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生活·感悟] 阿姜查语录

9 已有 1813 次阅读   2017-08-16 15:53
阿姜查语录

《001》 良好的修行是要非常诚恳地问自己:「我是为什么而生的?」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要好好的问问自己这个问题.

 《002》 我们的生和死是同一件事,不能有此而无彼。可笑的是,面对死亡,人们是如何的伤心悲痛,对于出生却是何等欢欣快乐,这是愚痴的。我认为,如果你真的要哭,最好是在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哭,为根源而哭,因为,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这点你能瞭解吗?

 《003》住在人腹裡的那种情形你想人们会喜欢吗?那有多难受啊!光在茅蓬待上一整天就已经很困难的了;关上所有的门窗,就已很难呼吸了,怎还可能在一个人的腹裡待上九个月呢?然而,你竟还想投胎!你知道那裡一点也不舒服,却仍愿意头钻进去,将自己的脖子送进圈套裡去。

 《004》我们是为什麼而生的?我们是为了不要再生而生。

 《005》当一个人不了解「死」时,生活会非常烦恼。

 《006》佛陀告诉他的弟子阿难要徹见无常,要在每一次的呼吸中看见「死」。我们必须认识「死」,为了「生」,我们必须「死」。这是什么意思呢?去「死」,是去结束所有的疑惑和疑问,然后住于当下,与当下的真理同在。你绝不能明天才死,必须现在就死,你办到吗?如果你办得到的话,你会认识无疑的平静。

 《007》死,是紧紧地挨着呼吸的。

 《008》如果你修行得正确的话,你在生病时是不会恐惧的,当一个人死时,你也不会感到悲恼。当你到医院里去医疗时,在心中下定决心:如果康复的话,那很好,但,如果你死了的话,那也无妨。假使医生告诉我,我得了癌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我向你们保证,我会提醒医生:「小心,因为死也将要找上你。问题只是谁先走和谁走地较晚而已。」医生是无法治疗死亡或阻挡死亡的。佛陀才是唯一的医师,因此,为何不去使用佛陀的药方呢?

 《009》假使你害怕生病,假使你害怕死亡,那么,你就应该去思维它们(病、死)是从何而来的。它们是从何处来的呢?它们是从「生」而来的。因此,当有人死的时候,不要伤心,那只是自然的过程罢了,他这辈子的苦已结束了。如果你要伤心的话,就在人们出生时伤心:「噢,不,他们又再次来了,他们将再次地受苦和死亡!」

 《010》「觉知者」清楚地知道,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不是牢固的。因此,这位「觉知者」是不会快乐或悲伤的,因为,它不会去追逐迁变的因缘。想要快乐,就是想要「生」,要沮丧,就是要「死」。「死」了之后我们又再次「生」;「生」了之后,我们又再次「死」。这个从此刹那到下一个刹那的「生」与「死」,就是无止尽的轮廻。
 
身体

 011假如身体可以说话,它会日以继夜地告诉我们:[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吗?] 事实上它一直在告诉我们, 不过那是法的语言,所以我们无法了解。

 012 诸行 (和合事物、有为法)都不属于我们,它们会随顺自己的自然法则。我们对于身体的现象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可以使它漂亮一点,暂时看起来动人且洁净,如同抹口红、留纤长指甲的少女一样。可是,一旦上了年纪时,任何人都一样。这就是身体的现象,我们无法使它做任何改变。但是,我们所能提升和美化的,就是这棵心。

 013 假如身体真的属于我们的话,它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说:[不能老] 或 [我禁止你生病] 它会听从我们吗?不会的,它不听从任何警告。我们只是租了这栋 [房子],不是拥有它。如果我们认为它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必须舍弃它时,就会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恒常自我的东西存在,没有任何我们可以把持而不会变迁或坚固的东西。


“何来阿姜 查”语录(呼吸)  

《014》有些人从出生到死亡,从来没有一次觉察到自己的呼吸在他们的身体裡进出。他们活得跟自己如此地遥远。

 

《015》时间就是我们当下的呼吸。

 

《016》你说你太忙没时间禪坐,那你有时间呼吸吗?禪坐就是你的呼吸,为什麼你有时间呼吸而没时间禪坐呢?呼吸对人们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视法的修习对你的生命而言,非常重要的话,那麼,你就会觉得呼吸和修习法是同等重要的。
 


 

《017》什么是法?无一不是。

 

《018》 佛法如何教示正确的生活方式呢?它告诉我们如何生活。「法」有许多示现的方式—在石头、在树木、甚至就在你面前。它是一种非语言文字的教导。因此,静下你的心来,学习如何观察,你会发现,此时此地,一切的佛法一直显现着,而你,何时、何地才要开始观察呢?

 

《019》 首先,你会以你的思想来理解「法」。如果你开始了解「法」,就会去实践「法」;如果你实践「法」,就会开始见到「法」;而当你见到「法」时,你就是「法」了;而且,你已拥有佛陀的喜悦。

 

《020》 「法」必须籍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然后徹见哪些是真实的,而哪些不是;哪些是平衡的,而哪些不是。

 

《021》 只有一种魔术是真实的,那就是「法」的魔术。其他任何的魔术就好像纸牌游戏的幻觉一般,会干扰真正的游戏—我们跟人类生命、生、死和解脱的关系。

 

《022》 无论你做什么,都使它成为「法」。如果你觉得哪儿不太对劲儿,就向内观照。如果你知道是错误的,而又继续做,这就是烦恼(杂染)了。你应当诚心礼敬「法」,而不要让「法」礼敬你。

 

《023》 想找到一个闻法、念法、实践法、达到法、而且见法的人,世间鲜矣。

 

《024》 不论什么时候和地域,整个「法」的修习终归到「空无」境地的完成。这是舍离的境地、空的境地、放下重担的境地;这就是结束。

《025》 「法」并非遥不可及,它一直与我们同在。「法」不是关乎天上的天使或诸如此类的事,它是关乎我们的,关乎当下我们在做什么。观照你自己,有时快乐,有时痛苦,有时舒服,有时疼痛…….,这就是「法」。你看到了吗?要明了这个「法」,你必须去阅读自己的经验。

 

《026》 佛陀要我们去接触「法」,可是,人们却只接触到文字---书籍和经典。这只是接触到[关于]法的,而不是接触到我们的伟大导师所教的「真实」的法。如果他们只做到这点的话,怎能说他们修行正确而适当呢?他们还差得远呢!

