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庐隐:与冰心齐名,嫁有妇之夫与学生恋爱,最终穷困潦倒难产而亡

3 已有 15 次阅读   7小时前
原创 庐隐:与冰心齐名,嫁有妇之夫与学生恋爱,最终穷困潦倒难产而亡
历史述说者 2025-01-11 09:00
庐隐,原名黄淑仪,五四时期涌现出的青年女性作家,她与冰心,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
她的才华能够与冰心、林徽因相睥睨,但她的人生境遇却同另外两人截然不同。
也正是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才使她写出一系列反应女性生存困境的作品,被誉为“五四的女儿”。
无论是她的作品还是她的人生都在努力地践行她的信仰——探寻女性的出路。
相比较从小在爱与幸福下包围的冰心、林徽因来说,庐隐自出生起就被打上了不幸的烙印。
少时庐隐
1898年,庐隐出生在福州的一个大户人家,在她之前,母亲已经生了三个哥哥,十分想要一个女儿。
可到了庐隐出生时不仅没有使母亲感到欣喜,反而很是厌恶。
因为庐隐出生的那一天,外祖母去世了。
因此母亲认定她是“灾星”,是她克死了外祖母。
外祖母的死让母亲对于庐隐的出生耿耿于怀,每当母亲看到她,就会想起这件事。
为此,母亲找了一个奶娘带她,由于没有母亲奶水的喂养,小庐隐又瘦又小,别的孩子会爬会走路时,她还只能在奶娘怀里。
更不幸的是3岁时她得了很厉害的热病,身上长满了疥疮。
小庐隐因为瘙痒总是哭闹,使原本就不喜欢她的母亲更加厌烦,父亲也嫌她太吵。
商议后,夫妇俩决定把小庐隐送到乡下。
就这样,庐隐离开了黄家来到了乡下奶**家。
在奶**悉心照料下,庐隐的病竟然奇迹般地治好了。
庐隐
后来她天真地以为乡下就是她的家,奶娘就是她的娘,奶娘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哥哥姐姐。
直到6岁那年,父亲谋得一官半职到长沙当县令,想起还有个在乡下的女儿,便领了回来,举家乘船到长沙。
但庐隐却觉很陌生、害怕,不由得又哭又闹,父亲嫌她哭得闹心,便吓唬她:“如果你再哭就给你扔江里喂鱼。”
可她越哭越凶,后来在家中仆人的求情下,庐隐才躲过一劫。
本以为回到家后庐隐能够快乐地长大,可不久父亲去世,母亲只好又带着几个孩子投奔娘家。
转眼间庐隐到了上学的年纪,但母亲却不愿意出钱送她去学堂。
庐隐便跟着舅母在家学习《三字经》,舅母每天将她锁在屋子里,背不会就用鞭子抽打,不准吃饭。
庐隐在《海滨故人》中回忆:“小时候常用舌头把窗纸舔破,看窗外的哥哥姐姐们玩耍,哥哥笑她也跟着笑,姐姐不小心从假山上踩空,她也跟着心疼。”
庐隐
后来在哥哥的争取下,庐隐被送进了收费最低的慕贞女子学院学习,从学院毕业后,母亲本想让她辍学。
可是在庐隐的坚持下,哥哥说服母亲,倘若庐隐能考上高小便让她继续读书。
一年后,庐隐考上了高小,这是令全家没想到的,也使母亲对庐隐产生了改观。
后来国家开办女子大学,庐隐进入北京师范女子大学学习。此时恰逢五四运动的高潮,庐隐也受到了感召,追求女性的解放和自由。
后来庐隐在舅舅家结识了表哥林鸿俊。
林鸿俊也是一个知识青年,两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不久后林鸿俊提出想和庐隐结婚。
庐隐的母亲却坚决反对,认为林鸿俊只是个穷小子,家境不好,也没什么才学。
接受过五四洗礼的庐隐却不能认同母亲的看法——以一个人的家境来评判一个人的人品。
为了反抗,她写了一封信给母亲:“我情愿嫁给他,将来命运如何,我都愿承受。”
庐隐与家人
庐隐如此坚持,无奈下母亲答应了这门婚事,但有一个要求,庐隐大学毕业后两人再结婚。
母亲因为担心庐隐结婚以后过苦日子,私下里偷偷赞助林鸿俊到日本留学。
