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鲁迅先生的作品撤出新教材后,贾平凹等人的作品则搬了进来。
据统计,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三个阶段的各版本教材中,贾平凹共有20多篇作品入选。对此,专家给出的理由是“贾平凹的作品更有人文气息和现实意义”。
从发表《废都》开始,贾平凹几乎凭一己之力抵抗了30年前文化沙漠的风暴,唤醒了整整一代人!
1993年,贾平凹以一部《废都》横空出世,因其大胆前卫而震惊文坛。
这是贾平凹的首部长篇都市小说,故事发生在西安古城。彼时,南方经济的蓬勃发展让文坛集体失声。面对时代的大潮,无数文人或下海经商,或心神浮躁,再也无法安坐在书桌前耕耘灵魂之地。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贾平凹通过庄之蝶这个角色,把普遍追求物质和感官刺激的社会现象通过混乱的男女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旨在唤醒堕落灵魂的呐喊,回荡在失去精神自愈功能的西安废墟中,悲壮苍凉。
作为虔诚的文化守灵人,贾平凹眼看着身边的同行、友人纷纷卷入利益熏心的变局,苍黄大地渐渐变成残垣破壁的文化废墟,心中充满了焦虑和迷茫。
为了深刻揭露物资的原罪,他精心设计了分别代表着肉欲、功利欲和名欲的三个女子唐宛儿、柳月、景雪萌,通过庄之蝶和她们的交集碰撞,讽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废都》中的那些浮躁文人,已不能保持灵台的清净,只剩下苍白的灵魂在偌大的废墟里游荡。
尽管目光犀利的文人看穿了贾平凹的本意,但《废都》里大量的情爱细节描写,以及形现于外且无处不在的欲望,却让贾平凹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
《废都》发表的时候,天津今晚报曝出一条新闻:某男子阅读《废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非礼强暴自己的表妹。
在那个欲望膨胀的年代,贫瘠的精神在丰裕的物质前呈现病态的饥渴,普通读者很难静心取舍功利道德。
基于这个原因,《废都》在当年被直接封禁。而贾平凹也因巨大的舆论压力远避他乡,让人一度认为他因承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选择失声。
事实上,贾平凹当时确实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这部书给他带来了无解的噩运,大病、官司和婚变缠身,贾平凹自己也承认“那几年被厚重的乌云笼罩了”。
和贾平凹的凄凉遭遇相比,《废都》这部书却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出版盛况。
就在从发行到封禁的短短几个月内,《废都》竟发行了200多万册,此后几年盗版更多达1000万册。
这世上最是封禁不了的,是渴望自由和好奇的心。
随着《废都》的影响力渗透到海外,法语版《废都》在1997年发行,并获得当年的费米娜文学奖。
法国文学评论界给予这部书的评价是:“《废都》是一部了不起的巨作,贾平凹以讽刺的笔法,通过对知识分子和显贵阶层的细腻分析,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精神荒原。”
法语版《废都》的传颂,给贾平凹带来巨大声誉。2003年,他被法国文化界评选为“世界十大杰出作家”,并获得该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艺术文化荣誉骑士奖”。
2009年,贾平凹的《废都》终于在国内解禁。
经过16年的沉淀,一切铅华洗尽。当人们再次读《废都》这部书时,才猛然发现当年的西京废墟和夕阳残照下的秦砖汉瓦没了区别,而庄之蝶和几个女子之间的象征寓意也清晰浮现。
狂风吹走了沙砾,露出的是真金。
几千年前,孔子不带偏见的“食色,性也”,满足不了王朝束缚人心的野望。在朱熹“去人欲,存天理”的封建教化下,“食与色”渐渐被打上深刻的原罪烙印,并在上千年的历史绵延中逐渐强化渗透,演变成一种无形的“道德”桎梏,而不被世人察觉。
讲究“平衡和对称”的汉家文化,在上千年皇权的把持下早已失去制衡作用,“适度而止”和“绝对禁止”的边界也被抹平。
所以,当贾平凹的《废都》突然出现直白的欲望描述,便被仍没有解开桎梏的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直接封禁。
但是,《废都》一书仍在暗流里悄悄传播,引发起人们对功利和道德的思考。
没有了30年前社会的噪杂音色,没有了一心功利的心灵蒙蔽,在精神与物资并驾齐驱的平衡里,贾平凹和《废都》的价值才得到世人的重视。仍世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保持一丝灵台的清明,并持续唤醒那些迷失在欲望里的人。
在《废都》之后的沉寂中,贾平凹陆续推出了《秦腔》、《访兰》、《月迹》等富有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的作品。这些作品已渐渐稀释了神秘感和厚重度,更多了质朴自然的灵性,并被选入他的《自在独行》系列中。
也是从《废都》事件之后,贾平凹回归了朴实、孤独的文人世界,充满了雄沉、清正之气。在他看来,在巨大的变革中人们需要当头棒喝,而在海晏河清的时代更需要涓涓细流的心灵滋润。
寂寞时大呼,孤独时静守,这才是真正的贾平凹!
戴过有色眼镜的人,只有回视历史的镜子,才知道那副眼镜有没有摘下。
贾平凹因《废都》而成名,也因《废都》而落拓,无论别人怎么看他,他还是那个自在独行的人。
2016年,《废都》英文版正式发行。
2017年,贾平凹获评“亚马逊海外最具影响力中国作家”称号。
如果你还记得《废都》里那苍凉的埙声,还记得西京沧桑的老城墙,记得庄之蝶驮着老砖回家的场景,那么,贾平凹的这部《废都》已经深入你的灵魂。
如果你曾读过这部书,在岁月洗礼之后你若重温,相信一定不会再像青涩时期那样红着脸,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一边笑骂“太黄”。
读《废都》,领略当代“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沧桑,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上上面链接看一看吧。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