 

《027》 当你听闻「法」时候,你必须辟开你的心,将自己专主于中心。不要试图去保留你所听到的或煞费苦心地去保存记忆中的任何事。只要让「法」在它显露时流入你的心中,并且让自己在当下继续为「法」保持开阔的心胸。可以保留的,将会保留下来,它会自然发生,而不是透过任何奋斗而得来。

 

《028》 同样的道理,在你解释「法」的时候,必须不强迫你自己。「法」应该自己发生,应该从此刻当下自然地流入。人们的接受能力各个不相同,当你们达到同一个层次时,「法」就发生了,「法」就流入了。佛陀有能力知道众生根性和接受能力,他使用这种自然的教导方法,并不是因为他拥有任何超人的教导能力,而是他对前来见他的人的性灵需求非常敏锐,因此,他便随机说教。

 

《029》 如果你正念的话,一切都会是「法」的。当我们看到动物在逃避危险时,我们会了解,其实牠们就跟我们一样!也会懂得逃避痛苦,寻求快乐。牠们也会恐惧,牠们对生命的恐惧就跟我们的一样。一旦我们如实来看时,我们会了解,其实所有的生物跟我们并无两样。我们同是生、老、病和死的朋友。


“何来阿姜 查”语录 (心)心 

《030》只有一部书值得一读,那就是—心。 

《031》佛陀教导我们,在我们的修行中,无论是什么东西使心忧虑不安,就赶它回家。是烦恼在忧虑,而不是心!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心和烦恼到底是什么。只要是我们所不悦的,我们就不想和它有任何瓜葛。我们的生活方式并不难,难是难在于不满足,不妥协。我们的烦恼才是真正的障碍。 

《032》世间正处于一个炽热的状态,随着这炽热的世界,心从喜欢变为不喜欢。假使我们能够学习使心平静下来,这将是对世间最大的贡献。 

《033》假如你的心是欢悦的,那么你在任何地方都会是快乐的。当智慧在你内心中觉醒时,不论你看那里,都会看到真理。真理就是如此,就好像当你学会了如何读书时,不论你走到哪儿,都一样可以读书。 
《034》如果你厌恶一个地方,你就会厌恶每一个地方。问题并不在外在的处所,而是在你里面的地方。 

《035》观照你的心吧!背负重担的人认为是得,而在旁观看的人却只看到负担。丢弃它们吧!舍弃它们,寻得轻安。

 《036》心原本是平静的,一离开这个平静,焦虑和烦恼便会立即生起。如果我们能徹见和了知这个烦恼,那么,心便能再次恢复平静。

 《037》佛教是心的宗教,如此而已。为了增长心而修行的人,就是修习佛法的人。

 《038》当光线微暗时,不容易看清房间角落上陈旧的蜘蛛网,不过,当光线很明亮时,就可以看见它们,乃至能够清除它们。当你的心充满光明时,就一样能够清楚地看见你的烦恼(杂染),然后把它们都清除干净。 

《039》强化心不像健身般只要动一动就好,而是将心带至一个「止」的状态,使心得到休息。

《040》人因看不见自己,所以他们造作种种恶的行为;他们不去看自己的心。当人要做坏事的时候,会先四处窥视,看有没有看见:「我母亲会不会看到?」「我先生会不会看到?」「孩子们会不会看到?」「我太太会不会看到?」如果四下无人注意,他们就立刻行动。这是在羞辱他们自己,他们说没有人在看,于是就在别人还未发现以前,赶紧将恶行完成。而他们自己呢?他们不就是在看的「人」吗?

《041》用你的「心」来听闻佛法,而不是用你的耳朵。 

《042》有些人和自己的烦恼挑战,而且也征服了它们,这就叫作「向内挑战」。那些向外征战的人,手持枪弹射杀他人,征服了别人后,又被人征服;征服他人是世间法。在「法」的修习里,我们不须去征服他人,相反地,却要去征服我们自己的心,耐心地对治我们所有的情绪。 

《043》雨从何而来的呢?它来自于地球上蒸发的污水,如尿液和你洗脚后泼出去的水。天空使污水转为清净、洁净的水,这不是很美妙吗?如果你让你的心去做的话,对于你的烦恼(杂染),它同样办得到。 

《044》佛陀说,无论他人有多善良或多邪恶,都只管衡量自己,而别去评论他人。佛陀僅是指点出方法,他说:「真理就是如此(法尔如是)。」当下,我们的心是否也是如此?

“何来阿姜 查”语录(无常)
 
《045》诸行(和合事物)是透过无常变迁而存在的,怎样也阻止不了它。只要想一想:你能只呼出而不吸入吗?这样感觉好吗?抑或你只吸进而不呼出?我们希望事物都恆常不变,可是那是没办法的,也绝对不可能。一旦吸进之后,就必须呼出,这是很自然的,不是吗?出生以后,我们会衰老,然后死亡,这是非常自然与平常的。这是因为和合事物(诸行)履行了它们的职责,也因为呼吸如此地交替,所以人类到今天仍然存在著。

 

《046》如果你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无常时,你的思想就会逐渐地释怀,你就不需想得太多了。不论任何念头何时生起,你只需说:「噢,又来了一个!」如此而已!

 

《047》任何忽略无常的言论,绝非圣者的言语。

 

《048》如果你真实而清楚地看见不稳定(无常),你将会见到稳定(常)。所谓的稳定(常)是:一切事物绝对是不稳定(无常)的,而且不会有其他意外。了解吗?只要懂得这么多,你就可以认识佛陀了,并且如法地尊敬佛陀。

 

《049》如果心试图告诉你,你已经证得须陀洹果,那就去顶礼一位须陀洹圣者,他会亲自告诉你,这一切都是不稳定(无常)的。如果你遇见一位斯陀含圣者,就去跟他顶礼。当他看见你时,他只会简单地对你说:「没有任何稳定(常)的事物!」如果有一位阿那含,就去顶礼他,他只会告诉你一件事:「不稳定(无常)!」如果遇上阿罗汉,也去跟他顶礼,他甚至会更肯定地说:「这一切更不稳定(无常)!」你会听到圣者的言语:「一切事物都是不稳定(无常)的,不要去执着任何事物!」

 

《050》有时,我到佛教古迹圣地去参观,有些地方已经龟裂了。也许我的朋友会说:「好可惜啊!是不是?都已龟裂了。」我会回答:「如果它们不毁坏的话,就不会有佛陀,也不会有法了。它们的毁坏,正是因为它符合了佛陀的教法。」

 

《051》「诸行」随它们的自然法则运行,不论我们哭或笑,它们仍旧义无反顾地复行它们的法则。然而没有任何科学的知识能够阻止这个事物的自然过程。也许你会去牙医,可是,即使整治了它们,它们终究会复行自然的法则。最后,连牙医自己都会有同样的问题;一切事物终究都会毁坏。

 

《052》我们可以执着什么为稳定(常)的吗?没有!除了感觉外,什么也没有。苦生起、暂留、然后消逝,接着快乐取代苦 — 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这些迷茫的人,却不停地继续追逐和握持感觉;感觉是虚假而变迁的。




 

《053》当那些不瞭解「法」的人做不良的行为时,他们会四处张望,确定没有人在看。可是,我们的业,却不时地在看著我们,我们从不曾真正地逃脱过任何事物。

 

《054》善行带来善果,恶行带来恶果,不要期待天神来帮助你,或天使和护法来保护你,或黄道吉日的协助。这些都不是真的,不要去相信它们。如果你相信它们的话,你就会痛苦。你将永远在期待好日子、好月份、好年头、天使或护法神,如此一来,你只会受苦而已。往你的行为和言语里看,往自己的「业」裡看。为善,会带来善;为恶,就会带来恶。

 

《055》透过正确的修行,会使你的旧「业」殆尽。了知事物是如何生起和消逝的,你便能够保持觉醒,让它们随自己的过程运行。譬如有两株树:如果你只替其中的一株下肥和浇水,而没有照顾另外一株的话,哪一株会成长,哪一株会乾枯,是毫无疑问的。

 

《056》你们有些人不辞千里的从欧洲、美国和其他遥远的地方来巴逢寺听法。想想你们得千里跋涉,并历经万般艰难才得至此地,而就在我们墙外的住家,却从不曾踏进这座墙,这会使你更能珍惜这份善业,是不是?

