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徐文长传》明·袁宏道
我国的书法历史悠久,有其自成一派的文化形式,它是中华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中国历史的见证。
古时候,书法是文人墨客手中常握的“剑”,整个社会弥漫着浓烈的书法热。
古代文人
不仅如此,中国的书法,还深刻影响了附近的国家,进而发展演变为他国如今的文字艺术。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表征,代表着中国人特有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这一点,一直深受国外敬畏。
在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书法并非一成不变,知书法知历史,书法的“变”与“不变”,其实都在其自身界定的范围之内。
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最终定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草书、楷书、行书等。
时代在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因素与想法,不断碰撞中国书法,维持与改变,这个问题愈加引起国人的重视。
而到目前为止,所谓的改变自己,使得中国书法,在当今社会的现状不容乐观。
尤其是近些年盛行的“丑书”,作为当代人较为热衷的书法形式,以一己之力,搅乱了原本高雅神圣的一汪池水。
关于丑书的评价,社会褒贬不一,客观来说,其为新式书法,但是,并不被大众认可。
著名歌唱家郁钧剑,曾愤怒发言:丑书是对中国书法的亵渎,解散中书协势在必行。
郁钧剑
言语之中透露出对丑书的否定,更重要的是,对于当下书法界现状的批评与忧虑。
究竟丑书是如何“打入”书法界,造成如此恐慌的呢?
关于书法,我们素来知道有隶书,楷书,行书等,从叫法来说,丑书也似乎可以排在其列。
而它最大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丑,指看起来很丑的书法。
这与我们知道的书法不同,书法说到底是一门艺术,更是包裹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不论其形式有多少种,从本质上来说,是让人觉得美的,看起来也是舒服的。
这,也就是丑书的特别之处。
其实,丑书一词根本不是统一概念,也不是诞生于主流领域的词,此种说法,最初为网络造词,因其独特,让人耳目一新才有了流行趋势。
那什么样的书法,才能被归入丑书的范畴呢?
毫无疑问是丑的,问题就是这个“丑”,由谁来界定,又如何定义呢?
我们一般知道,美是具有共通性的,大部分人觉得美的,自然就是美的,归入书法中,也理所应当。
而丑,同样一幅字画,有人觉得丑,有人还觉得美,专家与外行人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就算真的觉得丑的人多,那它要归为丑书,还有“书”这一层要求,也就是能被称之为丑的书法,从这个角度来说,丑书其实也是个自相矛盾的伪命题。
而关于丑书,其实理论上是这样规定的,如果单看字,会觉得丑,但是整篇来看,丑中有序,又尽显错落有致,如此一来,需要的艺术造诣之深,其实有胜于传统书法。
然而,现实中的丑书,似乎已经远远背离了这一点,只是不可否认的是,丑书的确是如今的书法奇观。
关于中国的书法,随便一种形式的字体,都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他们是历史自然而然的产物,素来变化的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简单方便。
在丑书之前,中国的书法已经很久没有诞生过大范围认可的书法体了,丑书的出现,却一举打破了这样的相对宁静。
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生活中写字好看的,毕竟还是少数,有美就有丑,如果丑字被认为是丑书,其实也无可厚非。
但是,丑书的存在与本质,其实并不与传统书法有关,相反,还有明显悖之之迹。
丑书的字体毫无刚劲之力,虽为现代书法,但其表现形式过于夸张,形式大于内容,实为表现主义,毫无内涵而言,还有故意破坏汉子之状,见字如见人。
从这一点来说,丑书已经改变了汉字的内涵与价值,更有甚者,以丑字来博关注,将汉字本源抛在追名逐利之后,实为亵渎书法文化。
社会公众也这样评价丑书:丑法其实就是走捷径的图案字,其字不管歪斜,经过装裱与装饰就丑中带美,但这美并不是主体美,而是配角美,一种虚假美。
真正好的书法文气第一,字里行间充满书卷气的自然美,这才是主体美。
而造成如今这般乱象的,并不是门外汉,而是现在书法界里有头衔,有地位的中国书法领军人物。
是他们代表“主流”的认可,给了丑书日渐猖獗的期待。
书协的全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人士,书法教育家,优秀书法家,书法活动家组成,代表中国书法界最权威的水平。
丑书最初出现时,并不入书协的眼,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野生”书法,关于丑书是不是书法这一概念,从最初也是被全盘否定的。
要说如今的时代,其实什么都在变,唯一不变的也只会是变化。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曾在《论书》中提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意思是拿笔写字其实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定则,只讲究做到自由自在,挥洒自如。
对于书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由与自在,还期待由此演变出抓眼球的个性。
不知从何时开始,丑书开始被市场接纳,有人欣赏,有人收藏,还有人斥巨资购买,认为它有艺术价值,书法的概念这不就来了吗?有市场就是王道。
此时,还有人以诗人郑板桥的书法就是此种书体附和丑书具有艺术性,表示“乱中有美,这确实是丑书应有的样子”。
然而,书法有法即美,例如祭侄稿郑板桥,而书法无楷即丑,例如沈鹏王镛丑书。
王镛丑书
丑书之所以能进入书协,其有利因素不在乎以下两点∶其一,丑书爱好者或者热衷者,自认为书法技艺达到了艺术巅峰,于是大胆创作。
尤其注重自己的鲜明特点,由此一来,达到震撼人心,颠覆传统,吸引眼球的作用,将丑书合理“丑”化,在社会上宣传开来。
其二,如今社会节奏快,真正潜心练习书法,热爱书法的人少之又少,但却总有人想利用这一点,标榜自己的定位。
奈何自己没有实力做为依附,想到了走捷径这条路,利用噱头鼓吹自己的技术高超,对于别人提出的质疑,丝毫不以为然,一句:“你不懂”轻松劝退。
而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追名逐利,如洗脑一般蛊惑别人,将自己的作品卖出高价钱,如此一来有“实力”说话,顺利进入中书协。
然而,丑书进入中书协并未能将其“美”化,接下来的发展,已逐渐走向离谱。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幕,很多不懂书法的人,打起了丑书的主意,他们压根没想过去研习,探索书法艺术。
他们留着长发,束起发髻,身着奇装异服,随时显摆自己的丑字,借着中书协的名头,俨然一幅“艺术家”的做派。
这样的举动,与真正的艺术家丝毫不沾边,却能轻易迷惑群众。
说到底,丑书之所以能成为如今这般态势,从原因来讲,实为以下两点∶1,权威组织中有人倡导丑书,并且还是书协领导;2,总有那些不纯粹的人,想着投机取巧,伺机而动。
对此,应该负责任的,难道不应该是那些所谓的中书协领导吗?
