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健康·养生] 李连杰:马云和我为什么要做一部关于太极的电影?

8 已有 1499 次阅读   2017-11-04 06:26
李连杰:马云和我为什么要做一部关于太极的电影?

人物

百家号 11-01 20:23

「 奥运会有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为什么没有中国的(项目)?」 这个李连杰思考了近20年的问题,终于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借助《攻守道》公布于世。

这可能是电影史上最独特的一部武术题材的电影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公布电影海报,而他本人是电影的男一号。制作阵容也可载入史册:功夫巨星李连杰担任制片人,文章做导演;参演的不仅有太极爱好者马云,还有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托尼·贾等明星,武术指导则是袁和平、洪金宝和程小东。

如此多动作明星聚在一部20多分钟的短片里,是从来没有过的。从制作来看,《功守道》可以说得上是每分钟投入成本最高的一部短片。李连杰透露,片中所有演员包括他自己都是零片酬出演。

他解释,《功守道》里面的中国演员都将弘扬中国武术、中国文化,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功守道》里,李连杰扮演的是一名扫地僧,他希望自己在推广功守道过程中就像扫地僧,扫清障碍,为后来的人铺路。

功守道是以中国传统武术太极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项全新的运动项目, 「 如果把推手看作太极的2.0版本,那么功守道就是在推手上再升级的3.0版本 」 。

在推广太极和中国文化的这条路上,马云和他有着共同的梦想。不同的是,马云的作用更像推土机,在前面 「 推推推 」 ,推出一条没有路的路。 「 我们的梦想是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并加入到由传统太极文化演变而来的功守道这项体育产业里。 」

李连杰的夙愿不仅于此。他的终极目标是将功守道推向奥运会,让奥运会上出现一个带有中国文化标签的正式比赛项目。

「 奥运会有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为什么没有中国的(项目)? 」 这个李连杰思考了近20年的问题,终于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借助《攻守道》公布于世。

武术到底是文化,还是体育?

当今年太极遇到挑战而成为全民探讨的话题时,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 「 武术到底是文化还是体育? 」 以及 「 武术要怎么对抗? 」 ,在李连杰的头脑里也盘旋了近20年。

2016年里约奥运赛场上,共有五个搏击类比赛项目:拳击、柔道、击剑、摔跤和跆拳道。其中,源自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分别在1964年和2000年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是中国武术,却再次无缘里约奥运会,已经第三次申请入奥而未果了。

李连杰回忆说,他曾跟奥组委相关人士聊起武术进入奥运会这个话题,大家都说比较难, 「 人家说用手的我们叫拳击,用脚的叫跆拳道,用摔的叫国际摔跤或柔道,中国武术要算在哪个类别里面呢? 」

「 甚至申请时连攀岩都比武术分高,攀岩基本上是武术里边最前端的一个练体能的基本功,但是这个项目排在武术前面。 」 李连杰说。

奥组委的专家对李连杰说,一项运动进入奥运会有几条硬的规则:公平公正、没有性别歧视,有足够的参与人群、加上有足够的传播……你去思考这些东西。

实际上,直到去年,这些基本问题仍然没有答案。练了40多年太极,李连杰已经习惯了借用太极去思考,就是事物皆分阴阳,也必须看两面。 「 我非常认同我们璀璨的民族武术文化,它有悠久的传承,有优秀的一面,这些我们不用去探讨,因为大家都知道。但反过来看,这其中一定也有问题,我想的是问题在哪里。 」 对于武术这个太过庞大复杂的话题,李连杰说起来也十分谨慎。

「 到底是什么我们没做好? 」 从2008年就担任中国武术大使李连杰认为,关于武术有个问题一直没弄清楚,就是武术自身的定位。

2001年时,李连杰应邀去联合国做演讲,下台之后他被人问到武术到底是文化还是体育。在外国人看来,体育是用来竞技的,文化是用来欣赏的;体育是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是大众欣赏的。

「 人家说你这个武术到底是文化和体育,你不能两个都是,当时还真的把我问住了, 」 李连杰说,中国武术一直进入不了奥运会,定位不清是很关键的一点, 「 我们经常说,中国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把武术作为体育项目推向奥运。 」

在关于太极话题讨论最热闹的几天里,马云问李连杰有什么看法。李连杰认为,应该往内在去找问题,外在的太大解决不了。两个人商量之后,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内在办法,就是推出一种武术产品—— 「 这个产品就是功守道 」 。

10月31日,阿里影业发布马云、李连杰在影片《功守道》的造型海报。

既然要比赛,就要有公平的规则

在李连杰的讲述中,功守道有着明确的定位,它不再是一种文化产品,而是基于渊远流长的太极和武术文化传统之上开发出来的体育产品,是一项对抗性的运动。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功守道以什么样的规则来对抗?

