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梅兰芳:“珠喉婉转绕梁曲,玉貌娉婷绝世妆”的“民国洛神”

1 已有 173 次阅读   2023-12-31 13:25
梅兰芳:“珠喉婉转绕梁曲,玉貌娉婷绝世妆”的“民国洛神” 

梅兰芳: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我是没有资格评价梅大师的,由于不是同一个时代之人,我没有看过他的一出戏,而在我当年汲取知识的年代,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以及剧目,都是属于“封、资、修”的范畴,即使有“八个样板戏”支撑着所谓文化阵地,但与梅先生的追求大概率是不沾边的。

然而,梅兰芳这个名字于我而言,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这当然是从父母的讲述中得知的印象,还知道了京剧的“四大名旦”及流派,也算是对样板戏的另一种解读吧。

我不是戏迷,却是资深的集邮爱好者,因为财力的原因,我一直是集实际使用过的旧邮票,俗称“信销票”,1962年为纪念梅兰芳逝世一周年而发行了八枚一套的邮票,我花了整整30年方才收集齐全,是我集邮生涯中最难收集的邮票。

京剧肯定可以说是国粹的代表,而梅兰芳则是首屈一指的京剧代表人物,如果有人说不知道梅兰芳,几乎可以说就不是中国人;但是,这只是很早以前的看法。

现在而今眼目下,有人将梅兰芳同梅艳芳分不清,却也不是很奇怪之事,“梅兰芳还是梅艳芳的成就高一些?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也被人提出咨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对梅兰芳的介绍,出现在“每天告诉你一个有用的冷知识”中。

在时间碎片化的今天,想安安静静地花上几个小时听一出戏,这几乎是一种不现实的奢侈,所以,整个戏剧界呈现了下滑的趋势,尽管有类似“空中剧院”一类的电视平台加持,但也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衰落是必然的。

不得不说,梅大师生在了最适合他生存的时代,那是一个京剧空前繁荣的年代,而且,他在那个乱世中走对了关键的几步,特别是抗战中八年的“蓄须明志”,表明了一位艺术家最珍贵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祖籍泰州,1894年生在北京的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位列《同光名伶十三绝》,父亲梅竹芬也是盛极一时的名旦;然而,生在这样家庭中的梅兰芳从小的天赋并不出众,甚至让人怀疑不是能够传承家族辉煌之人。

曾几何时,家中请来为他启蒙的京剧师傅断言,祖师爷不赏你这口饭吃,太笨了;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资质不高的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祖师爷赏的这碗饭稳稳当当端了起来。

他10岁时登台唱戏,7年后,在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三名探花,在他60年的戏剧生涯中,共演出剧目两百余部,在京剧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人们称之为“梅派”。

“珠喉婉转绕梁曲,玉貌娉婷绝世妆”,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很快便红遍整个中国,而他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一个高人的帮助,这人名叫齐如山。

齐如山的父亲齐禊亭是民国大佬李石曾的老师,李石曾在法国办豆腐工厂,开展赴法勤工俭学之际,齐如山是重要的帮手,陈毅、邓小平、周恩来等人都曾在此号召下,赴法留学。

齐如山于辛亥革命后回国,作为"戏剧理论家"兼票友的他大梅兰芳19岁,他发现当红的梅兰芳虽然风头正劲,却还是大有潜力可挖掘,于是,凡是梅兰芳的演出,他是每场必到,看完后便写信给梅兰芳,不分巨细地提出改良建议。

并不认识齐如山的梅兰芳,从来信中深受启发,齐如山发现,只要是他提的建议,在后来的演出中,梅兰芳必定会最大程度地进行改进;后来,这位“戏剧理论家”终于同梅兰芳开始了合作。

齐如山是梅派艺术的隐形巨人,他从舞台的演出效果到新剧目的创作,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为梅兰芳编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在京剧改良和创新上,无人能与之比肩。

有齐如山的加持,梅兰芳在中国京剧界可谓是一骑绝尘,“梅派”也成为各流派中最为显赫的京剧派别。

不仅如此,齐如山还策划京剧走出国门,1930年,梅兰芳率团赴美演出,在大洋彼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35年,梅兰芳又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这对梅兰芳在京剧中汲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大有裨益。

