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文学大师莫言,称《荷塘月色》是“病态的唯美”,这在理吗?

4 已有 132 次阅读   2024-08-23 16:47
原创 文学大师莫言,称《荷塘月色》是“病态的唯美”,这在理吗?
江辰雨 2024-08-22 14:10
文人一篇文章的发表,会引起质量好坏的讨论,不可开交之际,往往会以“
文无第一
”平息。
字面意思角度出发,文人们都很内敛、谦虚等,就算是自己写出了非常上乘的文章,也绝对不会说一些自夸自诩的话,因为有种特质蕴藏在自身,故而有“文无第一”的说法;
从深层的角度去看,
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低好坏完全在于读者的理解
很可能作者写到了亲身经历,无形中就会产生一种“共鸣”,对于该文的评价自然会上升;
有时候作者写到了不同观点,这自然就让人有了“争执的冲动”,
你说这是天下第一,而他却认为不合逻辑
,两个人经历不同看法不同观念自然不同,最终结局只能是“文无第一”。
人人都可以表达自身情感,人人都可以谈论个人想法,高低好坏没有人能断言做出定论。
很多人好奇,让行业比较有话语权的人来评价不就行了吗?抛开这一身份他们也是人,除了许多特定的事实外,
它并非许多专业东西那样肯定,这些人也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这里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相信诸位依然耳熟能详,但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作为文学大师的莫言先生,曾公开谈论过对此文的看法,他表示这是一种“
病态的唯美
”,这样的观念有没有道理?给出的理由有没有说服力?中间又是什么样的经历和过程?
病态的唯美
在众人印象中,《荷塘月色》绝对堪称佳作,否则也不会入选教科书让孩子们学习。
大量的比喻修辞以及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将荷花、流水等事物刻画到了极致,不过有心人却认为这中间蕴含着“浅显之喻”,比如将“
荷塘中的荷叶
被比作了
刚出浴的美人
”。
率先表态的是余光中,他称此文是一篇
庸俗之作
,其次
比喻用的不伦不类
单看字面意思似乎有点道理,加上余光中在文学界有话语权,诸多人也开始进行声讨。
移出教科书
对我们的孩子导向不好
这种文章怎么能入选教材
有多快就多快
”……
从事文学工作这么多年,笔者深知此文好坏,当然毕竟人的看法不同,就此再未过多关注。
没想到韩寒再次进行了评价:
不明白朱自清和妻子在房间休息,为什么还要去荷塘找美人
余光中先生是从文学的角度出发,指出毛病绝对是合乎情理的存在,但韩寒的这般发言和小学生有什么区别?是真的不懂还是装不懂?贵为作家难道连这点文学常识都没有?
笑话,完全是闹笑话,从此之后《荷塘月色》再未有太大争议声音,这也算是画上了句号。
时隔不久,文学大师莫言在文章中进行了点明,在论证“
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地去分析一篇美文
”时,信手拈来地拿朱自清的这篇文章进行了举例,再次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就像《荷塘月色》一样,
只需要知道它是病态的唯美就够了
,不用叫孩子分析文章思想”。
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还算是当代文学界比较有话语权的人物,那他的观念是否正确?
有没有道理
字面意思理解,非健康状态下的美丽,言外之意很明显,这就是一篇庸俗之作。
不知诸位在看这篇文章时是何感受,笔者什么时候去看都未有其他联想,反倒是觉得有些身临其境,
各种事物简直
到了极致,这怎么到莫言这里就被贴上了
病态
”的标签?
是文章有问题还是人出了问题?笔者这里不做过多言语,因为心灵是脏的看什么都是脏的。
同时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在评价别人之时,请看看自己有无类似的弊端,某人却是个例外。
笔者有幸看过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这源于一次工作室同事推荐,称
相关话题区域都在不停地嘲讽
,许多故事情节叛经离道,加上各种文字描写十分露骨,那就满足一下好奇心。
此书病不病态,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所眼目,毕竟国人讲究眼见为实,内容更是离谱到极致。
看似在歌颂伟大的母亲,看似在描写封建时代对女性的压迫,但生下来的九个孩子中,
为什么和中国人结合生的全是女儿
最后和一个洋人牧师就生出了儿子
?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崇洋媚外?立场不强?意识模糊?什么样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书籍?
你再替他辩解,你再给自己心灵安慰,你再怎么相信他的文学水平,
但身为作家连最起码的原则都没有,自然会被社会和时代谴责
,《丰乳肥臀》也一度沦为了“禁书”。
带着好奇去看带着好奇去买,最终都是带着骂声结束,因为它违背了国人审美和文化心理。
然而,就这样一个写出如此文学作品的作者,且不说你的观点有没有道理,是不是得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
那种内在的意境与情调,自然不是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
情在表达贵在真实,再多的批评看起来都是那样无力,因为《荷塘月色》本就是散文佳作。
笑侃人世间
有心人的闹剧始终是闹剧,
它决定不了一篇文章的好坏
,更不会影响朱自清的文学水平。
《荷塘月色》作为中学教材书的文章,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孩子们的成长,书中传递出来的文学价值,几乎是没有办法估量的存在,这又岂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层次之人所能定论的东西?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
心理是心灵的体现,心灵是心理的主人
人活一世生活为本,“空谈”自然需要摒弃,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用全面眼光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辨别出事情的真伪。以偏概全、一概而论只是“盲人摸象”,它终究会让自己迷失。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