李连杰认为,缺乏对抗规则正是半年前那次 「 比武 」 的不公平之处。他表示,大部分人只看到两个人打了一架,就认为综合格斗把太极给比下去了,但这根本就不是比赛, 「 既然是比赛,就要有公平的规则 」 。

他打了一个比方,都是球类运动,让一个篮球选手去和足球选手比踢球,那打篮球的一定赢不了。在李连杰看来,体育比赛尤其是对抗性比赛,一定建立在公平的规则之上,双方选手的体重也要基本相当,就像柔道、拳击比赛分出不同的重量级。

中国武术,包括太极,最初都诞生在冷兵器时代,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实战性。枪炮发明出来之后,热兵器时代到来,武术和太极才逐渐转变为体育项目。

其实,很多现代运动项目都是由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项目演变而来,比如已经进入奥运会的击剑、标枪、铁饼等项目,甚至马拉松也是为了纪念一次传递军事情报的行为而由此发展而来的。

公平之外的另一项原则就是规则要尽量简单明了。 「 我研究了许多体育竞技项目,发现一项比赛要受观众欢迎,要向大众普及,规则越简单越好,要让观众一看就懂,就像足球是把球踢到门里就得分,篮球是把球投进篮筐就得分,一目了然。 」 李连杰说。

那要如何设计一套简单易懂的规则呢?李连杰介绍,他们组织了专门团队,与来自MMA、拳击、自由搏击等领域的资深人士进行了很多交流和讨论,同时借鉴了太极推手的比赛规则, 「 等赛事推出后,观众一看就能明白 」 。

规则有了之后,下一步就是让功守道比赛更具对抗性和观赏性:赛场中央是一个1.5米高的擂台,将对手打下擂台就得分,谁胜谁负非常清楚。此外,擂台本身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早就在各种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里出现过,观众也不会陌生。

那么,功守道的冠军和拳击冠军、跆拳道冠军谁会更加 「 厉害 」 ?李连杰说规则不同的比赛,并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来比,就好像奥运会上射击类比赛有气手枪、步枪、移动靶,还有飞碟, 「 都是射击冠军,你说谁更厉害呢? 」

回过头来看,李连杰认为正是今年的危机,成为一个意外的时机,让他决心将功守道这个产品做出来。 「 那时候大家都在吵,说有人把太极给打懵了,10秒钟就给打趴下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就觉得危机来了,危机来了机会就来了。从商业角度去考虑,需要多少资源的撬动,才能让全民探讨一件事。 」

至于为什么叫功守道?李连杰说,这也是今年和马云共同探讨出来的。首先是要有一个概念,也正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才会出现一次比武,就演变出 「 综合格斗把太极打了,日本人把中国武术打了 」 ——这样荒谬的结果。

而功守道这个名字中没有出现太极、功夫、武术等词汇,也是考虑到这些词都 「 太大 」 ,本身已有太多含义。李连杰曾说,每个人习练武术有着多种不同的目的, 「 有人是为了强身健体,有人为了拍电影、拍电视出名赚钱,一大半人是为了自卫,另外一部分人是为了拿体育项目的冠军 」 。

只听读音,会很容易把 「 功守道 」 误听为 「 攻守道 」 。李连杰解释说,用了功夫的功,而没有用进攻的攻,是因为如果是攻守道,那么字面上看进攻和防守基本上各占一半。功这个词的想法来自马云,他认为中国人相对更注重防守,这是农耕文明所带来的特点。 「 但注重防守不代表不会攻。功守的意思是要用功夫守住我们的家园 」 。

用电影来推广太极,是最佳方式

李连杰的主要身份早已不再是电影明星。过去10年,作为壹基金的创始人,他一直在做公益事业。在《功守道》之前,他已经很少以演员身份出现在电影中。但对电影工业的熟悉,让他早就有用电影来推动太极的想法。实际上,中国功夫风靡全球本来就与电影密不可分。

「 我当年表演了10年武术,每一场一般只有几百位观众,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在首都体育馆,也只有18000人,但一个电影就有好几亿人看,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有它的传播力量。 」 李连杰说。

拍《功守道》这部电影短片,李连杰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09年,马云就曾经找到他,说要拍一部关于太极的电影,用电影这种方式来推广太极,推广中国文化。马云甚至连剧本和情节都想好了,但后来因为各种事情,一直耽搁了下来。

这些年,李连杰作为中国武术的形象大使在全球各地表演过无数次太极拳,他也在各种场合与人分享太极禅的宗旨和理念,但始终觉得还差点什么。

他想到了自己十几岁时演的电影《少林寺》,当时很多中国以及外国的年轻人都是因为《少林寺》迷上中国武术,其中还有不少人要到少林寺拜师学武。

「 我在美国看到过一份社会调查,说一部《少林寺》影响了中国一代人,培养出一大堆保镖和保安,意思是这些人学武之后光是四肢发达,只能靠身体吃饭,这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 李连杰说,他大家不仅通过太极强身健体,更能够从中领悟到东方的哲学和智慧,而电影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另一个契机则来自马云和双十一晚会。这几年,李连杰作为马云的老朋友,每次都会出现在双十一晚会现场,当他看到直播有几亿观众时非常动心,为此3年里一直向马云争取: 「 马校长,咱们什么时候能在双十一晚会上推广一下太极文化啊? 」