在北京师范读书的那段日子,庐隐像变了一个人,她参加了许多宣传女性解放的活动,甚至被推选为学生代表,和大家一起上街游行,一时间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经历过五四的感染,她认为女性应当是独立的、进步的、自由的,不应该只依靠男人和家庭生存,男女应该是平等的,应该有自主选择爱情和婚姻的权利。
后来林鸿俊从日本留学回来,谋得一个政府职位,他向庐隐夸耀自己的学识、地位、和财富,这使庐隐非常反感。
林鸿俊甚至提出希望庐隐应该做一个贤妻良母,能够回归家庭,相夫教子,不要总是抛头露面,这使庐隐忍无可忍,在家人的反对下,毅然悔婚。
庐隐在北京师范女子大学
不久后她在福州同乡会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郭梦良,郭梦良是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他创办《奋斗》杂志,还和庐隐等人共同组织了改良派秘密组织,讨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随着两人频繁地接触,了解也越来越多,对于彼此都十分地欣赏,很快便产生了感情。
但在郭梦良来北京读书前,迫于父母的压力就已经娶亲,虽说他与原配林氏并无感情,但如果庐隐嫁给他,就只能做小。
为此庐隐犹豫了。
郭梦良
郭梦良曾写信给庐隐劝她放弃自己。
“你我两人因文学结缘,我欣赏你的才学,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好战友,我知道你对我的情感,我又何尝不是?可我并非良配,我早已深陷泥潭无法脱身,如今已无能为力,不希望你也同我跳进这泥沼,还望你能另觅佳偶。”
收到信的庐隐泣不成声,她将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作为五四的新女性,倘若自己因为包办婚姻放弃自己所追求的爱情,与那些旧式女子又有何区别?
庐隐决定为爱冲破世俗的桎梏,她告诉郭梦良:“只要我们有爱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紧。”
她向郭梦良提出唯一一个要求:她要和原配林氏平起平坐,享受同等的身份和权利。
郭梦良答应了。
1923年,庐隐与郭梦良在上海一品香旅社举行了婚礼。
庐隐
这一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文坛甚至整个社会的震惊。
庐隐的母亲也因为女儿甘愿“做小”,受尽亲朋好友的白眼和嘲讽,最终抑郁而亡。
兄弟姐妹也同她断绝了关系。
面对友人的不理解,母亲的离世,庐隐决心一定要把生活过好证明给所有人看。
刚结婚的那段日子,郭梦良忙着他的事业,庐隐在学校教书,并利用剩余的时间开始创作,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可后来郭梦良的父亲生病,两人被迫回到福州老家照看,在这里,她真正体会到了“做小”的苦楚。
婆婆整天要求她做许多下人做的活,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吃饭时不能和丈夫同桌。
甚至庐隐在晚上点灯写作,婆婆竟然斥责她晚上点灯浪费灯油。
庐隐作品《一个情妇的日记》
就连原配林氏也看她不顺眼,常常挑她的毛病,对她使正室夫人的脾气。
郭梦良虽然心疼,但也不好忤逆母亲,便总是宽慰她忍一忍,回上海就好了。
这些都使她觉得失望,她追求的理想婚姻是平等的、自由的,可如今她还是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好在不久后两人重回上海并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李薇萱。
孩子出生后,庐隐不得不把一部分重心从工作上转移到家庭上,每日做着家庭主妇的活计。
她曾在给程俊英的信里提到:“我现忙于洗尿布,忙于柴米油盐,而收入甚微,不得不精打细算。营养不良,我们身体都欠佳。啊,这就是人生!”
