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第04集解说词
第四集:遥远的生命呼唤(伏羲、神农)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长期观察星象,发现天球的赤道这一圈,发现了28组恒星,即28宿,是观察别的星星运动的一个参照系。东边的7宿,样子相个龙,这就是苍龙星座,西边的7宿,样子像个虎,就是白虎星座,南边的7宿,样子像个鸟,就是朱雀,北边的7宿,样子像乌龟缠了一条蛇,这就是玄武。这实际上就是春夏秋冬四季。“大概一种先进的获得,往往是某种传统的失落。”古人类向前迈进,原先某些坚强的机能开始退化了,过去不曾遭遇的一些疾病悄悄降临。这是人类历史上所付出的一笔代价。剽悍的失落,带来了疾病的困扰。 中医的灵魂,对人类生命的深切关怀。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解释辞
《黄帝内经》第一部医史篇
第四集遥远的生命呼唤
【提要】200万年前我们民族的祖先便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黄帝内经》是祖先生命的结晶。
《黄帝内经》的诞生不是偶然的。
(广东曲江县马垻人遗址)
可以说,她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年生命意识的积累所成,没有这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没有祖先对生命的不断认识和认识的一步步深化,(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出现《黄帝内经》这部巨著是不可想象的。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
李经纬教授在《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绪论》中指出:
(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
“中国医药学的源头历史久远,至少已有170万年之久,(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
(安徽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人字洞遗址)
我们来到人字洞。人字洞,位于安徽繁昌县城西南约10公里的孙村镇癞痢山的东南坡上,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远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和多种哺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表明,在200万至240万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就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了。
繁昌县文物管理所的汪发志先生向我们讲起人字洞的发现过程:“就在98年5月1号的时候,他们赶到了繁昌,赶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毕竟是古时候的地点。5月1号赶到繁昌,然后当天下午就到了人字洞的这个现场,爬到这个上面来,先采集调查一下。当天下午,就是在4、5点的时候,4点半左右,就发现了几颗灵长类的牙齿。98年下半年,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的发掘,然后么就是99年,就是上半年、下半年,2000年上半年、下半年,总共进行了5次正规的发掘。在这些发掘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动物的化石,动物的种类是76种动物,动物的化石标本是6千多件。在这些动物的化石当中啊,比较重要的。就是发现了大量的灵长类的化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么个数量,这么多的发现,应该说是首次突破。9月份发掘,在10月15号的时候,发现了我们认为第一块真正比较典型的,比较重要的这一种,这一块石器。这个石器是一块石片,是用燧石打制成功的。(那么)然后就是从98年的下半年开始,经过99年、2000年的发掘,总共发现了100多块,就是人工打击的痕迹非常明显的这个石制品。还有(么)就是几十件非常典型的骨制品,(就)是用动物的骨骼加工成的这种工具。最典型的一件,就是用犀牛的下腭骨制成的一个骨铲。”
从已发现的石器质量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看,人字洞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古人类遗址,是迄今欧亚大陆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它将人类在亚洲的活动历史上推了四、五十万年。专家们认为,人字洞既有可能是欧亚大陆人类的发源地,这意味着,我们民族的祖先可追溯到200万年以前。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笔下的有巢氏,实际上就是与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相类似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原始居民。如韩非子所说,这些地区禽兽多而人民少,所以迫使人们在树上构巢居住。