今年4月,马云跟李连杰说,他向双十一晚会争取到了几分钟黄金时间,应该利用这个时间做一部电影来推广太极。尽管距离双十一只有半年时间,拍一部电影有很大难度, 「 马云说,不等了,再不做这个事,咱们年龄一天天往上长,等各种条件都成熟了,我们也打不动了,不如今年先做个短的 」 。

恰恰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自由搏击挑战太极的风波,更是让李连杰坚定了要做一部讲太极的电影的决心。他在邀请袁和平、洪金宝、吴京、甄子丹这些明星时也说, 「 我们都是练过武术的,希望大家在这个时候能站出来,为中国武术,为太极做点事情,拍这个电影不是为别的,第一是向对中国武术以及传统文化的前辈致敬;第二,同全球的年轻人分享源自中国的太极 」 。

让中国太极进入世界,奥运是终极梦想

李连杰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他的身上有各种不同的身份标签。但是,他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运动员,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份职业。

早在1971年,7岁的李连杰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开始了专业武术运动员生涯。

40年后,当运动员出身的李连杰决定打造一个新的武术或者说体育产品时,发现这事儿并不容易。

首先是中国武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异常庞大的体系。

实际上,就连中国武术界也很难对武术有个精准定义。李连杰介绍,光是拳术,中国至少就有100多种,再算上18种兵器,就连专家都很难把中国武术给讲全了,老百姓就更分不出来, 「 我练武40多年了,也没弄清楚每个拳种的特色、文化和背景。光是把这些东西翻译成英文就很难了,更别提向全球推广 」 。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丰富和多样性都不是缺点,但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简单明了显然更有优势。

李连杰表示,中国武术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类似,太丰富了反而成为推广和普及的桎梏。中国有八大菜系,有满汉全席,个个都有特色,都好吃,但怎么跟全世界去分享是个难题, 「 我问了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菜的印象,大部分人能记住的菜不超过10个,也就烤鸭、宫保鸡丁、酸辣汤、扬州炒饭这些 」 。

李连杰认为,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太极文化更是凝结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和哲学。要向全世界推广第一步就是 「 切分 」 ,从中国武术尤其太极里面找到最简单的部分,形成功守道这样一个产品,用产业化的方式去运营和推广。

在研究了日本、韩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应的文化产品在全球传播后,李连杰发现,一般而言经济体的崛起总是能带动文化的全球化。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日本人把空手道、柔道、剑道做成产业在全世界开花;随后韩国经济发展了,向世界推广跆拳道、电子竞技产业。产业推广的过程中,又将日本和韩国的文化推向全球。

「 现在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在期待着中国能拿出什么样的体育和文化来分享。 」 李连杰说。

尽管功守道这个产品是在今年才研发出来,但李连杰已经为此积累了几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做了系统的研究之后,他发现文化的复制性不强,能够标准化复制的一定是产品。

李连杰和团队曾到中国太极发源地——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做过调研。在这里,太极拳教练可能只有一两百人,相比之下,全国拿到证书的跆拳道教练有几万人。区别在于跆拳道教学是一个标准化产品,每一个细节都非常清楚, 「 入门的那些东西可复制、可标准化,非常重要 」 。

过去几年里他反复思考,易于传播的太极运动产品,需要在太极文化中保留什么,又该舍弃什么。

今年,功守道终于推出来,李连杰十分期待赛事体系对于这项运动的推动作用。他说希望将来的落地比赛能够分为几个层次,包括一定要有的个人赛、职业赛,也要有俱乐部赛。此外,同时希望能够开展企业和大学联赛,尤其渴望大学生的参与, 「 希望两年内能在10所、20所大学普及,不仅仅是中国大学,也希望能够推广到欧洲和美国的大学 」 。

总之,李连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演变出的体育产业里,收获健康和快乐。他还透露,《功守道》短片推出之后,功守道赛事很快也将在11月正式亮相。今年8月,太极禅公司技术总监王占海,在微博中发布了太极禅运动员招募方案。目前首批运动员正在接受紧张的训练。

让功守道,让太极进入奥运会是他终极梦想,奥运会已经有几百个项目, 「 中国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奥运会上却没有一个源于中国的IP,这很遗憾。 」

李连杰预计,功守道按照产业化的方式去运营和推广,最快有望在2028年冲击奥运会, 「 不成功也没关系,我会一直为此而努力。而且我做了这件事情,会为后面的人积累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 」 。

他说,健康和快乐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共同愿望,推广中国的太极文化,让大家更加健康和快乐,是他坚持不变的目标,也可以说是梦想, 「 还是那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

没看够?

长按二维码关注《人物》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的故事在等着你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