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他是全球最长寿CEO,捧红了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一生捐了47亿、3万座楼!

12 已有 1709 次阅读   2017-12-21 20:45
他是全球最长寿CEO,捧红了刘德华、周润发、周星驰,一生捐了47亿、3万座楼!
艺非凡
2017-02-27

| 生活·艺术·家 |

极致生活方式的发现者


邵氏出品,

必属佳品。


邵逸夫


2014年1月7日,

邵氏兄弟影业创始人,

邵逸夫逝世,

享年107岁。

一时间,有网友在网上晒出,

地图上逸夫楼的照片,

密密麻麻、遍布全国,

竟达3万多座!



从1985年起,

平均每年都拿出一亿多元,

支持内地的社会公益事业,

其中80%以上是教育项目。


“我上的每个学校几乎都有逸夫楼。”

“一瞬间,我的所有微博好友都在转邵逸夫,这证明,他们全都上过大学。”


北京大学逸夫楼。


1990年5月,南开大学新建的大型图书馆——逸夫楼落成开放,至今仍是南开的主要图书馆。


逸夫楼已遍天下,

不知道有多少寒窗学子,

因为先生的捐助,

能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

而邵逸夫其人,

也用自己的一生,

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做,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

浙江宁波镇海,

在家中排行老六。

邵氏本是江南望族,

无奈到了邵逸夫这一代,

已经家道中落,

只剩下一栋老房子,

和一家破落的剧院。



邵逸夫,

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1924年,邵家大哥创办,

“天一影片公司”,

当时还在上中学的邵逸夫,

就加入了该公司,

开始闯入尚处于草创时期的,

中国电影业。



1926年,刚刚19岁的邵逸夫,

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

这时的邵氏兄弟,

每天扛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

和“天一影片”到南洋各乡村巡回放映,

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


早期无声电影。


那时候电影尚属于新鲜事物,

人们都比较好奇,

再加上邵氏兄弟踏实肯干,

“天一影业”在创业的头两年,

就获得了很大发展。

但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其他的几家电影公司,

开始联合起来,围剿“天一”,

迫使上海甚至南洋的电影院,

不再播放“天一”的影片。


不仅捐赠学校,还捐赠了很多医院。


面对危机,

只得另谋出路,

1930年,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不久美国经济危机大爆发,

世界不少电影院都关门大吉。

但邵逸夫却偏偏从中看到转机,

他认定中国的无声电影迟早会被淘汰。


中国第一部电影,无声电影《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


大浪淘沙,

留下的才是真金。

1931年,邵逸夫远赴美国,

购买有声器材,

没想到轮船触礁沉没,

幸得他落水后抱了一块木舢板,

在大海上漂了一夜后才获救。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年,中国首部有声电影,

《白金龙》上映,

正式将中国观众带入了有声时代。

而这部电影也创造了成本一万元,

票房达百万的奇迹。



乘胜追击,

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夕,

邵氏兄弟已经拥有了,

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

一时,邵氏兄弟志得意满。



按照一般的套路,

这时就应该出现挫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毁掉了他们,

苦心经营20年的心血。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

……



换做是一般人,

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了。

可是性格坚毅的邵逸夫打算东山再起。

这时他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

1957年,邵逸夫创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并买下清水湾的一块地皮,修建邵氏影城,

开始打造他的影视帝国。


邵氏兄弟的logo


再次创业,

邵逸夫表现出,

非一般的魄力和决断,

亲自挑选剧本,

花重金聘请演员和导演。

《江山美人》、《杨贵妃》等,

一系列高质量的电影相继问世,

平均每天有100多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



那时,

金马奖、金像奖、亚洲电影节,

邵逸夫光拿奖就拿到手软,

有很多外国的电影公司,

也来购买邵氏的影片,

他的影城因此被誉为,

“东方好莱坞”。



1967年,邵逸夫创建了,

香港无线电视(TVB),

从而诞生了很多我们至今,

耳熟能详的电视剧。

邵逸夫也由电影老大变为电视老大。


《射雕英雄传》,一代人的经典。

《上海滩》播放时的盛况,用万人空巷形容丝毫不为过。


1971年,开设了被誉为,

“港星摇篮”的训练班,

培养了周润发、周星驰,

梁朝伟、刘德华等一大批明星,

连红透半边天的“四大天王”的人选和称号,

也由他一手操办,

可以说是造星产业的鼻祖。



邵逸夫风光无限,

身边出入的也都是,

年轻漂亮的女明星。

邵逸夫坦言自己喜欢和女明星,

一起吃饭、跳舞、聊天。



可是多情和长情,

就这样矛盾地统一在邵逸夫身上,

他终其一生一生,

只娶过两任妻子,

且都是相濡以沫。



第一人妻子叫黄美珍,

新加坡富商之女,

两人邂逅之后,一见钟情,

1937年在新加坡举行婚礼。



邵逸夫和黄美珍相守50年,

直到1987年黄美珍去世,

邵氏公司停产一年

为她哀悼。



第二任妻子是叫方逸华,

是当时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星。



与邵逸夫相恋后,

她放弃自己如日中天的事业,

进入邵氏公司从小职员做起,

一步步成为公司高层。

而邵逸夫在发妻去世十年之后,

才与66岁的方逸华结为夫妻。



邵逸夫的财富一天天增加,

但他丝毫没有养成挥霍浪费的习惯。

一次,有剧务向他申请20元餐费,

去买100个生煎馒头,

他没批,因为公司内部食堂的馒头,

才一毛钱一个。



由于邵氏对明星实行月薪制,

再红的明星,邵氏也不会,

花钱特殊照顾。

就连当时红极一时的郑佩佩,

进城买东西,

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坐公车。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一毛不拔,

但邵逸夫却十分舍得做慈善,

二十多年来共捐给内地47亿港元,

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东南亚海啸,

每次有大的灾难发生,

邵氏总是带头捐赠。



邵逸夫尤其重视教育和科研事业,

遍布全国大学、中学、小学的,

3万多座逸夫楼,

即是明证!


清华大学逸夫楼


复旦大学逸夫楼


湖南大学逸夫楼


庐江中学逸夫楼


或许每个人心里,

都有一座逸夫楼。

每个人心里,

也都有一个邵逸夫。



保守又激进,

吝啬又慷慨,

多情又长情。

邵逸夫的一生,

矛盾又传奇。

但是他用自己的行动,

实实在在地践行着,

达则兼济天下的准则。



在香港的富豪中,

邵逸夫并不是最有钱的,

但是在做慈善方面,

他绝对是首屈一指。

财富是速朽的,但是精神不是。

当若干年以后,

多少曾叱咤金钱帝国的富豪都作古,

我们能回想起来的也只是,

他们为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



就像邵逸夫,

此时在他身上最重要的标签,

已不是金钱,

而是万千从逸夫楼中,

走出来的学子会轻轻说一句:

“我的学校,

也有一座逸夫楼。”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非凡编辑整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