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当代书法,很多人都觉得这将是中国书法史上水平最低的时期,尤其是很多人看了各种展览,大呼“书风不正”,各种“歪风邪气”层出不穷。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仅仅将根源归结为某一单位或部门,未免有些肤浅了。故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具体情况,且看书法家赵富忠慢慢道来。
首先,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积极求新求变,导致反文化传统的思潮,从未停止。
读过近现代史的每一个有认知能力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屈辱”,这份巨大的“危机感”,迫使无数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打破旧有的思想观念,探究国家民族富强的道路。于是,在时代的呼唤下,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甚至建国以后“破四旧”等反封建运动,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运动,矛头都指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也是首当其冲。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时的口号,远的不说,建国以后“破字当头,敢字当先”,以及“白猫黑猫,逮着耗子就是好猫”等话语,尽管对于当时的时代发展、解放思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依然还是有些副作用,尤其对于江河日下的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破坏。现如今,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那些当今搞书法文化的“名家”,很多人都是在这种思潮下成长起来的,因而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就有一批人就“有胆量”打破人们对于书法的传统理解和认识,追求突破和创新,导致当前的“书风不正”等问题。以上这些便是思想根源。
其次,面对名利的巨大诱惑,大多数人选择“走捷径”。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中有这样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很多事物能够形成潮流和风气,都是因为其中裹挟巨大的利益输送。当然,对于当代的中国书坛也是如此。例如,有某些“名家”善于经营,选择“走捷径”。这一批人不是刻苦求索,“十年寒窗”,而是搞好与有关部门、媒体以及企业的关系,然后抛出个所谓的理论主张,或是搞出个“拿脚写字”等奇怪现象,后面一群人拉帮结派跟着“唱和”,形成轰动效应,大肆攫取名利资源。社会上的其他人一看其中有如此多的名利好处,刻意仿效,“蔚然成风”。久而久之,这样就逐渐带坏“书坛风气”,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这从现实层面也正好印证了前面的“猫论”思想。
与之相反,那些选择埋头刻苦专研的书法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求索和研究,期间所遭受的各种冷嘲热讽可想而知,等到“大功告成”,人生已垂垂老矣。有的是死后成名,有的死后还是籍籍无名,令人感到惋惜!这样的前后结局对比,试问还有几个人愿意踏实做事,刻苦专研呢?自然当前搞书法的很多人在现实面前,选择“走捷径”,大大助长了书法界的“歪风邪气”。
最后,大多数普通人已经不懂得什么是中国书法。
回顾历史上书法的黄金时期,我们会发现中国书法与科举、国学、修养等紧密相连,并且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因此,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书法的重视可想而知。但是,进入晚清以后,科举遭到破坏,书法的作用也就逐渐下降,变成一门无足轻重的艺术!甚至有人感到国人在书法上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对于国计民生也没有什么帮助,戏称之为“精神鸦片”。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对于书法的理解越来越远。由于大家越来越不懂书法,不重视书法,才使得那些所谓的“假行家”,具有了“忽悠”和“招摇撞骗”的条件,更加助长了书法界的“歪风邪气”。
当然,我要说的是,把眼光跳出历史特定环境,目前的这一切不过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时代在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前,我们国家“积贫积弱”导致思想突变、文化不自信,但是随着国家实力的发展,“仓廪实而知礼仪”,从新取得文化自信,各种“拨乱反正”的思潮就会出现。例如,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强调“懂规矩、守规矩”的思想,对于书法方面的投射便是楷书逐渐被人们从新重视起来,而那些书坛上的“歪风邪气”也逐渐被广泛的挞伐。眼前的这一切都在发生悄然变化,尽管对于普通个人觉得黎明有些慢长,但是新时代具有新气象,那只不过是匆匆一瞬间,“风清气正”的中国书法也必将重现神州大地!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