有学者指出,这些地区的原始居民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赤身露体地在危机四伏的苍茫原始林莽之中艰辛跋涉,整日面对原始自然的萧萧血气和无边的狰狞。他们顽强地抗拒着狂风暴雨、毒蛇猛兽,他们以集体的力量,以鲜血,以生命,向苍天索取生存的权利。我们的原始祖先,面临太多的生存问题:饥饿、酷暑、严寒,特别是外伤,不仅发生在与野兽的争斗中,而且居住在树上本身也极易造成创伤。这样,他们不得不考虑所面临的一系列生存问题。其中最直接的,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医疗问题。我国先民早在18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了。考古学家们在多处遗址中,发现了古人类大量使用火的遗迹。而发明取货技术则是人类的一次伟大进步。恩格斯对此评价为:“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人工取火是强有力的催化剂,它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使人类从蒙昧跨入文明的大门。
“即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历史进入韩非子笔下的燧人氏时代。这大约与10万到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相当。也有学者认为,燧人氏时代约在5万至1万5千年前。
王大有先生在其著作《三皇五帝时代》中写到,燧人氏时代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之术。同时,我国先民辉煌的观测天象的历史也发端于这个时代。
杳
日于树底为“杳”
昊杲
日于树顶为“昊”、“杲”
昏旦
日于树下为“旦”、“昏”
王大有先生考证认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正是燧人氏观天象的结果。并且由此确定了十月太阳历,天干纪历系统的雏形。古人观天象不是酒足饭饱后的游戏,它对于我国以农业为主体的先民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先民的生存及其生命的延续。
(河南登封告成镇周公测影台)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开创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天文事业。当其他民族还迷茫在混沌之中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对天穹的大量星象了如指掌。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天文观察者。”
(河南濮阳市戚城遗址,中华第一龙展览馆)
河南濮阳市文化局调研员孙德萱对展馆内的一处陈列介绍道:“这就是45号墓,墓主人头南脚北,墓主人的东侧,用蚌壳摆了个龙图案,西侧用蚌壳摆了个虎图案。另外在这个地方一堆蚌壳,还有两根骨头。现在跟天文的那个北斗星,北斗,就是苍龙星座,这是白虎星座。做了碳14测定,距今6460年,误差了135年。大约距今1万年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原始农业。每一个部落,每一个部落,民以食为天,就是当部落联盟首领的话,她的头等大事,就是通过观天象,告诉他的子民,准确的去播种,去管理。如果这个弄岔了,砸了锅,那么部落吃饭就是个事了。所以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头有这样的一段话,三代以上,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就是古代的这个农业社会,它非常注重观天象,观星象。长期观察星象,在这个天球的赤道这一圈,发现了28组恒星。这个28组恒星,就是咱们说的28宿。它这个28宿,实际上就是观察别的行星运动的一个参照系。而且咱们的老祖先,观察天象发现这个东边的7宿,样子像个龙,这就是苍龙星座,西边的7宿,样子像个虎,这就是白虎星座,南边这7宿,样子像个鸟,这就是朱雀,北边这7宿,样子像个乌龟缠了一条蛇,这就是玄武。那实际上就是春、夏、秋、冬四季。”
(广东曲江县马垻人遗址)
当古人类向前迈进的同时,他们原先某些坚强的机能却开始退化了,过去不曾遭遇的一些疾病悄悄降临,这的确是人类进步史上所付出的一笔代价。大概一种先进的获得,往往是某种传统的失落。而原始人剽悍的失落,又带来了疾病的困扰。专家们发现,口腔疾病,创伤性疾病,骨关节疾病,孕产和小儿疾病,普遍地蔓延于我国先民中间。于是,他们用泥土、树叶、草茎涂裹创伤,用尖锐的石块(砭石)刺破脓肿。于是石针、骨针、石刀、骨刀等出现了。拍摄中,我们看到,我国的先民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与医疗有关的用具,并且年代极其遥远。足以证明李经纬教授“中国医药的源头至少已有170万年之久”的断言。
(甘肃天水伏羲庙)
