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泰戈尔离开前,赠林徽因一首诗,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结局

3 已有 231 次阅读   2023-06-23 16:46
泰戈尔离开前,赠林徽因一首诗,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结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文化的轴心时代,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民国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名人辈出,佳作不断。

相比于年代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大批才子佳人思想更加的解放,除了留下了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为人津津乐道的感情故事。民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是新旧参半,所以生活中也有很多新旧参半的事情。

比如旧式私塾和新式学堂并存,传统的封建生活和新式的西方生活并存,有人依旧是长袍大褂,有人是西装革履……这些新旧并存方式或许还能理解,但婚姻上的新旧并存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如果单纯的是遵从包办婚姻,或者是通过自由恋爱而结合都可以,奇怪的却是很多人,尤其是名人,都是先有一段包办婚姻,再通过自由恋爱找到自己的理想伴侣,鲁迅、胡适、郭沫若等人都是如此。

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亦是如此,当徐志摩在英国初次遇见16岁的林徽因时,他猛然间发现自己苦苦寻觅的佳人就在眼前,全然不顾自己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的事实,对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但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上演,即便是印度的诗人泰戈尔从中撮合,也依然没有改变结局,泰戈尔临行前送给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诗,仅有三行,却一语道破两人结局。

一见倾心

徐志摩的第一位妻子是张幼仪,据说是张幼仪的哥哥十分欣赏徐志摩的才华,才促成了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事。

婚后张幼仪孝顺公婆,尽心地侍奉丈夫,可徐志摩始终没有在张幼仪的身上看到动情的地方,直到他们的长子出生,徐志摩和张幼仪之间一直没有爱情的火花。

换做是一般人,娶得贤妻还生下了孩子,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继续过下去了,不会再去刻意追求稍纵即逝的爱情,可徐志摩不是。徐志摩是诗人,他有诗人的浪漫多情,也有诗人的狂放不羁,他对爱情的渴望和幻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以前压抑在内心的情感在遇见林徽因之后全部都喷薄而出,化作对林徽因的深深爱恋。

自幼家教良好,饱读诗书的林徽因情窦初开就遇见了热情奔放的徐志摩,自然也动了情。二人之间时常见面,不见面的时候也会有书信往来,一来二去之中徐志摩更加确定了自己对林徽因的感情。

林徽因出身名门,自己也十分优秀,且不说徐志摩比林徽因年龄大很多,单单是徐志摩已婚并且有孩子,就足以阻挡她们二人终成眷属。

徐志摩也自知这个现实问题,所以他不顾当时的张幼仪已经怀有身孕,提出了离婚,并且在第二个儿子出生之后就与张幼仪办理了离婚。

可当徐志摩拿着离婚证明去找林徽因的时候,却得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订婚的消息,林徽因和梁思成是门当户对,也是才子佳人的美好结合。

爱而不得

徐志摩并不顾及林徽因已经订婚的事实,还是对林徽因抱有幻想。

1924年,世界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泰戈尔访华,这件事成了轰动中国文坛的大事件。泰戈尔在中国待了6周,这期间有很多名人都拜访了他,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是陪同人员,与泰戈尔有了更多的接触。

诗人都是敏感的,何况徐志摩也从不掩饰对林徽因的爱意,泰戈尔自然也察觉到了两个年轻人之间的微妙感情。

泰戈尔也曾经试图凑合二人,但十分理智的林徽因都予以回绝了,所以泰戈尔写了一首三行的小诗送给他们。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这首三行小诗一语道破了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的结局。天空和大地的比喻,像极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感情,不管爱得有多深,他们终究不可能走到一起,而轻叹的微风则是每一位熟悉他们故事的人,是泰戈尔,也是每一位读者。

徐志摩为了林徽因抛弃了结发妻子,一首《你是人间四月天》让无数人从中体会到了那份深情,可是林徽因却转嫁他人,这让有些读者不能接受,甚至认为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感情不是真的。

其实并不是,林徽因对徐志摩自然是有感情的,只是这种感情还没有完全湮没她的理智。

这或许也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身为诗人的徐志摩是典型的感性思维方式,为了感情可以冲动起来不顾一切后果,但擅长建筑的林徽因则是理性思维,她能很清楚的分清理想和现实。

一则是她清醒地认识到和徐志摩结婚的后果,虽然徐志摩已经离婚,可他毕竟是有过妻室的人,林徽因再嫁就是续弦,这是林徽因家族的人不能接受的。

意外离世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原因,林徽因很清楚徐志摩爱上的林徽因并不是真实的林徽因,而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这一点林徽因曾经对女儿提及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徐志摩这种不切实际的、完全理想化的爱情只适合存在于想象中,一旦真的结婚落到实处,最终也将被现实打破。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结婚,彻底断了徐志摩与林徽因结婚的念头,可是感情这种东西又怎么会说断就断。心灰意冷的徐志摩又遇到了同样才华横溢的陆小曼,并且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她结婚。

虽然各自都有了家庭,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因为徐志摩的心里始终放不下林徽因,又如何能全心全意地对待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再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没有留下任何话就乘坐飞机去北京,因为林徽因有一场关于建筑史的讲座。

不幸的是飞机失事,徐志摩不幸遇难,这一年徐志摩年仅35岁,林徽因听闻徐志摩遇难的消息既震惊又悲痛,如果徐志摩没有英年早逝,他们之间的感情故事还不知道会纠缠到什么时候。

小结:

徐志摩是在与陆小曼吵架之后走的,又是在去听林徽因讲座的途中遇难,不知道当时徐志摩的心中是否有遗憾。

笔者想来是没有的,因为他是在奔赴看望心爱之人的途中遇难,爱而不得的爱情永远都是最美好的。徐志摩在与陆小曼结婚的时候也是冲破了很多现实的阻碍,可婚后爱情还是败给了现实。

林徽因的聪明和睿智就在这里,她懂得徐志摩对她的爱有几分真实,几分幻想,而幻想终究是不能当真的。

现在读泰戈尔送给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一首诗,虽然仅有三行,却一语道破两人结局,只有诗人最懂诗人,他能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不可逾越的现实鸿沟。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