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专家建议除夕不放假,春节不放炮?央媒:中国人有仰望烟火的权利

3 已有 718 次阅读   2024-01-03 15:22
专家建议除夕不放假,春节不放炮?央媒:中国人有仰望烟火的权利 

著名歌手,音乐人黄安,这两天因为骂人,冲上了热搜。

但奇怪的是,在他怒骂社媒的下方,网友们却齐齐拍手叫好。

黄安这次,或许骂出了不少中国人,内心深处想说的话。

黄安炮口对准的,是那些主张春节不放炮,除夕不放假的专家们。

不知道什么时候,“专家”一词都快成了贬义词。

这些所谓的专家们,往往以高高在上的角度,给普罗大众给出各种“措施”和建议。

一个个建议让人瞠目结舌,怪不得网友们个个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特别是专家对于除夕和春节的建议,深深刺痛了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伤到了我的民族情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很多人对“过年”这个词,已经无感了。

一方面,是巨大的生活压力,超快的生活节奏和繁忙的工作,让大家难以抽身片刻,享受春节带来的节日氛围。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年,在专家们的建议下,我们对“过年”,越来越不重视了。

除夕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这一天就像一个指引,更像一声呼唤,让所有在外的游子,一个个跋山涉水,无论如何也要在这一刻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除夕和春节,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节日,就连联合国,也将春节确定为假日。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春节无非就是两件事:团聚和祝福。

辞旧迎新,是农历春节的主题,家庭团圆,是每年春节的固定节目,而一家人热热闹闹,放放炮,听听响,欢聚一堂,则是每年过年,对来年生活最好的向往和希冀。

可如今,这三件事却被剥夺了。

无怪乎黄安在社交媒体愤怒,因为是个中国人都会对春节气氛的破坏,怀有不满情绪。

首先,是将除夕踢出了春节长假的序列,除夕不再具有法定假日的身份。

这个决定,让人们不再可以在除夕夜与家人团聚,让一个团圆年,一顿年夜饭,变成了一种奢望。

除夕不再是法定假,还要从10年前的2013年说起。

当时的新闻和专家的说辞,认为“除夕不放假是大众的隐形福利”。

他们解释,这是在偷偷提高国民的假期待遇,鼓励企事业单位给大家放假,实际上是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现如今,10年过去了,专家的说辞依旧没有变。

这不仅说明了专家们的学术水平未进步,更说明了专家们从来没有深入到民间进行调研,对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面目,一无所知。

打工人都知道,当下企业的管理生态,几乎是管理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老板、领导和各种老总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

半夜的电话得接,无偿的班得加,喝吐的酒局得去,画下的大饼得吃,小鞋子有时候得一直套在脚上。

打工人想要请一天假,都要做很久的思想斗争,然后小心翼翼地敲开领导办公室的门,就像犯了错的孩子一样,看领导的脸色。

落不到实处,所谓“除夕不放假是福利”这种说法,就变成了一种可笑的自我催眠和自我欺骗。

专家们将这种解释奉为圭臬,也恰恰证明他们,永远高高在上地站在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度,用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心态,观望着脚下的芸芸众生。

近些年的除夕,不放假的单位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还要在除夕夜值班或加班。

即便可以按时下班,除夕当天,有些6点下班的打工人,风尘仆仆地赶到火车站,火急火燎回家的时候,初一的钟声,恐怕早就敲响了。

其次,是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早已作古。

过年放鞭炮,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爆竹”,到后来的“烟花”,过年放炮,辞旧迎新,就和团圆饭一样,是春节必不可少的环节。

小时候,在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只有放一串长长的鞭炮,或者放一次美丽的烟花,这个年才完整。

可现如今,这样的权利也没有了。

烟花爆竹禁放,也是10年之前的事了,在专家眼里,烟花爆竹不仅“危险”,而且“污染环境”,考虑到碳排放和安全问题,全国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基本都在过年期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但毕竟除夕就那么一天,全国放一些炮仗,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应该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要知道,地球上真正影响环境的,是那些顶级的富人,他们的私人飞行飞行1次,比一个普通人10年的碳排放还多。

享受财富的时候,他们不声不响,可谈到环境时,却要将污染环境的帽子,平摊在所有人头上。

一个农历年,没有了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的响声,年味少了一半还多。

农历跨年,整座城市安静得像个地窖,一点也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和热闹。

烟花爆竹趋吉避凶的含义,博个好彩头的寓意,以及送走旧年迎接新年的期望,也化成了泡影。

团聚没法团聚,热闹也没法热闹,这个年,还过个什么劲?

这本来就是当下的现实情况,黄安说的并没错。

人们无法在除夕和家人团聚,个人认为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如果我们真正拥有文化自信,就应该本着维护传统价值观的初心,将除夕纳入法定假期,而不是利用调休,将这一特殊的节日变成泡影。

剥夺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权利,伤害了中国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也体现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轻视。

近日,央媒“央视网”也发文称:中国人辛劳了一年,应该享受过年的喜悦,应该有仰望绚烂烟花的权利。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诉求,也是对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传统节日完整性的守护。

我们的文化,本是自己的瑰宝;但我们的专家们,却轻视了这种瑰宝。

专家们天天在网上呼吁,不让年轻人“过洋节”,不让网友们“崇洋媚外”。可他们对除夕和春节的态度,不正是最大的崇洋媚外吗?

要知道,全球有不少国家,都在春节放假。

越南,蒙古,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春节都是法定假期。

就连美国加州,也将中国农历新年,列入了法定假期。

尤其是韩国,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瑰宝虎视眈眈,多次申请将农历春节变成他们的节日。

现在倒好,除夕不放假,不正遂了韩国心愿,将自己的传统文化,拱手让人么。

渐渐地,“不放假”的除夕,或许会在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小朋友心里达成共识,反正又不放假,说明也不重要。

不重要的东西,如果被人偷走,又有什么话好说呢?

要知道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

在全球主要国家每天平均工作时长排名中,中国以每天9.2小时位居第一。

而只有在除夕,也就是春节,工作不再重要,因为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春节这个节日,都要回归家,回归自己的港湾。

因为这个节日里,团聚、祝福才是王道。

人们为什么要回家?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家代表着亲人,代表着团员和谐,代表着亲情和血缘关系,家族更是祖先延续和子孙繁衍的根基。

所以,每年中国都会有“春运”,都会有几亿人口,不顾一切地奔向自己出生的地方,奔向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几个人。

打工人就像候鸟一样,他们在大城市挥洒着青春,燃烧着生命,但一旦到了年关,谁都阻挡不了他们强大的迁徙意志,因为他们奔向的,是自己的过去和未来,是自己生命中唯一重要且珍惜的人和事。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他们匆匆的身影,是这一年存在过的见证;他们奔向的,是真正把自己当宝的人,是真正只属于自己的港湾。

在中国只有一种力量,能让全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街道和小巷,高楼和平房,全都变成故乡。

那就是春节。

所以,不放假也好,不让放烟花爆竹也罢。

老祖宗的传统,不会那么轻易改变,也不容如此被轻视。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这片热土上,有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变。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淼淼)

来源   电影番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