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积锴是什么人,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说到他的父亲,相信大家就知道了,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为什么大家对徐积锴好奇呢?原因在于作为大诗人的儿子,他竟然对作诗一点也不懂。
相信大家认为这件事不可思议吧?不用辨别真假了,不会作诗确实是真实发生在徐积锴的身上。作为徐志摩和原配夫人的儿子,也是当年唯一存活的儿子,从小开始家里人对他的期望值非常大。相信大家对于徐积锴的成长历程比较有兴趣,下面给大家讲解一下徐积锴是如何成长起来的,通过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就会知道他确实不会作诗的原因了。
一、成长过程
徐积锴的母亲,正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叫张幼仪,她写了一本自传名为《小脚与西服》。其中提及自己的亲生儿子徐积锴,小时候可不简单,吃的穿的甚至用的都是名贵东西,待遇如同现在某某首富的儿子一样。
据称徐积锴的第一个儿童玩具,也是真正象牙雕刻而成的如意。爷爷徐申如说,这代表的是如意之君。为了能够让儿子健康成长,爷爷叫人打造了一把精致的小锁,然后用金链连成给徐积锴带着。
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呢?据说当时取名时,全家上下都轰动了,“徐”是姓,“积”是辈份,“锴”原本是一种良铁的意思,用于姓名代表的是果断、正直以及刚强。可见家人对徐积锴的期望值有多高。
另外徐积锴的小名叫做阿欢,代表的意思主要有两层。一层是他的出现,给徐家人带来了欢乐,二是希望孩子一生过得幸福开心快乐。在他百日时,安排了一次抓周活动,那天他抓了父亲用过的毛笔。
全家人欣喜若狂,尤其是爷爷,开心将他抱起,大喊徐家又要出读书人了。读书人最好的前途就是当官,爷爷认为这个孙子将来一定可以当大官。可他没有想到的是,长大以后的徐积锴,却成为一名商人。
二、家庭变故
1931年11月,此时只有13岁的徐积锴经历了人生一大悲事,就是父亲乘坐的飞机出事,父亲身亡。当时前去收尸的人,除了舅舅就是徐积锴。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父亲,可是年纪太小,这次死别匆匆而已。
说实话,对于父亲的印象,徐积锴一直以来都不深。当自己出生后不久,父亲徐志摩就出国留学,而陪伴自己成长的只有爷爷奶奶和母亲。对于徐积锴,作为父亲的徐志摩远在国外,有时候写信只是提及几句罢了。
所以一直以来,徐积锴对于父亲的感情都是比较淡。1921年母亲出国与父亲在一起,1922年母亲在德国生下了次子徐德生。当儿子满月时,徐志摩马上与张幼仪签了离婚协议。这时候的徐积锴,成了单亲。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此时的徐积锴只有7岁。后来母亲痛失次子,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母亲将所有的心思用于徐积锴,非常看中孩子的成长。经过思考多个晚上,张幼仪终于做出了一个大决定。
为了孩子将来的前途着想,她决定自己一个人抚养儿子徐积锴。当这个要求向爷爷奶奶提出时,老人家不知道如何办才好,感觉比较矛盾。一方面自己一直抚养孙子,与孙子的感情非常深。
另一方面老人家害怕由于自己隔代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最终老人家还是答应了媳妇的要求。因为此时的张幼仪,已经不是当年的乡下妹了,经过德国留学,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知识女性,有能力照顾孩子。
三、母亲抚养
对于徐积锴的教育,张幼仪通过自己的母爱和细腻,让孩子很快适应下来,在这期间有很多成功人士或者才子追求她,为了孩子的未来,她一一拒绝了。对于母亲的良苦用心,慢慢长大的徐积锴心中是知道的。
所以徐积锴对于母亲安排的一切,都会全力以赴去做好,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要母亲要求的,都会不折不扣完成。后来爷爷奶奶前来和他们一起生活,让缺乏父爱的徐积锴没有任何思想情绪。
母亲从来没有跟徐积锴讲过情义二字,不过从母亲照顾两位老人家,以及送终的人也是母亲时,徐积锴非常感动于母亲的言行举止。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长大以后徐积锴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
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专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就业比较容易,主要是能够快速减轻母亲的生活压力。1938年,、徐积锴结婚了,后来生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1947年,徐积锴计划去美国留学。
张幼仪经过一夜不眠的思考,同意让儿媳妇与儿子一起同往,并且表示四个小孩由自己抚养,让他们放心前去留学。后来徐积锴不仅在美国深造土木工程,而且也学习经济学,而妻子则学习设计。
对于大家关注的徐积锴不会作诗一事,后来徐积锴本人也作出了解释,认为自己对作诗一窍不通,根本不是那块料,自己属于务实派。而母亲认为,主要原因是徐积锴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太少,没受到影响。
1988年,张幼仪88岁高龄辞世,此时徐家已经四代同堂。据她的孙女所说,奶奶离开的时候,非常安静,面带微笑,子孙全部在现场陪伴。对于张女士来说,她多年前一直期望的一家团聚终于齐全了,看到由儿子衍生出来的一家人为自己送行,她已经满足了。
四、总结
徐积锴能够有今天的成绩,个人觉得最大的功劳在于他的母亲。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明天,她的付出是何其多。她是一位自强自立的女人,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人,她是所有女人的榜样。
徐志摩虽然和张幼仪结了婚,其实两人是属于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精神方面是无法沟通的,不适合在一起生活。因为对于大诗人来说,张女士是走不进徐志摩内心的。
而徐积锴跟了母亲,也是好事,有了母亲的抚养及教育,虽然他不会作诗,但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不就是母亲一直期望看到的结果吗?父亲无情,母亲全力以赴教育孩子,对于徐积锴来说,这是上天给他的福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