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诗人?画家?神父?他把每个角色都做到了极致!

1 已有 754 次阅读   2020-03-16 16:40
诗人?画家?神父?他把每个角色都做到了极致! 

瀚墨云桥原创内容,欢迎评论点赞,喜欢记得点击关注哦,更多优质内容为您送上!

他的一生,50年给了艺术,30年给了天主。

故事的开头如此平凡,但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偶然。

因为家门口的一座天主教堂,少年的心中埋下了宗教的种子,只等待一场雷雨后的萌芽。

少年接受了天主的洗礼,日后还用院内的一口墨井做了自己的号。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

江苏常熟吴历,是明代官僚之后,父亲早亡,又历经明清政权的更迭,目睹明室的灭亡,在“国破山河在”的无奈中,他难舍内在的民族情感,宁愿放弃功名,一生布衣,他的精神世界也随着历史和际遇的变迁,划出一条与他人迥异的轨迹。

这是一条由诗书画艺串缀成的轨迹。

吴历17岁开始同太仓陈瑚学经,又同钱谦益学诗歌,还有一位学琴的老师陈岷,书法学颜真卿、苏东坡,尤其对苏东坡的书法下过极大苦功。据说一次他去吴中访友,中途在庙中休息时见到东坡《醉翁亭记》真迹,他当即借纸笔在庙内朝夕临摹,逗留了数日,早把访友的事忘得干净。

▲吴历 行楷题画诗

都说样样通不如一门精,但吴历却样样通又样样精。

他出诗集、写专著,还编著画录、做过曲目,最知名的,当然是绘画了。

吴历早期和王鉴、王时敏学画,遍览了王时敏、唐宇昭藏画,临仿大量宋元名画,30岁结佛友,40岁游京师,50岁澳门修道,思想上经历了从儒到佛再到天主教的变化,绘画上也经历了从摹古到拟古脱古、苍古荒率,从青绿重色到淡写华滋、凝炼拙朴的数次转折,最终以“书画并绝”成为“清初六家”中的一员。

▲吴历《云白山青图》

▲吴历《兴福庵感旧图》

▲吴历《秋景山水图》

▲吴历《横山晴霭图》

▲吴历《仿赵大年荷净纳凉图》

▲吴历《华山古寺图》

▲吴历《仿许道宁山水》

▲吴历《仿唐解元溪山小隐图》

▲吴历《仿燕龙图冬晴钓艇图》

▲吴历《仿元人山水》

▲吴历《仿元人山水》

▲吴历《柳村秋思图》

▲吴历《竹石迎风图》

▲吴历《梅菊图》

与世无求独往还,远放江湖读书去。

31岁时,母亲、妻子的相继去世,更牵动了吴历“出世”的念头,他开始亲近佛门,与虞山破山兴福寺和尚默容交为知己。

避世并没影响他对人生的一往情深,他对寡母至孝、妻亡不娶,对自己的经师、画师、琴师以及乡贤长辈崇敬跟随,和默容、许之渐结生死之契,绘画投赠中也流露出无限深情。除了早期卖画奉母,吴历后期作品多数都赠给友人,兴福寺里就收藏了很多他的作品。

受陈瑚影响,明清易代时,刚满十二岁的吴历便心念故国,流露出高于同辈人的明遗民意识,所作画多不落清代年号,而以干支纪年。1671年到1675年间,佛门好友默容和儒门经师陈瑚相继去世,再次转换了吴历的信仰轨迹。

▲吴历《湖天春色图》

▲吴历《雨散烟峦图》

1676年,吴历结识了比利时天主教徒鲁日满,并做了一幅《湖天春色图》送给另一位传教士。或许是新的宗教信仰理念,使他胸中的遗民仇恨得到释然,在同年的另一幅《雨散烟峦图》中,吴历第一次使用了清代年号纪年:“时康熙丙辰,秋社快雨心晴,几案洒然。” 1681年,他的天学老师神父柏应理打算去罗马请求教皇增派传教士,他选拔了包括吴历在内的5名中国教人同行。到达澳门中转时被告知,罗马教廷只允许两名中国人进入,吴历便留在澳门三巴静院学道,并于次年正式加入耶稣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神父,教名西满·沙勿略,在这期间他苦学了拉丁文和天主教教义。

在此后10年间,吴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宗教事业中,已很少作画,偶尔为之,也多为宣教需要。

可以说,吴历的后30年人生,为天主教事业殚精竭力,心甘情愿地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他一直在为传教奔走于城乡之间,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传教布道,管理手下教众和教会田产,据记载,他属下的教友达300多人。

去世后,吴历被安葬在上海南门外的教士公墓中,上书“天学修士渔山吴公墓”。

若不是后来的中西方“礼仪之争”一度导致“禁教”,吴历的作品也许会少了许多。

当他再度拿起画笔,已是10年之后,虽然搁笔多时,画作却被认为更趋老辣简洁,用笔深沉。73岁时,他自称腕力渐衰,墨毫久秃,却没影响他再度创造数量和质量的高峰,留下了《横山晴霭》《拟古脱古图》《农村喜雨图》等名作。

▲吴历《拟古脱古图》

▲吴历《溪山泛舟图》

▲吴历《陶圃松菊图》

▲吴历《溪山积雪图》

▲吴历《溪山深秀图》

因为长期和西方教士相处,也接触了很多西洋画,吴历的绘画是否受到西洋画的影响,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也许他的一些作品会吸收西洋画的某些技法,但对于西洋画,吴历却有自己的见解,他曾拿自己的画同西洋画作比较,明确的强调了中西绘画的差别。

吴历是中国画史上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他眷恋故国山河,却虔诚信奉天主,全心吸取西方文化,却于书画上严守传统,这些矛盾在他身上相互抵牾,保守又开放,循规蹈矩却又大胆创新。

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用心对待了每一次选择,在87年的漫长岁月中,深情地度过每一段人生,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到了极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