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行千里,不洗尘沙。 ——余秋雨
当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批评,面对外界的诋毁时,作出的反应,直接体现出这个人内心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自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对某些事情会通过不回应的方式,来息事宁人。相信面对别人的批评与诋毁,没有人能真正强大到不在乎,也相信一个正能量的人会在当下调整好自己,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那些人看,他们是没资格评论别人的。
我想借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来回击那些总是批评别人的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想对那些人说一句:未观全貌,请不要评价。我想你会认为,批评,诋毁这些事一定是凡夫俗子才会做的,有知识的人有境界的人是不屑做这个事情的。
真相往往很残酷,有知识有境界的人也会做这个事情,比如我们所知的内地著名作家——王朔,这样的大文豪也会骂人,他评价余秋雨说:冒充文化人,这样的评论对一个作家来说,简直是带上侮辱性质了。
文坛恶评家:京圈朔爷
王朔,1958年生于江苏南京,读小学起就开始在北京生活,这段融入北京生活与北京文化的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92年之前他靠写作为生,1992年之后靠编剧为生。王朔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是军委训练总监部的军官教员,王朔从小生活在军区大院里,家境小康。
王朔在成为作家之前,当过兵,做过药店业务员,还尝试着去经商,中间偶尔写作,不过都不成功。多次尝试未果的王朔没有办法,开始正式辞职专职写作。从1983年开始写作以来,到1992年为止,陆陆续续发表了很多作品,有很多在之后被翻拍成了电视剧,电影等,像我们所熟知的《渴望》、《大喘气》、《顽主》等等。遗憾的是,翻拍剧的成功,没能让王朔在写作上有更大的成功,反而让他走向了影视编剧的路线,他的创作也近乎就此终止。
王朔被称为"文坛恶评家",也被称为"京圈朔爷",几乎对很多人他都点评过。而他批骂的最狠的一个人就是余秋雨。2007年,王朔出书《我的千岁寒》的时候,批骂了郭敬明后,就开始批骂余秋雨,说余秋雨:"他是我的晚辈,冒充文化人,根本不入流!"不仅如此,王朔还谈及旧事,并觉得那次事件中,余秋雨是想收编自己,感觉很可笑。
余秋雨却力挺王朔
听着王朔口中说的余秋雨是想收编自己,只想说王朔真的是太看得起自己了,所有人都知道余秋雨不仅王朔的文化成就高,余秋雨的作品也比王朔的作品有高度。要说王朔为什么这样批骂余秋雨,是不是余秋雨真的惹到过王朔,事实是余秋雨还是王朔的恩人。
想当年王朔获得上海文学奖提名,很多评委认为王朔就是个作者,距离作家的水准,还有很大一截,但是余秋雨力挺他,并在余秋雨的努力下,王朔拿到了上海文学奖。就这个事情,王朔表明:那个奖是上海政府颁发的,他还说帮过我,他是90年代出名吧,我是80年代,我是他前辈,说他帮助我,简直太可笑了,还来冒充文化人。
而面对王朔如此的批骂,余秋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做任何回应,直到12年后,余秋雨在《雨夜短文》中写到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对王朔的批骂做出了回应,字字珠玑,一句致命。
历史散文大家余秋雨
王朔说,他是余秋雨的前辈,余秋雨在90年代才出名的,他在80年代出名的说法,靠着余秋雨这么多年的成就,只想说王朔是哪里来的勇气了,哪里来的自信,觉得自己那点著作可以比得上余秋雨了,简直是可笑至极。
王朔还说,余秋雨写的就是游记,可是就是这么个写"游记"的人,先后递交23次辞呈,辞去国家给予的一切省部级行政职务,在1991年,获准后,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我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
余秋雨一路沿途考察所获,尽数写在了他的大散文《文化苦旅》中,凭借这本书,余秋雨成为了国际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之一。距今近30年了,这本书还在各大书店热销,30年间,销量近2000万册。就连大文豪余光中先生都说:余秋雨的散文是有历史属性的,尤其是在《文化苦旅》中呈现出的浓浓的历史沉淀感。
结语
曾经有人说,如果王朔和余秋雨的书同时放在我眼前让我选,我会毫不留情地选择余秋雨的书,余秋雨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散文大家。而王朔这个人,曾经在采访中说:他曾经因为心理疾病吸毒,那语气好似因为我有病吸毒也成了应该的,这种观点着实会带坏一些人,是在告诉那些犯法的人,我有不得不犯法的理由,所以我犯法是可以原谅。王朔还说,自己还嫖过娼,认为那些性工作者内心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原生环境,所以要求这个世界的所有人意见和喜好统一是完全不现实的一个事情。可如果公众人物在说话做事方面一味凭自己开心,凭自己的喜恶,这样的三观传递出去,不知道会扭曲多少祖国未来的花朵,必定会对我国将来文化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文/赵贺澜
转载 徐飞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