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听说鲁迅的朋友来了,毛泽东专程拜见并询问:鲁迅最近有啥大作?

1 已有 121 次阅读   2024-10-25 21:55
原创 听说鲁迅的朋友来了,毛泽东专程拜见并询问:鲁迅最近有啥大作?
徐飞国 2024-10-24 18:30
前言
众所周知,
鲁迅
是中国文坛的巨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但你不知道,在鲁迅的忠实读者中,有位十分特殊的人,那就是新中国的领袖,
毛泽东
遗憾的是,作为在新文化运动中出类拔萃的两个人,他们虽然相知相契,但却一生都没有见过面。20世纪30年,毛泽东曾对鲁迅的好朋友
冯雪峰
说:
“五四运动时期,我在北京见过李大钊,见过陈独秀,也见过胡适,就是没有见过鲁迅。”
图|鲁迅
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鲁迅,
冯雪峰作为鲁迅和毛泽东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两位伟人之间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每次和冯雪峰交谈时,毛主席都会亲切地问一句:
最近鲁迅有什么大作?
鲁迅和毛泽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有过交集
毛泽东曾对冯雪峰说:我很早就读过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都读过,阿Q是个落魄的农民,缺点很多哦,但他要求革命。
实际上,鲁迅创作《狂人日记》的时候,青年毛泽东就在北京,只是鲁迅闭门创作,没有见到毛泽东。李大钊曾给毛泽东推荐过很多老师,比如周作人、邵飘萍等。
图|青年毛泽东
1918年冬,青年毛泽东在导师杨昌济的推荐下,从一个北漂者的身份成为了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
,尽管这份工作只有8块钱的月薪,但毛泽东十分满意,因为这里是书的天堂。
一方面,毛泽东在进京前,就已经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他的
《体育之研究》
,作为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毛泽东也希望可以见到这本杂志的主编,那就是
陈独秀和李大钊
先生。
毛泽东嗜书如命,他不是北大的学生,却比北大的学生更爱看书,这份难得的精神受到了李大钊的关注。李大钊是北京大学的知名导师,他每天都会发现,每当图书馆的人都走完,总一个年轻人在秉烛夜读,这是谁?李大钊主动和他聊天才发现,原来他就是那个湖南青年毛泽东。
图|陈独秀和李大钊
不久后,李大钊把毛泽东推荐给了北大的文科学长
陈独秀
。陈独秀生于1879年,早年间曾考中过秀才,1903年的时候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日报》,后来留学日本东京,不管是学识上还是思想上,都有宝贵的经验,当他听说毛泽东这个人,马上就想起来了那篇文章,对毛泽东的嗜书情怀大为感叹。
不仅如此,李大钊和陈独秀说过,润之在某些思想上和我一样。蔡元培也对他们两说过:
我早就发现,润之为大才。
李大钊告诉毛泽东,既然你爱学习,那边给你推荐一些老师,当时给他推荐的人中就有鲁迅。
图|青年鲁迅
对于青年毛泽东印象最深的是
邵飘萍和梁漱溟
,邵飘萍是著名的新闻摄影家,是《京报》创办者,毛泽东日后在谈起北大的时候说:
“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的理想和优良品格的人”。
当时在邵飘萍的课上,毛泽东曾发表过一段精彩的演讲,有的同学说毛泽东不是北大学生,没有资格演讲,但是邵飘萍却对毛泽东的发言给予高度认可。据邵飘萍夫人回忆:
那时,毛主席是北大职员,平易近人,到我家里来,很有礼貌,叫飘萍为先生,叫俺邵师娘。
这说明,毛泽东曾去拜访过邵飘萍。
除了邵飘萍,青年毛泽东也去拜访过周作人,周作人是周树人(鲁迅)的弟弟,再去拜访鲁迅也是可以的,但在1919年初夏,毛泽东因为母亲病重不得不返回湖南,等到1920年初,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鲁迅已经创作完《狂人日记》,已经开始创作《阿Q正传》,李大钊和陈独秀已经开始相约建党,他和鲁迅便没有见上面。
图|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左四)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1927年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期间发生了诸多故事,当鲁迅听闻
毛泽东
成为了红军的领袖也是大为震惊,鲁迅曾对茅盾说:
我在北大听蔡公(蔡元培)说过毛泽东,记得他是个非常爱看书的湖南青年,没有想到现在居然成为了红军领袖。
这也说明,鲁迅对毛泽东的印象是非常好的。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派出大批队伍“围剿”红军,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进行了殊死搏斗。1931年,从江西苏区传来了毛泽东粉碎了蒋介石第三次“围剿”的胜利,鲁迅十分高兴。
当时,鲁迅把自己的好朋友
冯雪峰
叫到身边说道:
“国民党天天在报纸上说毛泽东如何如何,看来毛泽东真的把他们吓坏了。”
鲁迅知道毛泽东,但是没有见面,便问冯雪峰,冯雪峰表示,茅盾说他见过毛泽东。
图|茅盾
鲁迅随后找来茅盾交谈,茅盾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茅盾告诉鲁迅:
“毛泽东我知道一点,在五卅运动前我认识,后来在1926年的广州,我见过,他还是我的顶头上司。而且毛泽东是大学问家,博闻强记。”
听矛盾说完,鲁迅大为感叹,他说:
“在北京我只知道他是个白面书生,谁料到现在竟然指挥千军万马。”
这是鲁迅第一次对毛泽东大为欣赏,并开始和毛泽东有了书信联系,可以说,鲁迅和毛泽东从这时候开始,便有了大量交集。一如毛泽东说过的:
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听说冯雪峰来了江西,毛泽东专程拜访:鲁迅最近有什么新作?
