打印",能够把印文打得匀称完整。
在字、画、印都完整了之后,这位又找了装裱匠,按照古法将八幅画装裱好,再请了专人做旧,毕竟纸虽然是旧纸,但流传多年的画作时常被人用来欣赏,与压箱底的新纸看起来定然不同,所以要做出古旧的感觉来,这才大功告成。
《豳风图》伪本造伪技巧
而且这位藏家极为聪明,画、字、印、裱、做旧分别用了五人,而五人中唯一有机会将伪作与真迹掉包的,只有最后做旧那人,因此他只说让做旧那人将画做旧,并未将原作拿给他看,最终八幅画做出来的效果各不相同,都格外逼真。
八幅伪作到手,这位藏家先随便挑了一幅,拿给一位泰斗级别的老先生看了一下。一看之下,老先生非常激动,失踪多年的国宝突然现世了,而且怎么看都是真迹。
于是这位藏家顿时信心十足,将八幅伪作中的七幅分别卖到了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自己留了一真一假作为欣赏。而每个地方的买家也都将此画视若珍宝,并且都表示这种宝物必然是自己收藏欣赏,决不会再转手他人。
但说都是这么说,最终还是有人将画送到了拍卖行,拍卖行将此画一挂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帮买了画的人都心说,这真迹不是在我这儿吗,那是哪儿来的,这样一闹,才爆出了这个造假大案。
这也是目前所知的最高明的字画造假事件。
当然了,在民间还流传有一种很神奇的字画造假方法,叫做"揭画",说是有手艺的人可以将一幅画作揭开两层甚至三层,但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多见。
因为揭画的条件极其苛刻,它要求作画用的纸必须是"夹宣"。普通的宣纸是不可能从中揭成两张的,它所有纤维都绞在一起,强行揭必然是撕破了事,只有本来就是两三张纸合成一张纸的那种"夹宣"才可以揭开。而且即使是功力再高的画家,也只有工笔画的时候能够力透纸背,在写意画的时候决不可能将墨迹渗透至夹宣的底层,所以揭了也白揭。至于年代久远一些的宋画用的都是绢布,更不可能揭。
夹宣书法
因此揭画这种传说中的工艺现实中几乎见识不到。但民间有此流传,就一定是有缘故的。那么这种"揭"的技术在什么地方可以用到?在书法中可以用到。
书法家们最讲究力透纸背,纸薄了显不出功力,所以他们用的纸多是夹宣。但揭书法也有要求,那就是必须是楷书。只有楷书才可能每一笔每一划都力透纸背,到了行书就会有很多的笔画"飞白",一揭这"飞白"就全没了,想补笔补出原作的效果难如登天,草书那就更不提了。
这就是比较常见的几种书画纸张的造假技术,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给大家讲别的东西。
最后,我要把那个卖盗版连环画的地址给爆出来,他一般在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美术馆之间的那条地下通道内摆地摊。
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不回去找他理论,却还要把他的位置爆出来?
嘿,规矩是规矩,规矩之外,我还得给我女朋友出气啊!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原创首发自《今古传奇·武侠版》2019年3月刊,作者留刀,任何媒体账号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转发个人朋友圈,将有趣的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