在知名的京剧艺术家中,梅兰芳是最具爱国情怀的,“九一八”事变后,为激励抗战,他特地排演了宣扬爱国主义的剧目《抗金兵》和《生死恨》,以此来鼓舞士气,坚定国人抗日之决心。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伪为了收买人心,意欲让梅兰芳登台演出以粉饰太平,遭到梅兰芳的断然拒绝,迫于压力,梅兰芳不得已而赴香港,依然为抗战鼓与呼,他排演了《梁红玉》等反抗外来侵略的剧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随即沦陷,梅兰芳只能回到内地,为了让日本人和汉奸彻底死心,他蓄须明志,深居简出,表现了一位爱国艺术家崇高的民族气节。

前排左起:新珠、马师曾、梅兰芳、红线女、李翠芳;后排左起:夏衍、李门、麦大非、林榆

新中国建立后,梅兰芳回到北京,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后来更是担任了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及中国京剧院院长等一系列职务。

1959年,梅兰芳出演了《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10周年的献礼节目,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梅兰芳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梅兰芳的原配叫王明华,曾生有两个孩子,但不幸都夭折;后来又“平妻”福芝芳,共生有九个子女,可惜因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活下来的只有四个。

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上,梅兰芳可以说是“完人”,唯一被后人诟病的,就是在同孟小冬的情感纠葛上,留下了遗憾。

孟小冬是京剧界人称“冬皇”的艺术大家,与梅兰芳同居后便离开了舞台,二人分手后,她嫁给了青帮大佬杜月笙。

这段当时被人们看作是天作之合的婚缘,其实是注定无果的情缘,两人在一起时,梅兰芳已经有妻子了,就算梅兰芳能正式迎娶孟小冬,也不可能是正房,这对心高气傲的孟小冬来说,肯定是不能接受的,更不能容忍无名无份的“金屋藏娇”。

对孟小冬来说,走进“梅府”是她所向往的,而对梅兰芳来说,他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然而,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对后来能想象得到的分手,只能说是无可奈何的必然。

建国后,国家对滞留在香港的孟小冬也伸出了橄榄枝,但被她拒绝了,原因自然可以想象得出来,因为,梅兰芳在北京;这也就注定了昔日 “冬皇”后半生漂泊的命运,1977年,孟小冬在台北病逝。

情感纠葛对梅大师来说,毕竟只是生活上的一抹异样色彩,丝毫不影响他艺术形象的光芒,特别是在建国后,很多的艺术家都不适应新体制带来的不适,但梅兰芳却能顺应历史潮流,由“角儿”变成了人民艺术家,这就是梅兰芳的伟大之处。

让梅兰芳没想到的是,在他逝世的半个多世纪后,一场莫名其妙的争论让人又重新谈论起了大师曾经的丰功伟绩,这是源于一位叫做李玉刚的一席话引发的风波。

凭借在《星光大道》上男扮女妆一炮而红的李玉刚,又因其京剧的艺术造型,让人们大有恍如隔世之感,似乎有点点梅兰芳先生的影子。

为了造声势,《星光大道》节目组干脆就提出了“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这样的口号,一个普通的歌手,瞬间被抬到与梅大师并肩的地位,俨然成为“梅派”正宗传人,这引来众多戏迷的不满。

平心而论,这口号并不是李玉刚提出,对他而言乃无心之过,只要出面作出解释,低调做人,不再“碰瓷”梅派艺术,倒也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在人们的惊讶中,朝着另一个方向行进了下去。

在一次央视晚会上,当主持人介绍完李玉刚后,李玉刚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表示衷心的问候。”

这看似一句普通的问候,其实是犯了大忌,你一个毛头孩儿,有何资格代表梅派艺术,在讲究传承的梨园行中,你是何门何派,你算哪根葱,就敢大言不惭的代表梅派,这让坐在台下的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情何以堪。

于是,梅先生愤然拂袖而去,态度已经很明朗,就是对李玉刚的愤慨,然而,摊上事的李玉刚不但不道歉,还强词夺理,我行我素,结果是可以想见的,李玉刚事业一落千丈,风光不再。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此生只为一人去,

道他君王情也痴 ,

情也痴,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一曲千古迷,

长恨一曲千古思……

现在,每每听到这首《梨花颂》,都不禁让人神思飞扬,带着对梅兰芳大师的敬仰,陶醉在这优美的唱腔中……

来源   青林知青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