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中国画展区设在了天津,我为此创作了表现天津市科技援藏题材的工笔重彩作品《新授人以渔——启梦》。
作品描绘的是:2010年,国家推出在内地发达省市建立内地西藏中职班,选派西藏优秀中学毕业生来内地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返乡造福西藏的科技援藏项目。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是全国科技援藏项目的一个点。图为该校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观赏美好西藏未来建设的沙盘,全身心投入到对未来西藏的美好憧憬中,窗外是隐约的美丽天津的高楼大厦,表现他们所处的现代的天津城市。为了加强中国画的特征,使重彩画更具有中国特色,以及表现民族的团结和谐,画面下方运用大片汉字书法加藏文书法陈述历史的形式,在书写时对画面的均衡和布白的位置空间,都作了精心的考虑。
历史证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强盛,要靠教育,接受教育,是实现梦想和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捷径。国家推出的科技援藏,培养西藏未来接班人的举措是英明的,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直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辛勤的园丁也为此付出了满腔热忱。不以有限的物援,而以培养人才,开启智慧,激发其自身无限的创造潜能,从而实现梦想,正是作品《新授人以渔——启梦》的内在含义。
作品是工笔重彩的形式。画材运用特制三层加厚皮纸、矿物色等。色调以紫色绿色为主调,紫色调的面积更大一些,紫色系以珊瑚、古代紫、朱砂、胭脂、水干鸠羽紫、洋红为主;绿色以特级石绿、敦煌绿、利久、椿等为主;黑色主要以紫青、亿木、电气石末为主,另外,有雄黄、雌黄、赭石、小豆茶、石青等在协调中作对比。在表现技法上,以平涂、叠染、沥粉、洗擦、点染、泼彩等为主,另将写意用笔揉入工笔之中,不求一味的工整细致,也并非“逸笔草草”,只求“达意”,有的地方故意没有勾线,甚至留白,如:文字部分的基底。着色处用笔较粗犷,随意,表现不同的质感和感受。材质上的丰富不只表现在运用各种矿物色以及金属色上,在书写藏文时还用了炭铅笔,形成影影绰绰的空间的感觉。技法上和材质上的变化,更多是根据画面形式的需要而随机运用的。
在这里,我是想用这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方式表达重彩,我认为,重彩并非色彩越多越厚越艳越好,着色要本着“达意”的目的,不应“为色而色”,而应“为意而色”,浓浓淡淡,浓淡交错辉映,既厚重华贵又不失轻盈空灵的空气感,不闷不死,力求技法、理念不刻板,随意自在,既遵循传统又不被传统所囿,在理性的框架支撑下用感性的语言去画,画感觉而不只是画颜色。
此画的创作时间并不长,只有两个多月,但是为此次美展我从2013年的夏天便开始集中时间选择题材,搜集素材,以便做好充分的准备。从2013年夏天到2014年4月14日之前,我曾经费尽苦心选画了两个题材,两张大稿,一张是我之前的《行之初》系列的连续,另一张是去敦煌采风时的写生,并已经定稿,拷贝在正稿纸上,在权衡两张作品稿子之后,正准备选择一张落墨,这时,我参加了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组织的滨海新区及海河教育园采风写生,通过此次美术家采风写生活动,一种新的反映天津市以科技教育援藏的题材在我脑中逐渐形成,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两张创作的想法,我觉得这幅作品在题材上更胜前两幅作品,且更适合我一贯的追求唯美而不囿一法的技法创作。
- 第一次采风(2014年4月14日)(感受体会期):
针对本次采风写生,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领导要求我们“学习和感受火热生活的时代气息,以及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并通过体验生活,获取创作灵感,汲取创作的鲜活素材,进而创作出表现滨海新区建设者风貌和成果的作品,描绘美丽天津日新月异的新气象,彰显天津美术的地域特色,抒写我们心中的中国梦。确保创作出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冲刺全国美展,并以作品的实力争取多拿奖、拿大奖,以更好地展示天津市美术创作的实力和新成果。”
我随采风团一行参观了滨海新区的很多地方,深刻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及天津市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此次采风,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对海河教育园的天津市仪表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内地西藏中职班的了解,当我听取了校方对天津市科技援藏项目——内地西藏中职班的介绍并见到那群天真质朴、满脸荡漾着快乐幸福的藏族学生的时候,我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们!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快乐!
