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中,刘洪彪先生创作的巨幅草书作品《沁园春雪》亮相。这幅作品纵3.66米、横14.4米,笔墨酣畅,点线飞舞,奇宕震撼,就视觉效果来说,堪称惊艳。
刘洪彪草书《沁园春雪》
提及当代书坛的草书名家,刘洪彪绝对是不能被忽视的名字。刘洪彪目前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算得上地道的权威书家了。2007年、2011年、2014年三次蝉联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影响力毋庸置疑。
但是,伴随在刘洪彪身上的争议也一直未曾停歇,矛头直指其倡导和践行的所谓“盛装书法”。何谓“盛装书法”?用刘洪彪的话说,就是“为书法穿盛装,让书法住别墅”。当然,刘洪彪所说的这个“盛装”和“别墅”不过是一个比喻罢了,无非就是强调书法作品的视觉效果,不能那么寒酸,不能那么小家子气。从刘洪彪诸多形式的草书作品来看,与其主张的创作理念还是相当吻合的。
惊龙轩一直以为,刘洪彪提倡的书法视觉效果其实与另一位颇具争议的名家沃兴华颇为相似。沃兴华大概是网友们最为熟知的丑书名家之一了,他所极力推崇的展览体书法正是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因为严重偏离了大众对传统书法的审美习惯而饱受质疑。关于丑书的争议应该是当今书坛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了,惊龙轩也在一些文章中有过专门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了。我们就在这里谈一谈,刘洪彪先生的草书到底是不是所谓的“丑书”?
正在创作草书的刘洪彪
博士生导师、书协学术委员叶培贵先生对刘洪彪有过这样的评价:洪彪先生是当今书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忽视的“现象”之一——无论是在最普及的意义上,还是在最学术的意义上。
据了解,叶培贵先生与刘洪彪平日并无私交,甚至是少有交集,做出这样的评价应该没有名人相捧之嫌。一直致力于书法教育的叶培贵先生,以治学严谨、出言谨慎著称,为了这一句评价竟不惜附上一句:我毫不犹豫,并且坚信,即便再过三十年,我也不会为这一句话而后悔。
正在创作草书的刘洪彪
看来刘洪彪先生在当代书坛,尤其是主流书法界还是备受推崇的。尽管他的一些颇具创新意识的草书作品并不被大众所认可,这应该只是审美习惯或者审美能力上的差异,因此就粗暴地将其作品归于“丑书”的行列还是有失公允的。
刘洪彪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人留给我们这么一个书法发展的余地,我们就要把它做好。
如果理解不错的话,我想刘洪彪所说的书法发展的余地,应该就是指书法审美视觉上的创新吧。三十三岁时在洛阳博物馆举办的作品展览就已引起书坛的广泛瞩目,刘洪彪在当代书坛可以说成名甚早。但是刘洪彪并没有因此就固步自封,而是每隔十年便有一次个人书展,每次都有不同的艺术创新思维呈现。对于一位功成名就的书家来说,这样做有些冒险,但刘洪彪的探索之路显得相当执着。
刘洪彪草书作品
近些年,刘洪彪对“盛装书法”不遗余力的持续探求,也因此深陷“丑书”的争议漩涡之中,也许他对此并不在意,却一定是始料未及的。
惊龙轩以为,书法是一种文化,原因之一是它始终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进入网络时代后,书写尤其是毛笔书写,日渐远离生活,已是大势所趋。于是,不少人开始标榜书法的纯艺术性,所谓的丑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行其道。但是书法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要远离大众审美、远离生活,因为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精神提升。如果最终沦为极少数人的孤芳自赏,无疑是传统书法艺术的一种悲哀。
传统书法作品嵌入于分散而具体的生活领域,而当代书法作品发表于集中而空阔的展览场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刘洪彪先生的“盛装书法”才应运而生。他的出发点是为了把握当代书法观看方式的规律,毫不犹疑地把当代视觉文化的各种元素和手段整合到书法展览中,从最终效果来看,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刘洪彪草书九式
惊龙轩一直坚持艺术最终还是应该服务于大众的观点,但是这与艺术思维和艺术审美的创新并不矛盾。就像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无人问津,死后却备受推崇一样,有时候大众接受一种新的审美思维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刘洪彪的草书一直是褒贬不一,艺术作品存在争议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因此就将刘洪彪的书法归于“丑书”,的确值得商榷。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