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余华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王朔:只是一个高级的模仿者

4 已有 368 次阅读   2024-09-22 18:22
原创 余华继承了鲁迅的批判精神?王朔:只是一个高级的模仿者
历今明 2024-09-21 14:30
“人是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一部小说《活着》将余华的写作事业推向人生高峰,这部小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水岭。
每个文学创作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其中也有不少作家的创作风格是相似的。
余华被人们所熟知之后便有人发现他的创作风格与鲁迅先生的创作风格很相似。于是他被人们公认为鲁迅精神的“继承人”,但对此王朔却说了一句:
就数他“跪”得狠。
从业余写手到作家的转变
1960年,余华出生于浙江杭州,他的祖籍在山东高唐,余华的父亲是一位医生。他小时候便随着父母迁居海盐县。1997年,余华中学毕业后便当了一名牙医,后来弃医从文,1983年开始了他的创作之旅。
鲁迅先生曾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人生路也一样,本来是不存在的,因为恶魔不断前行,走过的痕迹便成为了我们的人生路。
余华早年是一名牙医,他的职业与写作没有任何的联系。他第一篇小说写的是一篇短篇小说,那个时候他连小说怎么分行、标点符号怎么点都不懂。
他坐下来,手里握着笔,但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他完全没有构思,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写起。但他就是逼着自己去写,有人曾问他: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作家?他给出的回答是:
写,只有写你才会有故事。
余华的第一篇小说写得乱七八糟,但不管多乱他都能从中找到一些自我安慰。
后来他又开始接着写第二篇、第三篇……渐渐地,他的脑子里可以构思出故事,可以形成人物。接着,他开始向各个杂志社投稿,每次听到邮递员的声音他都会满心期待。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每次等来的都杂志社的退稿。一次次的退稿并没有将他的作家梦给打碎,反而让他对写作更加疯狂。
终于,在1984年,余华成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接下来便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一步步走向文坛,成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家。
被公认为鲁迅精神“继承人”
一部好的作品是由一个人完成,但它可供千千万万人阅读和评价。
每个人的评价都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说话罢了。
1993年,余华的《活着》出版,这部人文关怀作品一出版,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文学上引起了一股清流。余华也因此彻底地红了,热度一直持续高居不下,成为九十年代走向海外的中国代表作家之一。
同年,他还出版了《许三观卖血记》,这也是一部炙手可热的作品,因此余华的创作事业被推到了巅峰。
在中国的文学领域,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特点,但也不乏有风格相似,彼此在文学上具有共鸣的作家。
余华的创作大多以现实主义为题材,描写一个大时代下的生存环境和人情世故。他在文学精神上将社会关爱抒发的非常到位,擅长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这一点上他与鲁迅先生很相似,并且他小说的主人公“富贵”也有几分鲁迅先生所写的“孔乙己”的影子。所以,在文学界,人们普遍认为余华是鲁迅精神的“继承人”。
文化是一条涌流不息的江河,它需要一个始发的源头,也需要不断地的传承才能做承前继后的翻涌。所以,一个强有力的传承者是文化流传不可或缺的部分。
余华对于自己是鲁迅精神的“传承者”这一评价也没有表示否认,他还明确表示过:
是鲁迅先生一直在鼓励着自己,今后还要在先生的思想影响下,继续发扬批判精神。
鲁迅精神“继承人”的称号受到抨击
在接《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之后,余华还出版了《兄弟》、《第七天》等作品,但后面的这些作品风评却是大不如前。
2004年,余华在创作《兄弟》这部小说时因心脏早搏,被迫停止创作一个多月。有的人认为是因为余华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所以在接下来的创作上出现了瓶颈。
时代都在飞快地进步,若我们停滞不前,那便是退步。
余华在写作的道路上迎来了新的危机,此时各种数落的声音都从耳边响起。有人讽刺余华只是盛极一时,还有人吐槽他
一直无缘文学大奖。
虽然他曾在文坛上风光一时,但比起莫言这些大作家,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最具批判性的评价还数王朔的评论,他对余华是鲁迅精神“继承人”的称号感到不满,于是便数落余华:就数他“跪”得最狠。
在王朔的眼里,余华只是一个高级的模仿者,谈不上是鲁迅精神的“继承人”。王朔还曾“戳”过鲁迅,认为他一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
未免心中有虚。
但鲁迅在余华的眼中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作家,同时,余华也曾批判过写下《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作者,而恰巧这位作者是王朔的偶像。
至于王朔是因此而跟余华结下梁子,还是因为嫉妒余华《活着》的惊人销量才对余华做出这样的评价,不管是哪种说法我们都无法判断真假。
对于王朔对余华的言语抨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还有很多在网上流传的言语大部分也都是人们的凭空猜测,并不具有真实的考验性。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只要明白一点:余华有余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观点,王朔有王朔的站地立场和价值取向。谁都是一个有自己主观和评判意识的人,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去判断另一个人的好坏。
所以,对于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看法那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如果余华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的形象,那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他还依旧会是他。
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因为旁人的观点而改变自己内心的评判标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