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贾浅浅的诗火了,同学们纷纷下场模仿,随便来段“即兴”都是碾压

1 已有 601 次阅读   2022-08-28 19:39
贾浅浅的诗火了,同学们纷纷下场模仿,随便来段“即兴”都是碾压 

导语:随着中国作家协会2022年的拟发展名单的公布,贾平凹之女,现西北大学的副教授贾浅浅带着她的“作品”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不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位埋没的诗人,而是她的风格着实是让人无法恭维,也是托这位贾教授的福,同学们也纷纷下场模仿,原来同学们都这么有才。

贾教授本科阶段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后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按道理来说,有着这个求学经历,文学素养也应该不会差。

但这位同学的这首《写诗》着实是有些过于生动形象了,简直就是大家的互联网嘴替,切切实实地表达了大家当时的感受,会换行者能成大事。

句句不提悲伤句句都是苍凉,这位同学随便来段“即兴”这都是碾压的水准啊,果然优秀的人同学们真的很多,这位同学没出现在作协的拟发展名单上,真的是可惜了。

即便大学不就读于中文系,即便不是一名中文系的教授,只要心里有想法,也一样都可以创造出伟大的作品,这位同学是位可造之材。

要说大学生的学历有些“高了”,随便找了几首小学生的课后作业,那也是高下立判啊,这位同学的《夏天来了》,字迹工整,情真意切,甚至可以说是画面感十足。

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读起来,就是能在脑海里浮现初夏里尚未正式绽放的荷花,能让人感受到美好,这其实不就够了吗?

作诗的难度,对于小学生刚好,但对这位贾教授来说,好像有些超纲了,这首《夏天到》,和上一位同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还贴心地配了图,用心程度就可以得个满分了。

写作文是从小学大概三年级左右才会接触的一种题型吧,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接触这些的时间也不短,可能他们只是说出了自己心里所想,眼中所见,仅此而已就足以惊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大学生应该保持辨别优劣的能力,择优而“读”

大学时候,同学们想要读书可以说是最容易的了,学校的图书馆里面的书应有尽有,但是同学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不一定是有“名气”的书才是好书。

而且就算大学里没有文学系,也常常会有文学社团,一些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们聚在一起,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够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要囫囵吞枣。

其实大学阶段还好,大学生们已经成年,已经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其实中小学阶段才是最应该注意的,作为家长,在为学生选择书籍的时候,一定要把好关

毕竟有些书也是很挑年龄段的,有些书可能本身是好书,但是如果给年龄不适合的同学读,可能好书也变成了不好的书,这一点家长应该注意。

如果学生真的喜欢写作,作为家长,可以先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多听多看多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做到的,多听多看多积累才是根本,只有地基稳,上层建筑才会稳,所以比起什么所谓的代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高兴趣,注意积累才最重要。

其次,养成没事写几句的习惯,不管是平时的有感而发也好,还是遇到一些名言警句也行,多可以记录在册,这样一来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二来也能通过记录,感受自己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成长了,也能在过后反应过来不足,所以没事写几句也很有必要。

最后,家长的鼓励,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学生如果正好喜欢写作,愿意和家长分享,家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这份爱好的“持久性”,家长的鼓励就是学生的动力,家长的不以为然会直接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

笔者寄语:

看完贾教授的诗,一时间竟然激发了很多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创作欲望,纷纷下场模仿,随便拿出几首“即兴”,甚至是随便几首小学生的随笔,感觉都是碾压的程度。

不过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或许就像某专业人士说得那样,普通人的文学素养还达不到欣赏她作品的程度,我们还需“进步”吧。

话题讨论:你又被学生们的诗惊艳到吗?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