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吴昌硕四个大字篆书,一字一百万!

4 已有 109 次阅读   2023-08-11 08:50
吴昌硕四个大字篆书,一字一百万!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大龙,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1913杭州西泠印社正式成立,吴昌硕被推为首任社长。

其1914年所作篆书《悃愊无华》横幅,北京2011秋拍成交价345万元!加上佣金近400万,可谓一字百万了。

悃愊无华 kǔn bì wú huá

悃愊:至诚朴实;: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出自《后汉书·章帝纪》:“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时年七十一岁的吴昌硕刚加入九老会。并任上海书画协会会长,在其好友啸庐先生将赴都之际,缶老书此赠予啸庐先生,表现了吴昌硕对啸庐先生极高的人品评价。

吴昌硕先生是近代海上画派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就书法而言,其篆、隶、楷、行、草五体皆精,尤以石鼓文,行书称擅。此幅“悃愊无华”是缶老晚年书法精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艺术价值。在近现中国书法史上,吴昌硕是开宗立派的变法大师,作品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以篆书、行草为主,此幅作品创作于1914年为缶老晚年书法精品,点划圆熟精悍,刚柔并济,以篆籀入笔,苍劲雄浑,不拘一格。

吴昌硕的篆书,甚得益于《石鼓文》的反复研习。其在六十五岁时自记:“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中晚年后,吴昌硕临写《石鼓》渐渐“离”形而传神,参以隶书,楷书以致草书的笔法倾向愈加明显。而其书写的小篆,也大有“任情恣性”之感,逐渐形成了此幅作品在这种特有的美学特征。

此幅作品中的书写用笔,是完全的中锋,表现了文人“守中”的正气,在圆转曲折中透出一种力度,柔韧而不失于软弱,流畅灵动而没有丝毫的张狂。其笔画具有强烈的“墨气”,作者在书写时蘸墨饱满,下笔酣畅,因此在起笔处出现较粗的“头”。在笔画紧邻处,还出现里因墨渗融而笔画有些许粘连的现象。

在吴昌硕擅长的篆,隶,楷,行,草诸体书法中,行草成熟最早,应用也最为广泛。从此幅作品的题跋可以窥见,其行书收放自如,润燥相宜,有排山倒海之势。吴昌硕的行草早年受帖学影响,四十岁左右逐渐掺入篆书笔意,七八十岁以后便形成此幅作品中这种篆,隶,楷,行,草各种笔法溶于一炉,雄浑苍劲,恣肆老辣,自家风貌已臻成熟,达到孙过庭“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境地。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