所幸,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第一时间嗅到了书法界的一丝不对劲,来自社会各界的不满与质疑声扑面向着中书协而来。
郁钧剑,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那首悠扬细腻的歌曲《小白杨》,传唱度极高。
他曾不止一次公开表示对中书协的不满,还提议解散中书协。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郁钧剑的话有失分寸,他没资格这样说,但其实,如果你了解郁钧剑,你就会知道,他极其有资格站出来维护中国书法。
郁钧剑于1956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他从六岁开始临帖练习书法,并喜欢上了书法。
1990年开始,郁钧剑的书法作品,接连获得大奖,他除了是位优秀歌唱家,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有人曾评价他的书法是古今的结合之作,有刘洪彪的布局之妙,整体书风清新又有韵味,他本人还是中书协的会员。
对于中书协近年来对于丑书的无尽扶持,郁钧剑全数看在眼里,他早已对组织失望。
事实也确实如此,中书协的领导不仅倡导丑书,还带头写丑书,自以为是地在汉字上搞发明,研究丑陋字体,丑书已经成为这些权威人士,平日里最为热衷,最喜欢研究的事。
在评奖时,专门设立丑书方面的评委,对于选手的丑书作品,自然青睐有加,多次将奖项归属于丑书一派。
很显然,丑书如今在书法界很吃得开,引得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效仿。
相比之下,传统字体显然并没有任何获利的机会,而权威人士此举,也正是为了获利。
他们大概已经忘了,自己的职责,是保护与延续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民族精神,是信仰,是文化积淀,更是不可丢失的财富。
书法说到底应该是大众的,最初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如此形成的,是实用和艺术的结合体,承载着高尚的民族精神。
书法这一说法,源自于元代,从那时开始,写字才开始上升到艺术层面,关于书法的好坏也很快有了统一的共识,就是雅与俗之分。
书法中还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比如楷书就体现了儒家等级秩序之美,亦美亦妙,每一个字,都含有极高的艺术含量。
我们从小学习楷书,所谓字正,才能腔圆,练好字,往往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
有一份从清朝流传下来的状元试卷,纸上整整齐齐地写着千百个毛笔字,就像是现如今打印出来的一般,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对于书法的讲究与追求。
有人说,楷体其实就是印刷体,难度极高,“今楷”也毫无个性可言,不少人望而却步,那是因为他不知道,真实的楷体,其实是能区分出颜柳欧赵的。
不要轻易片面评价传统文化,其实只是我们的举手之劳,这一点,应该被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对于目前的书法现状,是继续书坛如今丑书遍地的方向,还是为中国书法正名,继承古人的文化财富,这个问题显然更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相比起自身而言,我们很难去改变那些写丑书的人,或者以各种目的拥护丑书的人。
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真写字,丑书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中国书法才会重新回到正轨。
其实,就目前而言,中国书法的命运走向并不糟糕。
对于书法,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目前的学习成本,是有史以来最低的,如果真的想学习,十几块钱可以买到正规字帖,网络上可以轻松许多查到相关资料,艺术书画展也并非一票难求。
而要利用这些条件,只需要做好一点,就是摆正我们的书法意识。
首先,要规范对书法的认识,书法并不是简单地写字,临帖,描帖即可,而是一种艺术,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心领神会,用心多过于用笔,而不是单一的理论学习,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白书法不能速成,更不可短时间内达成。
其次,随着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提倡,人们对书法的热情已有明显提高,尤其注重青少年的书法艺术培养工作。
但是如今社会上的培训班良莠不齐,主张效率为主,成绩为先,一味急于求成,不注重基础养成,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在内都难免走入误区,大张旗鼓地学习,反而最后成了一场空。
书法难,往往不是因为其本身的难度,而是意识不到位,是名利太趋前现象之下的悲哀。
有句话说得好:不论你靠近,或者远离,它就在那里,不偏离,不远移。
前人创造的文化,从来都不是缥缈不可求的,你或许现在没有沿袭它的能力,但至少还有保护它的意识。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