 

《057》当你做恶事时,是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藏的,就算别人没看见,你势必看得到你自己。即使躲入深洞里,你仍然找得到自己,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你做恶还可以逃脱。同样的道理,你为何看不到自己的清净呢?你要看到这一切——平静、烦扰、解脱、束缚;你们得自己看清这一切。


“何来阿姜 查”语录 (禪坐修习一) 

《058》如果你想等待未来佛,那就别修行。当他来到时,你大概得待到那时候与他见面吧!


《059》我曾听到别人说:「啊!今年对我不利。」「为什麼呢?」「因为我整年卧病在床,根本没办法修行。」啊!如果他们临死的时候都不修行,他们何时可以修行呢?当他们康復时,你想他们何时可以修行呢?你想他们会修行吗?才怪!他们只会耽溺在愉悦之中。如果他们痛苦,他们仍然不修行,而且迷失在其中。我不知道人们哪时候才会想要去修行。

 

《060》我已经将寺里的规矩定立下来了。别去违反现存的规矩,任何违犯的人,都不是一个带有真正动机要来修行的人。这样的人还希望要见著什麼?如果他不修行,纵使他就睡在我旁边,他看不到我;纵使他就睡在佛陀身边,也看不到佛陀。

 

《061》别以为光是闭着眼睛坐着就是修行,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赶快改变你的观念。所谓稳定的修行,是在每一个姿态中——不论行、住、坐、卧,都保持正念。起坐的时候,别认为你已结束禅坐,相反地,你只是改变姿势而已。假如你如此反观,你将拥有平静。不论你身在何处,你都将持续地具备这种修行的态度;你的内心将会拥有一种稳定的觉醒。

 

《062》「若不成正觉,血水皆枯竭,誓不起此座。」在书上读到这段话,也许会想亲身去经验一番。你可以照佛陀那样去做,可是,你却没有想到,你的车只是一部小车,而佛陀的车却其大无比。他能一气呵成,就你那部娇小玲珑的车子怎可能一次完成呢?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063》我到处跑,只为寻找修行禅坐的地方,我并没有觉察它已经在那儿了——我的心中。所有的禅坐,就在当下你的内心;当下的你,内心里就有生、老、病和死的存在。我四处追寻,直到几乎筋疲力竭而死——直到那一刻,当我停下来时,才发觉我一直在寻求的,就在自己的心中。

 

《064》我们不是为了见天堂而禅坐,而是为了要结束苦。

 

《065》不要去执着禅坐中的幻相和光芒——别随它们一齐起落。光芒有什么了不起?我的手电筒就有了。它无法免除我们的苦啊!

 

《066》没有了禅坐,你是既聋又盲的。要见着佛法并不容易,你必须禅坐才能见到你从来未见过的事物。你生来就是一位老师吗?不,你必须先学习在行。唯有当我们尝过柠檬后,才会知道它是酸的。

 

《067》当你在坐禅的时候,对每一个前来的念头说:「这不干我的事!」

 

《068》懒惰时,我们也应该要修行,而不是只在精力充沛或情绪好的时候才修行,这才是依循佛陀教导的修行。照着我们自己的方法的话,我们只会觉得舒服时才修行。如此一来,我们如何能有成就呢?假如我们照着自己的想法修行,我们又何时方能斩除烦恼之流呢?

 

《069》无论我们做什么,都应该亲自去体会,光读书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时光飞逝,仍见不到自己。认识修行就是,为了明了而修行。

 

《070》空想修行,犹如痴人捕影,而失其实。

 

《071》没错,禅坐有很多法门,不过,它们最后都回归到一点让一切随其本然。迈向清凉之地而远离斗争,为何不试一试呢?

 

《072》当初,只有几年修行经验的我,根本无法信任自己。可是,随着经验的累积,我学会信任自己的心。一旦有了这种深切的了解,不论任何事发生,都能顺其自然。于是,一切事物到最后,不过只是生、灭罢了。你将达到一个心知道该怎么做的境界。

 

《073》在禅坐当中,事实上,陷于平静里比卡在烦扰中还糟,因为,卡在烦恼中至少还会想逃脱,然而,在平静中,你却只会乐于其中,没有任何进展。当极喜、清明的状态从内观中生起时,千万别去执着它们。

 

《074》禅坐是关于心和心的感觉,而不是一件必须追求和挣扎的东西。呼吸在工作时仍然会照常运作,自然自会照料其过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觉知,并且向内去清楚地观照。禅坐就是如此。

 

《075》掉举是不正确的修行,也等同行尸走肉。问问你自己,当你死的时候,你是不是还有时间修行呢?不断的问你自己:「我何时会死?」假使我们如此思维(观),心在每一刻都保持警觉,专注就会一直现前,于是正念便会自然随至,智慧也将会生起——很清楚地看清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正念会守护心,以致当感觉生起时,心都不时觉知。要有正念就是要镇定,要镇定就必须留心。如果我们留心的话,我们就是修行得正确了。
 


何来阿姜 查”语录 (禪坐修习二) 

《076》修行基础的第一要点是:诚实、正直;第二:要留意恶行;第三:内心要谦虚,要出离并少欲知足。如果我们喜于寡言、满足一切,我们就会看见自己,也不会受到干扰。心将会具备戒、定和慧的基础。

 

《077》起初,你会赶着要前进,赶着要回来,也赶着要停止。只要继续不断地这样修行,直到你达到不前、不后,也不是停止的境地!一切都结束了,既没有停止,也没有前进,更没有退后,一切便都结束了。你会在当下发觉,实际上,真的什么也没有。

 

《078》切记!你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是以欲望来禅坐,而是以放下。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永远也找不到的。

 

《079》心灵之道是相当容易的,不需要详细地说明。放下爱恨,然后顺其自然。在我个人的修行中,我就是这样做的。

 

《080》问错误的问题,表示你仍然陷于疑惑中,如果谈论修行能帮助思维(观),那谈没关系,可是,要看见真理,就得全靠你自己了。

 

