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不会写字的人成书法教授,是审美的滞后还是“丑书”做派的粗浅?

3 已有 202 次阅读   2023-07-12 22:42
不会写字的人成书法教授,是审美的滞后还是“丑书”做派的粗浅?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汉字书写—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被称赞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其流芳千古,永垂不朽。但当代书坛出现的“丑书现象”如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备受争议。人们对于“丑书”挑战传统书法的做法呵斥诘问。这究竟是大众审美的滞后还是某些“丑书”做派的粗浅误读?

新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的方式、风格上表现为背离传统,挑战传统书法的审美模范,也因此形成了当代的 “丑书” 现象。

这些挂着创新的旗号的“书法家”对于以传统书写为基础的书法不再满足,逐渐从书法作品创作中放弃了以“笔法、字法、章法、墨法”为核心的书法创作准则,而选择那些看似新颖的媒材。

他们追求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各大展览中。当然,这样的现象引得社会众声喧哗,在这些“丑书作品”愈发层见叠出的同时,接踵而至的是社会各界的批评指正,“丑书”如何能与传统书法相提并论?

“丑书”发展的前身---传统文化下的书法创作

在传统文化的带领下,我们回望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它的记录和传播是书法文化的第一要义,正是因为这样的重要存在价值。

书法在浩瀚无边的历史长河中,承担了具有表词达意功能的文字,而它的实用性却也因此逐渐被统治阶级带上了一条追求行云流水、颜筋柳骨的道路,在这样的长期发展中,书法的演变出现了严重的趋同性。

《熹平石经》

无论是蔡邕撰写的《熹平石经》作为历代标准隶书,还是李世民借用《王羲之传》来推崇王书,又或者是宋代的刊行阁帖当做规范的帖学被人们推崇,及至明清之际的台阁体“状如算子,一字万同”。

自古以来,书法便遵循着统治阶级,密切追随着他们的意志平稳发展,这其中必然积攒了很多相同的特点,形成很多相似的特征,具备了长期稳定性的特点。

同时,中国长久发展的书法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如孔子曾说过的一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中和统一式审美观,成就了中华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成为几千年来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目标和审美标准。

而像“康熙好董而乾隆爱赵”样式的皇家时代,其权力顶峰的个人喜好与厌恶往往可以决定着这一朝代的审美,并引导着论千论万的文学志士们竞相模仿追逐。正是这样的现象,才会决定了那些掌握着艺术话语权的知识精英所代表的书法风格很多都具有同样的模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有同一性。

如果这些传统思想所禁锢的审美标准教条得到逐步开放的机会,或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式取而代之,那么,今天的书法,势必会打破陈规旧矩,踏上一条将会越来越多元的“创新”之路。

在多元创新的背景下“丑书”诞生原因较为宽泛

如今出现的“丑书”盛行,也许正是书法走向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丑书在当代的中国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发展,以至于“丑书”逐渐变成了一种时尚的潮流趋势,这和流行的书风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

无法规避的是,有大量的负价值丑书也夹杂在其中,由此形成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我们面对如今丑书的风靡云蒸般的发展趋势,必须要立刻深思反省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与影响,为什么“丑书”在当代社会会有如此宽大的爱好市场?

“丑书”热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现象,其一,它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滋养它成长的土壤,就像细菌的繁殖那样,深受环境的制约与管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艺术越来越注重其主体的精神世界,注重其个性的自我发展,以此来满足社会中日渐纷杂多变的审美需要。

丑在现代的艺术生活中愈发具有合法存在性的减弱,它减弱了古代那些文人的休闲淡雅与从容不迫,减弱了他们那顺其自然的治学心态,反过来却被时代下快节奏带来的多变换方式的社会浮躁心理取而代之。

这样的现象反应在书法家的心理上是躁动不安的,书坛中出现了很多急于求成、贪功求名的人加入,这便更加剧了这种躁动的心理模式,搅得书坛乌烟瘴气,而“丑书”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二,有一些名家的误导以及某些书坛主的震慑力与影响力,一些不会写字的人,逐渐因此而混成了书法教授!还有一些书坛如展览、书法大赏等的引导。

但由于过分的强调推出创新这个概念,也正好迎合了部分不愿意长期坐冷板凳的书法爱好者的心气,他们浮躁的胃口得到很好的时机大肆发展,而盲目的追风,使得那些投机取巧、偷懒耍滑的沽名钓誉者得来可乘之机,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功成名就的捷径,并以此来获得短期功利。

其三,由于西方现代派理论中关于艺术集的影响,使得艺术逐渐演变为从印象派后期画家到象征派,立体派,野兽派等等直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派或者更加广泛的派别。而丑普遍被当做一种用来刺激艺术的感染力,因为丑才能够激发人关于审美活力的要求。

格外的关注以上诸多因素促成了当代书法崇尚的“丑书”热潮,这种热潮产生的现象是因为过度解读了创新的含义,这难免显得粗俗浅薄。再者,丑书的创作者大多取法近似,而他们彼此之间又会形成互相的影响,所以这就出现了丑书创作者的作品几乎雷同的现象。

我们能够在平时生活或者文化中强调个性固然是好事,但一味追求这样的方向以至于失去了原本的个性却是得不偿失,这是不可取的。

另外,还有不少“丑书”创作者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很纯正的,他们只是打着创新要有个性的标志,而故意制造这些声势,并做出了千奇百怪的花样,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人们的焦点以此达到自我炒作,得到财富或者名利等目的。

陈方既

“丑书”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异于传统的平正之形势,并与通见的帖书碑面不尽相同,其另具别种风貌、另有别种意趣的书法之形态。”这是陈方既先生对于丑书的一种见解。

这里所讲的“风貌”与“意趣”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好似给“丑书”遮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布,使得“丑书”变得更加烟雾缭绕,错综复杂。如果援引这一定义,那就先要加以明确的是,什么是“风貌”,什么又是“意趣”?如果由此展开,那么势必又会陷入另一种含糊不清的境地。

而书法不仅仅是人们所说的“写字”,书法家也与书匠大不相同。正如启功先生所说,书法是十个手指中的一个,那其余的九个都不能够称之为书法。书法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国学、绘画等都需要学习,涉猎广泛以积学储宝,酌理富才。

如果认为书法仅仅是写字的作为,并靠时间的堆积,那么将来的成就恐怕也就只是一个书匠。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书法艺术大家,就必须深入到浩瀚无边的文物海洋中,学会品鉴,品鉴学习。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丑书”也不会丑,更多的是对书法的一种敬畏与传承,本质是不会被改变的。

“老祖宗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都在汉字里面,我们应该好好挖掘其中的意义。”这是苏士澍对于书法的一种尊重。当“丑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此从自我做起,从初学汉字做起。

“如果条件可以的话,我还设想模仿迪士尼乐园,去建造一个关于汉字的文化园,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体味学习汉字的乐趣。这不仅是一个事业,也是一个产业,可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苏士澍的这个设想很有新意,也很有社会意义。

解决“丑书”,杜绝“丑书”盛行,便要从各个值得入手的方向开始。

真善美的统一永远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审视如今的“丑书”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美,实现丑书的变丑为美,是书法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潘知常先生曾说过,“美,永远是美学殿堂里风姿绰约的皇后。”书法的艺术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的目标,化丑为美是实现和发展书法美的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书法这棵常青树生机勃勃,从不凋零,使古老的文明之花结出新鲜的时代之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