古籍《太平御览》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就是说,在雷泽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华胥氏姑娘见了觉得好奇,把脚踩进去试试,结果怀孕生了伏羲。随着伏羲,这个充满神话色彩人物的诞生,伏羲时代到来了。伏羲即太昊,伏羲时代大约与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相当。关于伏羲,古籍多有记载。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的主要贡献有:首先,他教人民结绳为网,用于狩猎和打鱼。古籍《路史》、《礼记》说,伏羲以网罗捕获野兽加以驯养,畜牧业由此出现。人类脱离采集自然物的生活,进入渔猎时代。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其次,《三皇本纪》云:“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即以一种记号或符号,代替过去的结绳记事。符号中最重要的便是八卦。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以为,八卦就是文字的萌芽,其意义重大。目前,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刻画符号看,我国文字的起源,至少可推至9000到7800年前,这与伏羲时代大致相当。三,《古史考》记载,伏羲制定婚嫁制度,结束了原始群婚状态,专家们认为,这是人类婚姻制度的一大变革,对于人类生命的繁衍极为重要。四,伏羲氏制作了琴瑟等乐器,并作有《扶来》、《立基》乐曲。这大概是人类最早的曲目。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25支七孔七音阶骨笛,这些9000至7800年前的乐器,到今天有几支仍能吹奏。对本片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伏羲在医疗方面的贡献。古代文献指出,中医的九针为伏羲所创。对此,我们还无法确认。但是根据中医针砭发展的漫长历史,到伏羲时代形成九针,可能性极大。
(河南淮阳弦歌台)
在春秋时代,河南淮阳属陈国管辖。我国的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孔子正在这里讲学。一天,一位渔夫在蔡河中打鱼,不巧捞出一个长有双角的人头骨。有人赶紧捧着它去请教孔子,孔子接过头骨凝神片刻,突然震惊了。他说,这是伏羲的头骨,他繁衍人类,功德无量,理应参拜。说完,急忙把头骨放在案上,整冠掸尘,大礼参拜。在场的人闻言,一齐下跪。后来,孔子又说服陈国国君,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隆重安葬伏羲的头骨。(河南淮阳太昊陵)四方百姓运来黄土修成墓冢,并在墓前建庙塑像,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伟大的祖先。
我们来到淮阳太昊陵,即伏羲陵,正好赶上当地百姓祭祀伏羲的日子。据了解,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这一天,四面八方成千上万的百姓涌向这里,自发地祭祀祖先伏羲。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
《周易》记载,伏羲之后,另一位中医学的创始人崛起了,他就是炎帝神农。有学者认为,炎帝神农时代与仰韶文化相当,约7000至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最主要的活动地点,应在长江流域,并认为神农氏是长江文明的旗帜。
(陕西宝鸡常羊山炎帝陵)
拍摄中,我们发现,有关炎帝神农的传说,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一带,其它省份也有遗迹。有学者认为,釜山合符之后,神农氏离开中原南迁,到达淮河、汉水之间,湖北随州一带便有了神农氏的遗迹。接着又离开湖北,折向湖南,便定居于此。后世的屈家岭文化,楚文化由此出现。
(湖北随州神农架)
神农发明了木制农具,教百姓耕地种田,收获五谷,开创了农耕事业。(湖北随州神农架神农顶)他用麻织出了布匹,教百姓制作衣服。他开辟了市场,百姓之间从此有了产品交换。他发明了木弦弓箭和冶炼斧头之类的工具等等。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中医药学。《淮南子》记载,当时民间疾病以及中毒受伤的较多,为解除百姓的病苦,神农遍尝百草,分析其药性和各种水源水质状况,是人民懂得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搜神记》曰:“神农以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即神农氏鞭百草,分析了解其药性。这样在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的大山里,处处可见神农高大而又疲惫的身影。为彻底了解各种草药的药性,神农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淮南子》记下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一天中毒七十多次,这需要一种怎样的毅力,怎样的献身精神!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一天,他尝了一种叫“断肠草”的草药,顷刻之间,剧烈的毒性便摧毁了他的血肉之躯,夺去了他的生命。神农倒下了,倒下了一个伟大的生命。神农死了,但他用生命开创的中国医药事业,至今却依然生机勃勃。因为她一开始便和一个高贵不灭的灵魂联系在一起,和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密不可分。(湖北随州历山镇炎帝神农故里)从神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医的灵魂,这就是对人类生命深切的关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