《081》我们修行是为了要学习放下,而不是要增长我们的执着。觉悟是在你停止希求事物是出现的。

 

《082》如果你有时间保持正念的话,你就会有时间禅坐。

 

《083》最近有人问我:「我们在禅坐时,如果有各种事物在心中生起时,我们应该去审视它或只去觉知就好?」如果你看见一位你不认识的人经过,你可能会好奇:「那是谁?」「他要去哪里呢?」「他在干什么?」可是,如果你认识这个人,那么,只要觉知他经过就够了。

 

《084》修行中的欲望,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敌人。是朋友的话,它会使我们想要修行,想要开悟,想要结束痛苦。但是,不停地欲求仍未生起的境界,或希望事物能有所不同,只会造成更多的痛苦,这就是欲望会成为你的敌人的时候。最后,我们必须学习去放下我们的欲望——即使是觉悟的欲望。惟有如此,我们才会解脱。

 

《085》有一次,有人问阿姜 查关于他教导禅坐的方法:「您是否用每日面谈方法,来审视一个人的心境?」阿姜 查回答说:「在这里,我教导弟子们去审视自己的心境,去和他们自己面谈。也许一位比丘今天生气了,或许他心中有些欲望,我不知道,可是,他自己应该知道,他不须跑来问我,对不对?」

 

《086》我们的生命是种种元素的集合体。我们利用世俗(世相)来说明事物,但,我们却反去执着世俗(世相),然后认为它们是真实的事物。例如:人与事物的名字是被付予的,我们可以回到还未被付予名字之前的刚开始,然后叫男人「女人」,叫女人「男人」,有什么差别吗?可是,今天我们却去执着名字和概念,所以我们才会有性别的斗争和其他的战争。禅坐为的是看透所有这一切,然后,我们才可以达到无为,并安住于平静,而非斗争。

 

《087》有些人是因信仰而进入出家生活,但后来却毁谤佛陀的教法。他们的知识较高,但却拒绝正确地修行。事实上,那些真正修行的人,今日鲜矣。

 

《088》理论和实践——前者认识草药的名称,后者则亲自去寻找它,利用它。

 

《089》声音——你喜欢鸟鸣声却厌恶车子的吵杂声;你害怕人群和噪音却喜欢在森林里独处。放下声音吧!放下声音去注意「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你的修行。

 

《090》一位刚出家的沙彌问阿姜 查,对那些刚开始禅修的人,他的建议是什么。「就跟那些已经修禅很久的人一样」他回答道。而那是什么呢?他说:「继续保持下去。」

 

《091》有人说,佛陀的教法很正确,但却不可能在社会里实践。他们说:「我还年轻,所以没机会修行,可是,当我年老时,我会去修行的。但你会说:「我还年轻,所以没时间吃饭;但当我年老时,我再去吃饭」吗?如果我用一根着火的棍子刺你的话,你会说:「没错,我很痛苦,可是,因为我在这社会里,所以无法逃脱」吗?

 
《092》戒、定和慧共同形成了佛教修行的核心。戒,使身体和言语保持清净,而身体则是心的住所,因此,修行是具有戒之道、定之道和慧之道的。就如同一块木头分成三段一样,但实际上却是同样木头。如果我们要抛掉身体和言语来修行,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必须和身体及言语一道修行。因此,事实上,戒、定和慧是个一起运作的和谐共同体。

“何来阿姜 查”语录 (无我) 
 
《093》一位虔诚的年老妇女从邻省出发,开始她的朝圣之旅。他跟阿姜 查说,她只能停留短暂的时间,她必须回去照顾她的孙子;此外,因为她已经是位年老的妇女,所以她请问阿姜 查,是否可以给她做个简短的开示。於是,阿姜 查便非常强硬地答道:「嘿,听著!当下没有任何人存在,如此而已!没有主人、没有人年老、没有人年轻、没有人可以好或坏、虚弱或强壮,如此而已──只是自然的种种元素在运行罢了,一切皆空。没有人生,也没有人死!那些说生说死的人,是在说无知的童言。在心的语言裡,法的语言裡,没有生和死这档事。」

 

《094》教法的实际基础,就是视自我为空的。可是,有人学习「法」,却是来增长他们的我见,所以他们才不想去经验痛苦和困难,而希望一切都舒舒适适的。他们也许会想要超越苦,可是,如果还有一个自我存在的话,他们何时才办得到呢?

 

《095》一旦你瞭解之后,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而且既单纯又直接。当快乐生起时,理解它们是空的;当不快乐生起时,视它们是非你所有的、会消逝离去的。不要和它们有牵连,认为它们就是你,抑或视你自己为它们的主人。你认为木瓜树是你的,那麼,当它被砍下来时,为何你不会觉得被伤害了呢?如果你能明瞭这点,心就会平衡。一旦心平衡时,这就是正确之道──佛陀的正确教法,也就是导致解脱的教法。

 

《096》人们不去学习超越善、恶,其实这才是他们应该学习的。他们说:「我要成为这样,我要成为那样。」可是,他们却不说:「我什么都不做,因为事实上,根本没有『我』存在。」这点是他们所不学的。

 

《097》一旦你了解无我时,那么,生命的重担便消失了。你会和世界和平共处。当我们看透自我时,就不会再去执着快乐,而且能真正地快乐。学习以不挣扎来放下、单纯地放下,还原你的本然——没有握持、没有执着,坦然自在。

 

《098》所有的身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成。当它们聚集而成身体时,我们就称它是女的,男的,并给它命名等等,以便使彼此更容易确认。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存有,有的只是地、水、火、风而已。所以,别过度兴奋或被它所迷惑;如果你真正地往内仔细看的话,你将找不到任何人存在。

《099》问:什麼是平静?

答:什麼是烦恼?平静就是烦恼止熄。

 《100》平静是在我们内心裡的烦恼和痛苦中找到的,而不是在森林或山顶,更不是经由老师的传授。在你经验苦的地方,一样可以从苦中找到自在(解脱)。试图逃避苦,实际上是在朝向苦。

《101》如果你放下一点点,就会拥有些微的平静;如果你放下的很多,就会拥有很多平静;如果你完全放下,你就会拥有完整的平静。

 

《102》事实上,在真理中,并没有人类,不论我们是什么,都只是外相的范畴。可是,如果我们超越外相,并看见真理的话,我们会了解,其实并没有任何事物存在,有的只是宇宙的特质——起初生起,中间变迁,最后消逝,如此而已。假如我们视一切事物都是如此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问题生起;如果我们了解这点,我们就会拥有喜悦和平静。

 

《103》不论是旅行或住在一个地方,都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是无法在山里或洞穴中找到平静的。即使你走到佛陀觉悟的地方,也无法更接近真理。

 

《104》往自己以外看,是比较和分别,这样是找不到快乐的。如果你花时间去寻求一个完美的人或完美的老师也一样找不到平静。佛陀告诉我们去看「法」——真理,而不是去看别人。

