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掩盖前几日在天津某书店无意中翻阅到这一套《陈德华楼阁画集》时的震惊,确切的说,是久违了的感动。100座中国历代最为恢宏的楼阁建筑,从故宫、长城、江南园林、风情迥异的四大名楼到烟雨飘摇中的阿房宫、圆明园,或仍为世人踏足敬仰,或早已永诀于历史的浩瀚长河,而今,却以如此生动鲜活的画面雀跃于100幅中国画特有的弧形扇面之间。一页页地翻去,宛若现实早已远去,是绵长的梦境,抑或,是我鞭长莫及的千年沧桑。
多年来,早起习惯从每副画作中去解读一位画家,他们或才华横溢,或放浪不羁,或孜孜不倦,或任重道远,而这一次,既有潜心执着、与楼阁山水浑然一味的静若处子,又有笔墨间挥云吐雾、闲云野鹤般的动如脱兔。惯性理性的品评之下,我竟忽而感性了。
陈德华在后记中写道:他爱折扇的弧形,爱中国的古代建筑,他花了十年跑遍整个中国,拍摄了近万张照片,加之速写、默化、寻找核对相关资源图片,实地考证,又融入无穷的创意和想象;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将最符合100座古建筑意境风貌的画作呈现于世人。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他割舍不下的丝丝点点。他说在一千多个日夜完成后的一刹那,他自己仿佛都被感动了。是啊,这份感动如我,或是因为曾经多少年没有人,未来可能也不会再有因为这份钟情与执着而完成的发自肺腑的鸿篇巨作。
我确熟知,千百年来亭台楼阁皆用界尺作画,名曰“界画”,即借助界笔直尺来画横竖直线、使整体建筑端正严谨、不致倾斜失度。而到了陈德华手中,却将界尺挥笔一抛,一改以往偏刻板图华丽之态,工笔与写意结合,笔墨瞬间飞扬,各种灵动如生,赋予这一画种全新的气息和活力。传承与突破仅在一念之间,而今“界画”在陈德华手中演化为真正生动的“楼阁画”,我为之诧异,亦为之钦佩,不愧为当代新楼阁画的代表人物。著名雕塑家、画家钱绍武先生也动情地写道:“近日,家乡有心者向我推荐陈德华的楼阁山水作品,观后甚为惊喜,喜其一,曾经绚烂至久的界画画种得以经典地为现代画家所传承;喜其二,此界画又实非一味效仿,不管是其表现形式内容抑或技法均在画家探索揣摩之下出新、出意,身为惜“画”之人,实难掩兴奋之情”。
我亦了解,大多画楼阁者,多以仿古之法,模拟古人楼阁画作而难有新意;而今,上百幅作品,陈德华皆分别赋予不同楼阁以真实个性,结合建筑历史、背景、赋予特定场景、渲以不同色彩;取其貌、略其细、传其神,从写实出发,各种构造,皆取其实,但又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的恢宏场景之下,勾刻出历史上曾经风格迥异的建筑们最真实的气质和遭遇。
如我极其喜爱的《千古名鉴阿房宫》(图一)、《莫高窟中佛意深》(图二),一眼便见是多年深厚功力基础之上,既描摹了楼宇之真实,又分别以火烧阿房之赤色、幽远佛意之暗黄,铺以云海、山石、森木等写意之法,尽显辉煌、辽远之气势;而让我眼前一亮的《鹤雀楼穷千里目》(图三)、《千年独乐观音阁》(图四)又以极细极淡的细腻工笔之法,勾勒出全然不同的绵绵细线,配以纸面柔和淡雅的墨色加以烘染,画面清雅脱俗,大片流云山木,梦幻如昔。恰如彼时王之涣一登鹳雀楼极目远眺的感叹,又同独乐寺内千年静穆娟秀的观音之阁。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先生在序中亦赞曰:“陈德华的楼阁画已经决然超越了传统意义的界画,赋予楼宇以生命的体味及迥异的个性”。
我曾听闻陈德华其人,但未曾细致了解过其画作,只因当日行程匆忙,在书店迅速翻阅完这一百幅扇面作品,便买了回家,想想细品一天似都不够。100栋建筑、100个画面、100个故事,100段人生。而今,搜寻相关信息,其人形象跃然眼前。从小生于江南之间,仰天看各式亭台楼阁、俯身于假山清泉,自小受祖父——著名画家陈负苍耳濡目染,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的习画生涯,自小聪颖过人,但玩乐之间,一开始作画,便全然安静了,整个世界只在指尖。 图五(《知鱼栏里寄畅情》中的无锡寄畅园就是陈德华曾经居住且消磨了无数光阴的地方,而今在他的笔下,浓墨淡彩、古意今趣,都是心中所爱。 《中国文化报》曾有整版专题介绍“清新雅致 寥若晨星” ——陈德华楼阁经典画赏析。这八个字倒是真真应了这画与画家习性的,而在我看来,除此之外,其画更有无比深远的意境,那是多年对历史的感怀与尝尽人生的体悟。是的,性情、功底、热爱、感悟,无一能少。
至此,我想好画与爱画之人总是心意相通,写下这篇幅亦是因为发自肺腑的钟爱与希望同世人分享难得一见的创作的私心。之于国画、之于楼阁画,自是中国特有的瑰宝,弥之珍贵,而今,仍有国人画家孜孜不倦全心创作,并有如此之巨作诞生,我亦无法安静。我愿有一日能与其共饮一壶酒,畅谈楼阁山水间。而我也愿,前无古人,今有德华,而后亦能有来者。
画家简介:陈德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无锡市政协书画社秘书长,二泉画院院长。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