1925年,她重新投入了创作,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了《海滨故人》。
书中的露莎便是她的真实写照,她呼喊着自由,带着一腔热血踏进社会,却一步一步走进封建的牢笼,渐渐地看不清前路在何方。
庐隐代表作《海滨故人》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郭梦良因为肠胃病不幸离世,这对于庐隐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悲痛之余,她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即便是为了孩子。
她独自带着孩子打理丈夫的后事,将郭梦良的灵柩送回福州老家,为了不在婆家过寄人篱下的生活,她毅然带着孩子在上海漂泊。
母亲、丈夫的接连逝去对于庐隐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在上海的那段时间,庐隐白天除了在学校上课,余下的时间都用来喝酒买醉,甚至还学会了抽烟。
她常常喝得烂醉如泥,被人从黄包车上拉下来。
后来在朋友苏雪林的劝帮助下,她才渐渐从痛苦的漩涡挣扎出来。
此时的她不再对爱情婚姻抱有期待,只想把孩子抚养长大,专心创作,独自度过余生。
倘若她就这样独自过一生,也算是平安顺遂。
白冰扮演的庐隐
怎料天意弄人,一个叫李唯建的青年走进了庐隐的视线,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一次李唯建去拜访北大教授林宰平,无意间看到桌子上庐隐的文章,他不禁对这个女人产生了好奇,便拜托林教授帮忙从中引荐。
第一次见面并不是十分愉快,李唯建因为一些事情耽搁迟到了一会,这使庐隐非常生气。
后来两人谈话时庐隐惊奇地发现这个年轻人的思想非常先进,他主张女性解放,女性应该享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这令庐隐十分的激动。
原来,李唯建的原生家庭也非常的不幸,他的母亲因为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折磨而死,他对庐隐的观点十分赞成,也希望女性能够不再受压迫。
两个人常常因为女性的话题聊个没完,渐渐地李唯建发现,庐隐就是他一直想要寻求的另一半。便对她展开了猛烈地追求。
两人通过信件传情,庐隐以“海鸥”为名,李唯建以“异云”为名。
庐隐
李唯建在信中表达自己对于庐隐的情感。
“我愿你把你心灵的一切都交给我,我虽是弱者,但担负你的一切我敢自夸是有余的!你是我的宗教,我信任你,崇拜你,你是我的寄托。”
起初对于李唯建的大胆告白,庐隐是拒绝的。
毕竟他比自己小了足足9岁,还是一个在读学生,更何况自己结过婚,还带着个孩子,自是配不上他。
可李唯建却批评她:“我以为你太注意世人的批评,世人的议论只是一种偏见……我们又何必看重他们的浅见呢?”
李唯建的话令她动摇了。
晚年李唯建
她在回信中写。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对我人格的尊重和清楚更甚于你的人,换一句话说,我自入世以来只有你是唯一认识我而且同情我的人;因此我愿为你受尽一切的苦恼。……让我们是风和云的结合吧。我们永远互相感应、互相融洽,那么,就让世人把我们摒弃,我们也绝对的充实,绝对的无憾。”
1930年,两人将他们相识一年间来往的68封书信公开出版,命名《云鸥情书集》。
随后,两人结婚了,庐隐的第二次婚姻再次震惊了整个文坛。
庐隐与李唯建
可以说,无论是先前的悔婚,还是嫁有妇之夫,或是同比自己小9岁的丈夫结合,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都是庐隐以女性的身份用实际行动向整个社会发起反抗。
婚后,两人前往东京度蜜月,到杭州赏西湖景,并生下了第二个女儿。
可以说和李唯建的这段婚姻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也是她创作的高产期,这段时间创作了《东京小品》《玫瑰的刺》《象牙戒指》等作品。
1931年,两人从杭州移居上海,李唯建在中华书局担任编辑,庐隐则在友人的介绍下进入工部局女子中学任教,从此开始了她青年时期理想的“三窟”生活:教书、创作、家庭主妇。
生活虽然拮据,但庐隐乐此不疲,她将家中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庐隐作品集
可天妒英才,红颜薄命。
1934年,庐隐在第三胎分娩时,为了节省家庭开支,只花了十元请了一位助产士来家中接生,却不料中途难产,子宫被助产士划破,导致大出血,等送到医院时已经晚了。
即便如此,奄奄一息的庐隐留下遗言:“不要去告那位助产士,告他又有什么用呢?何苦再去造成另一个家庭的不幸呢!”
年仅36岁的庐隐不幸逝世,她的人生短暂而又绚丽,就像她曾说的:“我就是喜欢玩火,我愿让火把我烧成灰烬。”
福州三山陵园名人庐隐雕塑
有人说,倘若庐隐选择不结婚,她的人生不会如此。
也有人说,她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选错了人,如果当初她不悔婚,嫁给林鸿俊,她的人生应该是美满的。
可若是那样,她就不是庐隐了,那个为了理想和信仰与社会为敌的她。
鲁迅曾在《娜拉出走以后怎样》中写道:“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可庐隐,作为五四的女儿,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第三条路:苦苦挣扎、不懈奋斗、独立自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