 

《105》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栋砖瓦、木造的房子,可是,佛陀告诉我们,这种房子并非我们真正的归属,它只是世俗的家,会追随着世间的法则。我们真正的归属,就是内心的平静。

 

《106》这森林是宁静的,但为何你无法平静呢?因为你去执着造成你烦恼的事物。让自然教导你,听到鸟鸣声,然后放下。如果你认识自然(本然),你就会认识「法」;如果你认识「法」,你就会认识自然(本然)。

 

《107》寻找平静就如同寻找一只有胡须的乌龟,你是找不到的。但是,当你的心成熟时,平静自然会来找你。

 

《108》戒、定和慧一起促成了「道」,可是,这个「道」还不是真正的教导,也不是老师真正所要的,但,又只有「道」才能将你带到目的地。比如说:你走在曼谷到巴逢寺的路上,路对你的旅行而言是必要的,可是,你是在寻找巴逢寺——你是在找寺院而不是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戒、定和慧是佛陀真理的外表,但是,它是导引我们到达这个真理的道路。当你增长了这三个因素时,其结果是最完美的平静。
 


“何来阿姜 查”语录 (苦) 
 
《109》苦有两种:导致更痛苦的苦和导致苦止熄的苦。前者是执著片刻的快乐和厌恶不快乐的苦──人类日復一日不断地挣扎。后者是来自自己全然地去经验不断变迁的经验──快乐、痛苦、愉悦和瞋怒的苦──没有恐惧或退失。我们所经验的苦,会导致内心的无畏和平静。

 

《110》我们想走易行道,可是,如果没有苦,就不会有智慧啊!要等到智慧成熟,你在修行中至少要痛苦三次。

 

《111》我们不是为了吃得好、睡得好,养尊处优而出家,而是为了认识苦:

                      ──如何接受它……

                      ──如何去除它……

                      ──如何不造作它。

                      因此,别去做会造成苦的事,例如:沉溺在贪之中,否则它永远不会离开你。

 

《112》实际上,快乐是痛苦的伪装,可是在这种细微的形态里,你看不见它。如果你执着快乐时,就如同执着痛苦一样,但是,你并没有察觉到。当你执取快乐时,要丢弃它本有的苦性是不可能的;它们是如此的不可分离。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认识苦,将苦视为快乐里所具有的伤害;视它们(苦与乐)为平等的。因此,小心!当快乐生起时,不得意忘形;当痛苦生起时,不要沮丧,别让自己迷失在其中,视它们同具有同等的价值。

 

《113》当苦生起时,要了解,其实并没有一位受者。如果你认为苦是你的,快乐是你的,你便无法找到平静。

 

《114》受苦的人相继的会得到智慧。如果我们不受苦,我们就不会去思惟;如果我们不去思惟,智慧就不会生起;没有了智慧,我们便懵懂无知;无知的话,我们就无法解脱痛苦——事情就是如此。因此,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必须训练及忍耐。当我们反观世间时,就不会如已往般地恐惧了。佛陀并不是在世间之外觉悟的,而是在这世间内。

 

《115》感官耽溺的和自我的苦行是佛陀所不鼓励的两种道,因为这不过是快乐和痛苦罢了。我们以为自己已从痛苦中自我解脱了,但却不然;我们只是在执取乐。假使我们执取乐,我们就会再次受苦。事情就是这样,可是人们却不以为然。

 

《116》人在一个地方受了苦,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当苦在那儿生起时,他们又再逃避。他们认为他们是在逃避苦,但却不然;苦追随着他们。他们带着苦到处跑,却一点也不知道。如果我们不知苦,就无法知道苦的起因;如果我们不知苦的起因,那么,我们就不知苦的熄灭。如此一来,我们便无处可逃。

 

《117》今日的学生,拥有的知识远多于以前的学生,他们供需不虞,一切都更方便了。可是,却比以前拥有更多的痛苦和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118》不要做菩萨,不要做阿罗汉,什么都别做。如果你是菩萨,你会痛苦;如果你是阿罗汉,你会痛苦;如果你是任何什么的话,你必定痛苦。

 

《119》因为欲望,所以爱和恨都是苦;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在恐惧中,你又如何能快乐地生活呢?

 

《120》当你生气时,觉得好或不好呢?如果感觉很不好的话,那为何不将它丢掉呢?为何还费事去保留它呢?如果你去执着这类东西的话,你怎能说你很有智慧和聪明呢?有时候,心甚至能造成全家争吵起来,或使你彻夜啼哭。然而,我们却继续生气受苦。如果你看见瞋怒之苦,那么,就将他丢掉。如果你不丢掉它,它们会无止尽地继续造就苦,毫无暂停的机会;世间的不圆满就是如此。如果我们了解它的本然的话,就能够解决问题了。

 

《121》有一位妇女想知道该如何处理瞋怒。我问她当瞋怒生起时,那瞋怒是谁的,她说,那是她的。如果真的是她的瞋怒,那么,她就应该有能力去叫它离开,是不是?可是,事实上,瞋怒并不是她所能使唤的。将瞋怒执取成个人所拥有的,会造成苦。如果瞋怒真的属于我们的,它就必须服从我们;如果它不服从我们,就表示它只是个骗局;不要被它给骗了!不论心快乐或悲伤,不要为它所骗,这都只不过是骗局罢了。
 

《122》如果你在不稳定(无常)中看见稳定(常),你就必定受苦。

 

《123》佛陀一直都在教导着,要自己去领会。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愉悦也有悲痛,它们一直都存在。当你了解快乐与悲伤的本然时,你就会看到佛、看到法。佛陀和它们是同在的。

 

《124》如果我们将快乐和痛苦一起思维(观)的话,我们会了解,它们是平等的,就如同冷和热一样。火的热度能够烧死我们,然而,冰的冷度也一样可以冻死我们,两者都不好。快乐和痛苦的道理也是一样。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快乐,而没有人追求痛苦。涅磐是没有欲望的,在涅磐里,是没有想要快乐或想要痛苦,也没有想要解脱快乐和痛苦,有的只是平静。


“何来阿姜 查”语录 (老师) 
 
《125》你是你自己的老师,寻找老师是无法解决你自己的问题。审视你自己去寻真理──真理在裡面而不在外面。认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126》我有一位老师吃东西非常快,吃饭时还弄出很大的声音来,然而,他却叫我们要慢慢地,正念地吃。我通常会观察他而且非常的生气。我痛苦,而他却不然!我看的是外表。后来,我才学习到:有些人车开得非常快,但却很小心;有些人开得很慢,却常发生车祸。不要去执著条规和外相。如果你最多以百分之十的时间来看他人,而以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看自己,你的修行还算可以。

 