冯雪峰,原名福春,笔名画室,1903年出生在浙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经过朋友柔石介绍,和鲁迅相识,曾和鲁迅共同编辑《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可以说,冯雪峰是鲁迅后期斗争生活的最忠诚的学生和战友。
图|冯雪峰
1933年秋天,冯雪峰在上海担任中共江苏省宣传部部长,后来因为叛徒的出卖,差点落难,为了冯雪峰的安全,党中央把他调往中央苏区,后来冯雪峰离开上海,来到了江西瑞金,在这里担任中央党校的副校长。
作为鲁迅的忠实读者,毛泽东听说后冯雪峰来了江西,他赶紧派人打听,打算去亲自拜见冯雪峰。
但是,毛泽东在党内正好受到了排挤,还失去了领导职务,趁空,毛泽东来到了中央党校,专程拜见冯雪峰。
不要忘记,毛泽东也是一位诗人,黄洋界保卫战胜利后,毛泽东曾欣然作下一首《西江月·井冈山》,诗这样写道: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鲁迅曾评论这首词,他说:
毛泽东的这首词,颇有山大王的气概!
如今,见到冯雪峰,两个人真是一见如故。
图|冯雪峰(前排左一)一家与鲁迅一家合影
毛泽东说:
“今晚我们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我们不谈别的,只谈鲁迅。”
冯雪峰对毛泽东向来是尊重的,知道毛泽东喜欢鲁迅的作品,还专门带来了一本《阿Q正传》,毛泽东说:
“这本书很好,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干部,许多人看不到,对群众的要求不理会、不支持,应当读一读《阿Q正传》。我自己也想重读一遍,可惜当地找不到。”
和冯雪峰彻夜长谈后,毛泽东问他
:“最近鲁迅有什么新的大作?”
冯雪峰笑着向毛泽东介绍说,鲁迅最近在上海创作了不少杂文,尤其是几次争论中的文章。最后,冯雪峰告诉毛泽东,鲁迅先生不想离开上海,他也不想去苏联,他认为自己在这个地方总能打它一两枪。毛泽东听后非常感动,他说,
这才是实际的鲁迅!
从那以后,毛泽东便一直和冯雪峰保持着联系,一方面是毛泽东认可冯雪峰和鲁迅一样的独立人格魅力,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作为和鲁迅之间沟通的桥梁。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大转移,史称长征!此间,毛泽东十分惦记冯雪峰,毛泽东还曾派人把自己弄到的纸烟送给冯雪峰,当年瞿秋白英勇就义的消息,就是毛泽东转告给冯雪峰的,冯雪峰得知后沉痛地说:
“不仅仅是你失去了一个好朋友,我也失去了一个好朋友。”
图|毛主席
冯雪峰是个学者,是个作家,但毛泽东说冯雪峰是个会打仗的人,因为冯雪峰擅于打游击,得到了毛泽东的好评,毛泽东说:
“谁说书生不会打仗,冯雪峰就会打游击。”
实际上,这句话一语双关,除了说冯雪峰,也是在说鲁迅,鲁迅向来是在用笔在战斗,比起来战场上的腥风血雨,鲁迅的战斗更为残酷。
得知鲁迅去世,毛泽东悲痛不已,向外连发四封电报
1936年2月的一天,鲁迅面见了一个重要客人,那就是美国作家史沫特莱,鲁迅从这位记者的口中得知,红军在毛泽东带领下,胜利结束了长征,到达了陕北。鲁迅为这个伟大胜利而高兴,他马上写了一封电报,让史沫特莱代发给毛泽东。
鲁迅写道:
“英勇的红军将领,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史上光荣的一页,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奋斗,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毛泽东见到这份电报后,十分高兴,马上让冯雪峰作为特使去上面面见鲁迅,希望鲁迅帮助在上海建立秘密电台,鲁迅收到冯雪峰传达的意思,当即表示同意。
图|鲁迅
冯雪峰在《回忆鲁迅》一文中写了毛泽东在鲁迅心中的形象,他写道:
“关于毛主席,据我所知道,他一向是敬佩的,和他敬佩每一个坚决英勇的革命者一样,特别是因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领导着红军长期坚持艰苦的斗争。而他一提到毛主席,那不知不觉流露出来的亲切的感觉,是我以前很少接触到的,至少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
从冯雪峰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在鲁迅心中的位置是不言而喻的,甚至从当年他印象中的“白面书生”到了党内的领袖,鲁迅对毛主席有尊敬,更有敬佩。
冯雪峰返回延安时,鲁迅买了一根很大的金华火腿,并告诉冯雪峰,这是送给‘M’的,实际上说的就是毛主席。
这点冯雪峰在1968年写的回忆材料里证实了这件事,他写道:
在鲁迅逝世前不久,即1936年10月初或9月底,我曾送一只金华火腿(鲁迅送给主席的)三罐或五罐白锡包香烟(是我送给主席的),一二十条围巾(我为中央领导同志买的)到西安转延安。
1936年,中共中央向全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一时受到托派的攻击。在《答徐愁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一文中,他指出:
