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为天下绝秀,千峰万嶂,干云直上,不赘不附,如失如林。幽深怪险,诡异百出,晴岚烟雨,仪态万方。其一泉一石,一松一壑,云涛风海,飞流倾泻,或潇洒,或淡远,或润秀,或怪险,或繁复,或浑苍,或壮阔。历史上的多少文人墨客在黄山留下了无数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 这次去黄山,一则是带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去黄山写生、采风,二则是要寻师访友。 因为几年前我有幸结识了新黄山派的程乐萍先生,当我第一次看见他的黄山作品时,我感觉到我注定要和这个人有缘。 这次到黄山,又见程先生的大作,其情更真,其神更精,其意更逸。站在他的画前,我久久不愿离去。我特别欣赏程先生自然天成的特殊技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袁运甫教授曾对他的技法大加赞赏,台湾的刘国松先生也对他的技法充分肯定。 程先生的黄山作品,一时黑压压一片,咄咄逼人。一时透明清淡,心旷神怡。一时深远浩渺,无我神游。一时光撒云开,醒悟生智。特别是那虚虚实实的萌动。使观者不知梦里人间之感。 北宋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曾有如下感受: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洽,夏苍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嶦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东山惨淡而如睡。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如此见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
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阳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 程乐萍,1945年生于黄山,自幼喜欢绘画,有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常在山中凝神烟云变幻,夜而忘返。几十年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95年春,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自己独创一格的黄山画,令首都观众耳目一新,三十余家电台、报刊作了大量介绍、报道,颇为轰动。当年十一月底,又在深圳博物馆展出。并出版“程乐萍画集”。96年进中央工艺美院深造。97年在著名壁画家袁运甫指导的装饰壁画研究所从事壁画创作。97年初为中国科学院贵宾厅创作大型胶合亚光壁画《日月同辉》,并在北京为民革大厅、总参谋部、长城宾馆等多家单位绘制壁画,深受好评。其作品广为流传,同时也为美术馆、博物馆、企业、私人收藏。 程乐萍绘画,不限材质、画法、画种,力求艺术效果,能创新。画法与众不同,优以刻画黄山为绝,人称“程氏黄山”天下一绝。难怪袁运甫教授称“神笔乐萍”,著名画家白雪石书赠“惊奇艺术”,著名画家刘迅誉为“黄山奇中奇”。 中华大地,江山多娇。五岳之尊,黄山之奇,华山之险,青城之秀,峨眉之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程乐萍是黄山之子,他从小生活在黄山脚下,几十年的黄山生活,几十年的山魂体验,使他的黄山梦境整日飘荡在黄山的峰岚之上和幽谷之中。 程乐萍先生童年生活在黄山时,就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他谈不上如何去表现这个世界,只是如痴如狂地陶醉在这个世界之中,常常沿山登临,从天都峰到玉屏峰,从莲花峰到鲫鱼背。他累了,也醉了。在峰岚和蓝天之间,有时也昏然地睡去,这一睡却做了一个没有止境的梦。 正是这个童年的梦使他掉进了苦海,那茫茫的艺术苦海。梦里寻她千百度。他在
苦海中遨游,在梦中追寻那黄山的魂魄。 几十年个寒暑过去了,程乐萍以他对黄山的一腔情怀,以他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歌咏了黄山。他是一个聪颖而勤奋的山水画家,他的路完全是一条蹒跚而爬行的路。正是因为自己独特的崎岖,使他获得了与人不同的艺术天地。正是因为自己独特的梦境,造成了他别具一格的东方审美境界。正是他独自在苦海里的淹呛,吐出了他气吞洪荒、深邃脱俗、清幽莫测的云山呼号。 “美在皮表,一览无余,情致浅,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看平平而终见妙境。”——黄宾虹 程乐萍的特殊技法的黄山作品,从直观感受和理性审思,谁都会脱口而出,啊,东方的,东方的天,东方的云,东方的空气。 程乐萍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油漆工,对于油漆的性能和工艺非常精通,油漆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视觉效果,他都了如指掌。他把油漆工的这套技法,充分运用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成为了他作品技法的重要视觉特征。 程乐萍也曾画过水墨画,他对水墨的技法也有充分的理解。特别是以水墨画的气韵来表现黄山石、黄山松和黄山云,在他的作品中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他尤其善长画黄山松,那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黄山松的精神,为他作品的感染力增色不少。 黄山的情怀和技法上的独到综合的运用,造就了程乐萍的独特风格特征。 “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画继》邓椿语。 “天地之精英,风月之态度,山川之气象,物类之神致。”——《石洲诗话》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钟嵘语 “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刘勰语 这些话从某一点上来说,反映了东方艺术家面对大自然的艺术感受。也就是文艺家认为的“物情说”。 一个满怀情感而又满腹绝技的画家在他面对大自然的时候却存在着一个再创造人化自然地艺术经营过程。同样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感受之差异,也是艺术格调之差,异越是基于什么文化背景的感受,也就产生什么特色的艺术境界。以此反推,什么样的艺术境界,作者就是什么样的自然感受。
这段话,纯然表达了东方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大自然的感受共性。基于这样的审美观察程乐萍所苦心创作出的作品正好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应验了这种共鸣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契合。 正是自然形象兼有千姿百态,意境繁密的属性,所以画家才能从千姿百态的物象中抉择自己独特的感受形象,借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对人类,对时代的深刻感受。揭示出自己独特的审美理念,打上时代和个性的烙印。 程乐萍以黄山为家,家就安在黄山。他在时光的寒来暑往,阴晴雨雪之中观察自然。用艺术的心灵把他独创的特殊技法去升华自然。 有人评价程乐萍的画法是新黄山画派的代表,可是他本人对这种评价只是淡淡一笑,他目光淡定,操着正宗的黄山口音说我要更加投入的研究和创造新技法,以表达心中的圣山和心底梦境萦绕的黄山情节。 我仰慕先生之画,更仰慕先生其人,他为人低调,忠厚质朴,待人和气、热情,如黄山迎客松,永远伸着他诚挚的手臂,欢迎着赴黄山谈画访友的客人,也以黄山博大的包容胸怀收我为徒。 黄山的松涛在呼啸,黄山的云海在翻腾。黄山的松涛依旧,黄山的云海依旧,师徒在领略黄山的自然生态的同时,也在追寻着那人与山的更高境界。他们将共同探索、如何将眼中的黄山转化为心中的黄山,如何将心中的黄山转化为画中的黄山。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