《127》徒弟是很难教的。有些知道却不去实践,有些不知道也不会设法去理解,对他们我真不知该怎麼办。为何人们会有这种心态呢?愚痴不好,可是,纵使告诉他们,他们仍然听不进去。在他们的修行中,充满了疑惑,而且总是在怀疑。他们想要达到涅槃,却不想实践「道」,真令人困扰。当我叫他们禪坐时,他们害怕,如果不是害怕的话,就只会打瞌睡。绝大部份,他们都喜欢做我不教他们的事;这就是身为一位老师的痛楚。

 

《128》如果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看透佛陀教导的真理,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当我们对教导有所了解时,就只须做我们所需之事。可是,人们之所以难教,是因为他们不接受教导,而且还和老师及其教导反驳。在老师的面前,他们举止会好一点,但在他背后时,他们却变得跟小偷一样!人真是难教。

 

《129》我并没有教我的弟子懒散地生活和修行,可是,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就是这样。当警察在时,他们便很守规矩。当警察问有没有小偷时,当然,他们都说没有,他们一个都没看到。可是,一旦警察一走,他们又故态复萌。佛陀的时代就已经这样了。因此,只要看着你自己就好,不要去注意他人做什么。

 

《130》真正的老师只谈舍弃和除去自我的修行之困难。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放弃老师。让他引导你,因为,你们很容易会忘失「道」。

 

《131》你对老师的质疑能够帮助你。从你的老师那儿撷取好的,并觉察你自己的修行。智慧是要你自己去观察和增长的。

 

《132》别因为老师说水果和甜、很可口就一味地相信他。自己亲自尝尝看,如此一来,所有的疑惑就会消失了。

 

《133》老师是指引出「道」的方向的人,听了老师的教导之后,不论我们是否亲自修行来走这条「道路」,以及因此而得到修行成果,则是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事。

 

《134》有时侯,教育是件很困难的工作。老师就像一个人们丢弃他们的挫折和问题的垃圾桶。你教的人愈多,就会有更多的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教育是一种修习佛法最好的方法,那些教育的人,在耐心和理解中成长。

 

《135》老师并不能够真正的解除我们的困难,他只是一个根源,使我们能去审视「道」,但却不能使「道」明晰可见。实际上,他所说的并不值得听。佛陀从来没有赞许去相信他人。我们必须相信我们自己。这很困难,没错,但事实就是如此。我们向外看,却不曾真正地看见。我们必须下定决心要实际地修行。疑惑是不会因询问他人而消失的。而是要透过自己不断地修行。


“何来阿姜 查”语录 (领悟与智慧) 
 
《136》除了你自己的领悟外,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可以使你解脱。
 

《137》一个狂人和一位阿罗汉二者皆例嘴而笑,但是,阿罗汉知道为什麼,而狂人却不知道。
 

《138》一个聪明的人看他人,是以智慧来看,而非愚痴。如果我们以智慧来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可是,如果我们以愚痴来看的话,我们只会找到他人的过失。
 

《139》今日人们的真正问题在于,他们知道,却不去实践。如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而不去实践,那是另一回事,可是,如果他们已经知道了,而仍不去实践,那问题在哪里?

 

《140》外在的经典研究并不重要,当然,佛法的书籍是正确的,可是,它们却不尽正确。它们无法给予你正确的知见。看到「瞋怒」这个字眼跟经验瞋怒是不一样的。唯有亲身体验才能够带给你真实的信心。

 
《141》如果你以真实的内观来看待事物,那么,你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会有黏着。它们(快乐与不快乐)来,你看到它们,但却不会去执着。它们来,然后逝去,纵使是最糟的烦恼(杂染)生起,例如:贪和瞋,你都会有足够的智慧,能看到它们的无常性,而让它们消失无磫。如果你起了反应,例如:喜欢或不喜欢,那不是智慧,你只是在为自己制造更多的痛苦而已。
 

《142》当我们知道真理时,我们会成为一位不需要想太多的人,而变成一位有智慧的人。如果我们不明了,我们的思考就会比智慧还多,乃至完全没有智慧。很多的思考而没有智慧是极痛苦的。
 

《143》这些日子,人们不寻找真理,他们读书只是为了找到能够生活、养家和照顾自己的知识,如此而已。对他们而言,聪明比智慧还来得重要。

“何来阿姜 查”语录 (戒德) 


《144》小心,仔细地观察我们的戒。戒,就是惭愧心。我们所感到疑惑的,就不该去做或说,这就是戒。所谓清净,就是超越一切的疑惑。

 

《145》修行有两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戒德、戒律的增长构成基础,目地是为了将快乐、和谐带入人们中。第二个层次是以解脱为唯一目标的法的修习。这种解脱是智慧与慈悲的根源,也是佛陀教法的真实动机。明瞭这两层次才是真正的修行基础。

 

《146》戒,是在我们内心裡增长的「法」的父母,它也提供了心一个正确的培养和导引。

 

《147》戒,是和谐世间的基础,使人们可以真正地活得像人一样,而不像动物。增长戒德是在于我们的修行之心。遵守戒律,长养慈悲以及去尊敬一切生命。对你的行为和言语保持正念,利用戒德使你的生活朴实和清净。以戒做为你所为一切的基础,如此一来,你的心就会变得慈悲、清明和宁静。在这种环境下,禅坐会很容易成长。

 

《148》照料你的戒,要像园丁照顾他的花木一样。不要去执着大或小、重要或不重要。有些人想走捷径,所以他们说:「忘掉定吧!我们直接如观;忘掉戒吧!我们从定开始。」我们对于执着有这么多的理由。

 

《149》正精进和戒并不是在于你外表的所为,而是不间断地持续你内在的觉醒与收摄。因此,布施罢!如果以善的动机布施的话,能带给自己和他人的快乐。可是,为了使布施清净,戒必须是布施的根本。

 

《150》佛陀教导我们要止恶、行善,然后清净自己。那么,我们的修行就是要去除那些无意义的,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在你的心中,仍然有任何恶的或缺失吗?当然有!那又为何不去清扫那栋房子呢?但是,真实的修行不仅只是除去那些恶的,长养善的,这只不过是修行的一部分而已。到最后,我们必须超越善和恶。最后会有一个包容一切的解脱,和一个来自爱与智慧自然流露的无欲之心。

 

《151》我们必须从我们所处的当下开始,直截了当。当前两个阶段——戒德和正见,圆满之后,第三阶段的根除烦恼(杂染)会不假思考地自然发生。有了光之后,就不需去担心如何解除黑暗,也不需去疑问黑暗到了哪里去了。我们只需知道有光就好了。

 

《152》遵循戒律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遵守老师给予我们的规矩。第二层次的产生是:我们本身去遵守它们。但是,对于那最高层次的人而言——圣者,是不需要去想戒律和对错的。这种真正的戒德,是来自打从内心的认知四圣谛和所做所为都是发自这种理解所得来的。

 

《153》有些出家人还俗去枪弹每日在他们中穿梭的前线。他们比较喜欢这样,而且真的想去。危机在他们四周潜伏,然而,他们仍然喜欢死于枪弹之下,但却没有任何人想为增长戒德而死。这真令人惊讶,不是吗?
 