采风过程中,汉族老师指导藏族学生学缝十字绣,以及学生们在机房里学技术的场景对我触动很深,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非常认真。校方介绍在已经毕业的学生中,有的还获得当地技术比赛的第一名。另外我发现,在津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服饰已经与内地有点同化,比方说,女学生们很喜欢穿高跟鞋,喜欢剪短发、或是扎马尾,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一抹高原红,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他们的心依然淳朴。
藏族的学生卓玛告诉我,在最初入校的时候很不适应内地的环境和生活习惯,也不会说普通话,是这里的老师一句一句地将他们教会,身在异乡,难免想家,而学校领导及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使他们很快便习惯了内地的学习生活,并爱上了美丽的天津城市和天津的慈爱的老师,他们现在在这里生活学习都很开心,很快乐!这其中有我们辛勤的园丁的功劳,与他们的勤学苦练也是分不开的。
这些学生是西藏的幸运儿,他们即了解内地先进文化技术,又了解藏族文化风俗,而且,他们现在至少会用三种语言进行交流,藏语、普通话和英语,他们将成为建设未来西藏的优秀人才,他们也是西藏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和创造者。
采风结束后的几日内,那种教师谆谆教诲与学生勤学苦习的影像始终映射在我的脑海中,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如火苗般迸发,挥之不去。于是,我决定废弃前两张创作稿,进行此题材的创作。当时已是4月份中旬,距离天津收稿日期只有两个半月。
而此时,时间的紧迫,已不容许我再迟疑(我通常画一幅大画需要几个月或半年),从那时开始,我在搜寻各种励志的语言、故事,包括我自己曾经教学十几年后英语单词忘光,三个月集中复习直接进考场过关的考研的短时间,高效率感觉。从4月15日开始,合理地规划利用时间对于我相当重要。
- 初级草稿期(4月15日——4月23日)
第一次采风之后,我画了很多草图,然后找采风所拍的照片素材反复对照,发现我拍的照片素材明显不够,凭空的想象很不生动,我一向很重视写生,现有的图像素材无法作为进一步创作的资料,而且关于很多藏族班的情况我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一下。过了两天,我终于按捺不住,重新联系美协领导,请求领导批准我个人再次采风!
- 第二次采风(针对草稿,采集图像加写生)(4月23日下午)
第二次个人采风得到了美协领导的同意,并有美协老师的鼎力支持和协助,校方的冯主任和丁老师也作了很多工作,终于好事多磨,校方同意我4月23日再次采风写生,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更要感谢义务做模特的藏族学生卓玛、央宗、格桑、米珍、拉姆、单珍、阿旺、桑珠、斯秋达吉。第二次采风,我针对草稿积累了大量的图像资料,并有意外的收获——我看到了阿旺的藏文书法,这为我之后画面上题写藏文是一个启发性的铺垫。
- 草稿期(4月24日——5月26日)
草稿期比较漫长,作品的意境、构图形式、色彩、空间、动作、情态、形象、疏密聚散、前后主次等,这个时期都要一一考虑,并加以具体的表现,宁繁不简,力争做到考虑全面。在画好铅笔稿后,又做了多幅色彩稿。草稿出来以后得到了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我的硕博导师刘新华老师以及杨顺和老师、朝洪老师的指导,以及多位画家老师的指导提示,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草稿于4月20左右定稿,接下来是裱在大画板上,拷贝、对照模特勾线等。第一张线描稿于5月25日完成。
- 重新修订草稿期(5月26日——6月1日)
5月26日,根据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工作部署和全国美展各大区统一进程安排,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主任、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组委会名誉主任刘大为,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组委会主任吴长江,中国美协副秘书长杜军,中国美协展览部副主任孙同河,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龙瑞等一行8人专程来天津,对天津市美术创作重点草图和作品进行观摩指导,并同作者进行现场交流,为作品更加完善提出宝贵意见。
我的作品创意有幸得到刘大为老师,吴长江老师、龙瑞老师的肯定,使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们对我的线描稿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领导的真诚建议使我很受启发,也非常感激,于是我决定弃掉已画好的线描稿,重新修订完善草稿。在此,向三位领导老师表示感谢!
六、正稿创作期(6月1日——6月30日)
经重新修订完善的草稿于6月1号定稿,接着开始裱板,拷贝、勾线,赋彩。由于之前草稿期考虑得比较详尽,故正稿期比较顺利,绘画状态非常兴奋,经常凌晨两三点依然如白昼而不觉,作品于6月30号完成。
正稿创作的间隙时间,我还进行了藏文的研究,在此,要特别感谢校方的丁老师、冯主任、西藏的格桑老师以及我未曾谋面的多个藏文研究专家的帮助!
最后,借此文向我的两位恩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感谢十年前给我教导的何家英老师言传身教,何老师教会我对待作品造型严谨认真的态度、广博的技法、创作的原理和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工笔重彩硕博连读导师刘新华老师教给我严谨的研究分析能力和在重彩技法的研究创造能力!以及做事坚持到底的毅力!
我将谨记两位恩师的谆谆教诲,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力争继承工笔重彩画的优良传统,并在工笔重彩画的创新上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2014年7月7日
于栋华
天津大学工笔重彩研究所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