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有朋友感叹很多搞书画的艺术家,生前默默无闻,直到死后才名声大噪,感到尤为可惜。其实在笔者看来,更可悲的就是那些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依旧是寂寥得很的艺术家,什么也没有留下来,这才是真正的可悲。那么这些艺术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呢?主要还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具体情况,且看书法家破石细细道来。 首
-
说句实话,笔者也爱写诗,不仅早就听说过汪国真的诗,而且经常在各种书店看到他的作品集,但是始终觉得这人没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其实,对于诗人而言,不是获奖,不是出版多少本诗集,而是他们的作品能够被大家口耳相传。但是这一点,汪国真的诗很显然还没有做到。那么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汪诗会逐渐没落?具体情况且看
-
纪念李敖先生 文/破石 细雨春来润九州,却闻斗士命成休。 文章昔日波澜起,妙语经年笑影留。 傲伴诙谐为绝唱,狂添慷慨亦风流。 可叹一去空难返,满目山川不尽愁。 (注:李敖先生逝世一周年,很少有人再去纪念这位故去的大师,时也,
-
《红烛》(七绝) 独自高楼空自愁, 红妆褪尽已深秋。 夜来风雨寒窗入, 一染相思便泪流。 《春归》(七绝) 已是春归五月天, 暖云飘荡水村前。 落花识得东风面, 犹系深情百转旋。 《过三国遗址》(七绝) 幽园静处水凄凉, 青鸟三声木已黄
-
在我们古代出现这样一个词语,叫做 “唾面自干”,意思就是别人啐你一口,你不要去擦干,而是等着它自己被风吹干。我之前一直以为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谣言止于智者”。后来我却发现事情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做的再好,还是会有人出来批评你,啐你一口,如果你每次都要回击,那么这样的纠纷便有
-
在学习柳体过程中,很多初学者经常遇到一些笔法问题,始终摸索不出其中的奥妙所在,经常陷入到困境中,这是因为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寻根问源,故而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比如说,在柳体书法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捺笔的“变轨”问题。本文主要就只针对柳体笔法中的变轨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具体情况,且
-
近来读字帖,在提到柳体字的时候,各种溢美之词甚多,也觉得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是每每看到“中宫紧缩”这四个字的评语,都颇感到意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研究柳体字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看看什么字是“中宫紧缩”,这样评论柳体字,只能说与事实很不符合。其中详细的情况,且听书法家赵富忠细细道来。 首先,柳体字的
-
每年春节在城市里无非就是小家庭的团圆饭以及公共领域的娱乐活动,如看春晚等,基本上也体验不到传统春节的乐趣,总觉得和一般的节日没啥区别,无非人情往来、吃吃喝喝。但是,回想以前的农村春节,那还是保留很多传统的习俗,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往事,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
-
《梧桐院落》 作者:赵富忠笔名破石 在满是堆积梧桐黄的小院落里 只有一扇小窗开向远方 寂静的夜就像虫唱的触须 在布满血丝的视网膜里蔓延 那些跳跃的灯光、星光 恍惚中觉得就是人间的布白 院落深深 锁住的不仅是风
-
提到当代书法,很多人都觉得这将是中国书法史上水平最低的时期,尤其是很多人看了各种展览,大呼“书风不正”,各种“歪风邪气”层出不穷。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如果仅仅将根源归结为某一单位或部门,未免有些肤浅了。故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