  
“何来阿姜 查”语录 (杂品一)
 
《154》阿姜 查有一位弟子的膝盖有问题,只能透过外科手术来矫正。虽然医生保证他的膝盖几个星期就能痊癒,但是,几个月过后,却仍然没有完全痊癒。当他再次见到阿姜 查时,他对阿姜 查抱怨说:「他们说不需要这麼久的,所以不应该如此才对呀!」阿姜 查於是笑著说:「如果不应该如此的话,就不会如此啊!」 
 

《155》如果有人给你一条既大又黄,又甜又香的香蕉,可是,却是有毒的,你会去吃它吗?不会,那麼,当佛陀告诉我们感官的快乐是有「毒」的时,我们为何还去「吃」它呢?

 

《156》彻见你的烦恼吧!。认识它如认识一条有毒的眼镜蛇。因为你知道眼镜蛇会致你於死地,所以你不会去抓牠。去彻见有害事物的害处,及有益的事物的益处。

 

《157》我们总是不满足。有一颗甜的水果,我们想要酸的;有一颗酸的水果,我们却想要甜的。

 

《158》如果你的口袋里有臭的东西,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很臭,所以,请别说是地方的错。

 

《159》今日的东方佛教就好像一棵看起来雄伟的大树,但却只能生出小的果实。西方的佛教犹如一株小树,仍结不出果实,不过却有结出大而甜美的果实的潜能。

 

《160》现代的人想得太多,也有太多诱人的事物使他们感兴趣,但它们却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导引出真实的圆满。

 

《161》酒不会因为你称它作「香水」就变成香水,知道吧!但你们这些人,在你想喝酒是,就说那是香水,然后就去喝了。你们一定疯了!

 

《162》他们总是向外看——看人、看事物。例如:他们看到这栋礼堂就说:「哗,好大啊!」事实上它并不大,不论它看起来是大是小,都只是来自你对它的概念罢了!实际上,这栋讲堂只是如此;非大也非小,可是,人们一直都在追随他们的感觉,忙于到处看,并且对他们所看到的都有意见,所以没有时间去看他们自己。

 

《163》有些人对修行起了无聊厌烦和疲惫的心,所以懈怠了。他们似乎无法将「法」牢记于心。然而,如果你骂他们的话,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有些人可能在他们有生之年都会记得,而且绝不会忘记。可是,说到佛陀的教导,他告诉我们要自制、要收摄、要精进不断修行,他们为何一直把这些事情给忘了呢?为何人们不能把这些事情紧记于心呢?

 

《164》认为我们比他人好是不对的,认为我们与他人是平等的,也不对,认为我们比他人差,也不对。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比别人好,骄慢心就会生起;如果我们认为我们与别人是平等的,我们会在应当的时间里忘失尊重和谦虚。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比别人差,就会沮丧,并认为我们不如人,或是不好的征兆下出生的。将这一切都放下吧!

 

《165》我们必须学习去放下有为法,并且试着不去反抗或抵抗。然而,我们却去恳求它们来顺从我们的欲求。我们寻求各种方法安排它们或跟他们谈条件。如果身体生病,处于病痛当中,我们会不希望如此,所以便去找种种的经典来诵;我们不希望身体处于病痛中,而希望控制它。这些经典于是成为一些神秘的典礼仪式,使我们更陷于执着之中。这都是因为我们诵这些经典,为的只是延寿罢了,事实上,佛陀给予我们这些教导,为的是要协助我们认识身体的真相,使我们能够放下和舍弃我们的身体,可是,到最后,我们诵经却增加了我们的愚痴。

 

《166》认识你自己的身体和心,少欲知足,不要去执着教法,也不要去握持情绪。

 

《167》有些人害怕布施,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他们会被利用或受到压抑。在长养布施当中,我们只压抑我们的贪念与执着。这样做会使我们的真实本然自然流露,并且变得更轻安,更自在。

 

《168》如果你在你的邻居家里将手伸出去去捉火的话,火是热的;如果你在自己家里伸手去捉火的话,火也是热的,因此,无论如何或无论在哪里,都不要去握持任何会烧伤手的东西。

 

《169》外面的人也许会说我们疯了,才会在森林里,坐得跟佛像一样,可是,他们又是如何的生活?他们笑、他们哭,如此看来,谁才是疯子?

 

《170》阿姜 查除了教导弟子外,还会制造一些一般环境和特殊情况,使他们能对自己有些认识,来训练他们。他会说诸如:「我所教导你们的,你们也许只了解百分之十五。」或「他只出家五年,所以他只了解百分之五。」的话。一位新进比丘后来回答说:「这么说,我已经在这一年,所以我明了了百分之一。」阿姜 查回答:「不,前四年你一无所知,到了第五年,你才有百分之五的理解。」


“何来阿姜 查”语录 (杂品二) 

 

《171》有一次阿姜 查问他的一位弟子,他是否曾想还俗,他是否终身为僧。那位弟子说,这个问题很难,虽然他并不打算还俗,可是,他并无法很确定他永远不会。他说,他的想法似乎毫无意义。阿姜 查于是回答:「真正毫无意义的是真实的佛法。」

 

《172》当有人问阿姜 查,身为一个佛教国家的泰国,为何犯罪率这么高,仰或印度为何如此混乱。他说:「这些犯罪的人都不是佛教徒,也不是佛教在做的。这些都是人类所为,佛陀从不曾教过我们这些事。」
 

《173》曾经有人问阿姜 查,他是否是阿罗汉。阿姜 查回答:「我像森林里的一棵树,鸟儿来树里,在树枝上栖息和吃它的果实。对鸟儿而言,果实也许是甜的或酸的。可是,树本身并不知道,不管鸟儿说是甜的或酸的都无妨,但从树的观点来看,这都不过是鸟儿的唠叨罢了。」

 

《174》有人说:「我能够审视心中的欲望和瞋恚,但,要观察到愚痴很困难。」阿姜 查回答说:「你骑在一匹马上,却问马在哪里?」

 

《175》有些人是因为信仰而来出家,但后来却毁谤佛陀的教法。他们对自己并没有比较了解。今日真正修行的人非常少,因为有太多障碍必须去克服。可是,如果它是恶的,就让它死去;如果它不死去,就使它成为善的。

 

《176》你说你一心一意的爱你的女朋友,试把她的里面往外翻,再来看你还多爱她。仰或当你的爱人没有和你在一起时,如果你非常想她,为何不请她寄一瓶她的粪便给你,如此一来,只要你一想起她的时候,你就可以打开瓶子闻一闻,很恶心对不对?那你爱的又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使你看到一位留有吸引人的指甲的女人走过来,或你在空气中闻到她的香水味时,心就跳得像一部捣米器一样?那是什么能量呢?它们拉你并把你吸进去,使你陷于其中,但你却没有真正地去反抗,对不对?到最后,你必须为此付出代价,知道吗?

