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很多诗人用文字和语言,寥寥几句就能为读者勾画出美丽的山水,并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短短的诗词里包含的是古人的智慧和才华,很多优美的诗词都会名垂千古,引得人们传诵记忆。但要论起三岁孩童都会背诵的诗词,那非《咏鹅》莫属了。
这样一首《咏鹅》勾起了多少人对第一次学诗词的回忆,简单的四句就从声音,外貌和行为把一只红掌白身的天鹅在水里鹅鹅叫唤,划水的场景给我们呈现出来。我们现代人如何能写出这样优美动人的诗词呢?有湖南一位70岁的农民,模仿《咏鹅》写了一首《咏鸡》,获得了万元文学大奖,作品是有真材实料还是炒作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鸡,鸡,鸡,尖嘴对天啼。三更呼皓月,五鼓唤晨曦。”这首诗从诗词的格律平仄虚实来看,确实是符合格律的,诗词的格律正确就能保证这首诗诵读时朗朗上口。从对鸡的描写来看,主要是对公鸡打鸣这一形态场景进行了描述,让读者能清晰的知道公鸡打鸣时的样子,以及公鸡打鸣的时间。
从上述分析来说,这确实是一首郎朗上口,写实优秀的诗。但为什么还会有人对这首诗议论纷纷,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抄袭的《咏鹅》,这样抄袭的作品还获奖了,实在是让人们不服气。
首先看题目,骆宾王写的原作用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咏鹅》,而《咏鸡》这首诗就变了一个字;其次看《咏鸡》开头的“鸡,鸡,鸡”这就相当于直接照搬“鹅,鹅,鹅”;而且诗的第二句,原作写鹅对天叫唤,而《咏鸡》写什么不好,也要写鸡对天叫唤。这么高的相似度,如果说是初学作诗也能理解,但关键在于还获奖了,不免让很多人心里不平衡。
而且对于文坛来说,获得国家级别的文学奖项,这无疑是在承认这个老农的诗人身份,但这样的一首《咏鸡》从原创度上来说确实拿不出手。那这个老农是有什么特殊身份,还是说这首诗是真的有什么只有专家学者才能看出的奇妙之处,非得让这个老农获奖,让别的原创高的作品遗憾离场。
这位70岁的湖南老农名叫危勇,就是一个湖南偏远地区的农民。由于小的时候家里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他唯一获取知识的来源就是家里书柜上几本老旧的书,他唯独对诗词很感兴趣,一直在学习写诗,也不时的有感而发,写了很多诗词,这首《咏鸡》便是其中之一。他也多次向各种报社投稿,但都没有被选用。
直到这次比赛,这位老农遇上了自己的伯乐张一一。张一一正是这次比赛的举办人,他无意间看到老农的这首《咏鸡》就大为赞叹,不敢相信这样的诗词是出于一位农民之手。在多方考虑下决定把这个奖给老农。关于张一一的做法其实是有原因的,正是很多人眼界并不开阔只能看到眼前一点的得失。
我想张一一这样的做法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现在诗词产量落寞,很少有人还愿意写诗,都被古人写出的高山吓到,不敢再进行创作。但如今一个70岁的农民都能创作,别人为什么不行,这是在激励人们对于诗词的创作精神;第二,70岁的农民虽然知识各方面都还有所欠缺,但能写出这样的诗,已经可以值得嘉奖了。
从上述两点原因来看,老农的《咏鸡》能够得奖也在情理之中。从老农的创作方式来看,他身处的环境就是在农村,每天都能看到听到公鸡打鸣,身处这样的环境做出这样的诗也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理有据。而且诗词就是要讲究有感而发,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过祖国的大好山河却只是用想象和辞藻写诗,这样的诗才叫悲哀。
而且这首诗得到的奖项叫“农民文学奖”,并不是什么最佳诗人奖,也不是什么最好诗词奖,关键词在于农民,在于激励农民的创作激情。对于作品的高要求是好事,这样能够让作品越来越优秀,但不要吹毛求疵和斤斤计较。读诗的时候要更多的沉浸在诗词带给你的感受和你自己能够从诗词里得到什么,过多的追求形式,只会适得其反。
在《咏鸡》得奖这一事件通过网络走红之后,涌现出来了一大批跟风创作的人。比如《咏狗》“狗狗狗,见到生人吼。赶紧撒丫跑,不然被下口”内容有趣写实,让人们看一眼就能想到狗冲着生人汪汪乱叫的画面,读来嘴边都会情不自禁的带着一抹笑意。诗词的创作又一次被人们推向高潮。
写诗之前一直被人们视为高难度的事,前人的佳作似乎已经写尽,现代人拍马也追不上。但这首诗一出,让人们重新找到写诗的快乐。写诗本就是有感而发,所谓的平仄虚实是为了读起来更舒服才规定出来的,但只要内容足够新奇舒适,格律什么的反而是次要的东西。尽情的在诗词里发挥创造力,不要让诗词和古板的八股文画上等号。
任何的规矩和框框架架都是前人走出来,后人才这样认为的。不要只会死脑筋的想着前人说过做过的东西,新中国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历了革命才有的。
也不要为眼前一点点东西就患得患失,说话做事应该考虑长远,就像老农这一篇《咏鸡》,要能更多看到它在背后带来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