“中国目前的革命的政党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我是看见的,我是拥护的,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
这足以说明,毛主席和鲁迅是心有灵犀的。
图|毛主席在延安
实际上,在之前有一件事就表明了两个人心有灵犀,当时苏区教育部门缺少一个主持教育工作的人,博古曾建议让上海的鲁迅来担任,毛泽东摇摇头说,
你们不认识鲁迅,也不了解鲁迅,鲁迅自然是在外面的作用更大。
不料,鲁迅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逝世,毛泽东收到冯雪峰电报后,十分难过。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也是一个伟大的民主战士,他曾创作的《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一度成为经典。
得知鲁迅去世,毛泽东马上向外发了四封电报,如下:
一份给南京国民党政府,要求为鲁迅先生遗体举行国葬,并付国史馆列传;一份是《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一份是给鲁迅夫人许广平的唁电;一份是给中共上海办事处主任冯雪峰的专电,责成冯代表党中央全权主持鲁迅的治丧工作。
不仅如此,为了当年鲁迅,经过毛泽东的倡议,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在延安创办了3所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单位,
即鲁迅艺术学院、鲁迅图书馆和鲁迅师范学校
。后来1956年为鲁迅迁葬时,毛泽东亲手手写“鲁迅先生之墓”几个大字,表示对这位好友的哀思。
图|鲁迅
毛主席和萧军再谈鲁迅,毛主席临终前还在看《鲁迅全集》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重庆,特务们也加强了对革命文人的威胁,这个时期前后,有大量的文人来到延安,萧军便是其中一位。
萧军
是萧红的丈夫,那篇著名的《八月的乡村》便是出自萧军之笔,而萧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鲁迅先生的学生。
萧军早年的创作确实得到了鲁迅先生的指导,说他是鲁迅的学生其实不为过,在和萧军的谈话中,毛主席注意到,萧军身上确实有不少鲁迅先生身上独特的民族气节,这就是和萧军的谈话,铸成了著名的
“延安文艺座谈会”
图|1942年,毛泽东和延安文艺工作者的合影
此后,萧军曾和毛主席进行过多次长谈,在谈话中,萧军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二人可以说是推心置腹,坦诚相见,毛主席告诉萧军,他对鲁迅先生特别敬佩,说道鲁迅,萧军也频频点头,并且表示会学习恩师鲁迅的精神。此外毛主席还建议萧军弃文从政,萧军笑着说:
我不是当官那块料,谢谢主席看得起我。
而对于鲁迅,毛主席向来是喜欢读鲁迅的作品的,那时毛主席收到了一本《鲁迅全集》爱不释手,据说是上海地下党组织专门给毛主席买的,从转移到行军,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在那戎马倥惚的战争年代,毛泽东的不少书籍和用品都丢弃了,但这套《鲁迅全集》却一直完整无缺地保留着,并最终带进了中南海。
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访苏联,他带去的东西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行李中,有一本显眼的著作,那就是鲁迅的作品。毛主席笑着和工作人员说:
“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鲁迅的心和我们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晚读鲁迅的书,常常忘记了睡觉。”
此外,每当有外国朋友来访,毛主席也会书写鲁迅的诗词相赠,可见对鲁迅和其作品的偏爱。
图|毛主席在看书
据很多革命先辈回忆,毛主席在很多会议上都会借用鲁迅的作品来举例子,比如在1959年庐山会议时,毛主席说:
“对犯错误的同志要给条路走,不要像《阿Q正传》上的假洋鬼子,不准别人革命。”
1956-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鲁迅全集》,毛泽东十分珍爱,许多文章反复读过多次,出差外地也带在身边。1972年,为了方便毛主席阅读,出版社专门印了一套大字本的《鲁迅全集》,这本书毛主席非常喜爱,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的床头和桌子上、书架上,还摆着这套书,可以说,
鲁迅先生的著作陪伴着毛主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毛主席和鲁迅先生,都是文坛的巨人,虽然他们一生都没有见过面,但一如毛主席说过的那句:
我就是爱读鲁迅的书,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