 

《177》有一天,阿姜 查走到一枝躺在路中的粗重树枝前,他想把它移开,于是便叫他的弟子去抬一端,他抬另一端。当他们抬起来要扔出去时,他看着弟子说:「重吗?」当他们把它扔进森林里之后,他再次问:「现在,还重吗?」阿姜 查就是如此地教导他的弟子在他们所说的一切或所做的一切中看见「法」。如此一来,他证实了「放下」的利益。

 

《178》阿姜 查的一位弟子正将录音机的插头拔出来,还没有完全拔出时,不小心触碰到插头的铁片。他被电击了一下,立刻将插头扔掉。阿姜 查知道了,为了不要失去一个教导「法」的机会,他很快地说:「噢!你为什么能够如此轻易地放下它?是谁叫你放下的呢?」

 

《179》耶诞节到了,西方僧侣们于是决定要庆祝一番。他们邀请了阿姜 查和一些在家信徒来共襄盛举。这些在家信徒都非常生气,而且难以置信。他们问,为何佛教徒在庆祝耶诞节呢?阿姜 查于是给了一篇关于宗教的开示,他说:「只要我们了解基督教教导人们去为善、弃恶,跟佛教一样,那问题在哪里呢?不过,有人因为庆祝耶诞节的主意而不快乐,我们可以改善呀!我们不叫它耶诞节,而称它做「耶佛节」。任何启发我们,使我们看到真相,并教我们为善,就是正确的修行。只要你满意,给它什么名字都可以。」

 

《180》有一段时间,来自寮国和高棉的难民涌入泰国,有很多慈善机构都来协助救难。因为这点,使到一些西方僧侣认为,当其他宗教机构正致力于减轻难民的困境时,佛教的僧侣却坐在森林里是不对的。因此,他们前去向阿姜 查表示他们的关切,以下就是阿姜 查的回答:「协助难民营是很好,而且我们人类的职责的确是要去互相协助的。但是,以我们的愚痴行为来引导他人,那只能算是治疗。任何人都可以出去捐赠衣服和钉帐篷,可是,有多少人可以来森林里打坐,来认识他们自己的心呢?只要我们仍不知该如何给人类的心「穿衣」和「喂食」一天,在这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永远会有难民的问题。」

 

《181》阿姜 查听到他的一位弟子在诵心经,当他结束后,阿姜 查说:「无空亦无菩萨。」他于是问:「那经从何来?」弟子回答:「据说是佛陀说的。」阿姜 查说:「可是没有佛陀啊!」后来他说:「心经是在谈甚深的智慧,超越一切的世俗。没有了它们(世俗),我们哪还能教导他人呢?对事物而言,我们必须给它名字,不是吗?」

 

《182》要成为圣者,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经历变迁,直到只剩下身体存在。心完全改变,但身依然存在。热、冷、痛、病跟以往一样存在。可是,心已经改变,而今,它以真理的眼光,徹见生、老、病和死。

 

《183》有人曾请阿姜 查谈一谈开悟,以及他是否能描述他自己的领悟?再每个人都很急切地等待要听他回答的情况下,他说:「觉悟并不难了解,只要拿一根香焦放入你的嘴中,如此一来,你就会知道它的味道了。你必须修行方能经验觉悟,而且要不屈不挠。如果觉悟很容易的话,每个人都在做了。我八岁就开始进出寺院,出家也有四十多年了,但是你们竟想打坐个一、两晚就证得涅盘!这可不是坐下来——『嘘』的一声就开悟了!知道吧!这种事是不能抓一个人来在你头上吹一下,就使你开悟的。」

 

《184》为了目的、为了回馈而做事,是世间的方法,可是,在佛法里,我们不为任何收获而做事。可是,如果我们什么都不要的话,我们得到什么呢?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不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苦的起因,所以我们练习不去得任何东西,只是让心平静下来,这就够了。

 

《185》佛陀教导我们要放下那些本质非永恒的事物。如果你放下一切事物,就会看到真理;如果不的话,就看不到;事物就是如此。当智慧在你内心苏醒时,不论你往哪儿看,都会看见真理。

 

《186》一棵「空心」的意思并不是说里面空无一物,而是指空掉恶的,但却充满智慧。

 

《187》人类不去反观老、病和死,他们只喜欢谈不老、不病和不死,因此,他们对佛法的修习不曾增长过正确的感觉。

 

《188》大多数人们的快乐都是仰赖事物符合他们的喜好。他们要世上每一个人只说令人喜悦的事。你是这样寻求快乐的吗?要世上每一个人都只说喜悦的事有可能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何时才找得到快乐呢?

 

《189》树、山、蔓都是依循它们自己的真理而生存,随着自己的本然而生灭;它们无动于衷,可是,我们人却不然。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过于小题大作,然而,身体依然追随它的本然——出生、成长、最后死亡;它们如此遵循自然的法律。希望能有其它可能的人,只有受苦而已。

 

《190》不要认为广学多闻就能认识「法」。就好像你因为有眼睛,所以就说你已经看过所有的东西,抑或因为你有耳朵,所以就说你已听过所有的声音一样。也许你看到了,但却没有看得彻底。你只是以「外在的眼」看,而不是以「内在的眼」看;你是以「外在的耳」听,而不是以「内在的耳」听。

 

《191》佛陀教导我们要舍弃一切恶行而长养戒德,这才是「正道」。这样的教导就好像佛陀把我们捡起来,放到「道」的起点一样,到了道上之后,是否要前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佛陀的职责只到此为止,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方法而什么不是。这样就够了,其他的就由我们自己决定了。

 

《192》你必须亲身去体验「法」。所谓的亲身体验是去身体力行。在于道上,你只能依赖老师百分之五十。纵使我给你们的教导值得听,可是它本身都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因为是我说的,所以你就全盘相信,你便是没有正确地实践我所教的;如果你全然相信,那么你就不明智了。我们必须去听闻教导、明了其利益、亲自去身体力行、由你的内心亲自去体会,这才是大有用处。

 

《193》有时,我在行禅时,天上落着微微的小雨,我会想放弃,到茅篷内避雨,但是,忆起昔日在稻田里工作的那段时光:我的裤子通常从前一天湿到隔日,但黎明前又得起床,再把它穿上,然后走到屋子下面,将水牛牵出牛栏。那里面一片泥泞,我捉起牛绳,而牛绳通常都被牛粪给覆盖着,然后水牛会摆动牠的尾巴,沾在上面的牛粪会溅得我一身都是,我的脚因患有香港脚,所以很痛。我会边走边想:「为何生命会如此痛苦?」而今,我在这儿经行,一点雨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的想法,使我在修行中激励了我自己。

 

《194》我不知道该向谁说。我们说到必须提升和舍弃的事物,但是,事实上没有东西可以提升,没有东西可以舍弃啊!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