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春到华夏——海洋画家李冬作品欣赏

1 已有 681 次阅读   2020-05-08 19:09
春到华夏——海洋画家李冬作品欣赏 

李冬的祖籍是山东青岛,父亲是中国海洋绘画的奠基人李海涛先生,外公是中国第一位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在这样一个与海紧密相连的环境中长大,李冬自幼便萌生了对海的根深蒂固的热爱,也陶养了他乐于包容、善于欣赏、虚怀好学的海的品质。

无论是幼时常随父亲外出写生,还是20岁时陪同父亲为巨作《海疆万里图》搜集素材,历经磨难,千辛万苦,从北至南行走一万八千公里逾中国半个海岸线,父亲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态度,一直都深深影响着李冬,也成为他始终秉承的人生观和艺术创作观。

李冬先生

海洋绘画·感悟

一、海洋绘画一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学术空白

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山水、人物、花鸟都已发展至登峰造极之地,画家辈出。尤其山水画至北宋时,早已达到顶峰。然而历史山水画中海洋绘画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古人对海的诗词歌赋也不是很多。即使出现过一些少量海的绘画作品,如:清.袁耀的“海市蜃楼”或宋.马远的“水图”、以及“八仙过海”等绘画作品,涉及到的海水也多以“鱼鳞纹”形式进行表现,就如古代官人蟒袍上的图案一样,与真正海的形象距离甚远,趋于图案化、符号化、程式化。而且这种形式几乎贯穿的近现代没有什么改变。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历史文化中心多在京城,文人士大夫多集京城都市,绘画题材也以内陆的人物、山水、花鸟为主。其二:沿海历史多为不毛之地,经济不发达又多匪患,文人墨客少至,一直以来被置于文化、经济、政治的边缘地带。其三:大海千变万化,比江河、湖泊的涌浪成形复杂,绘画难度大,不好掌握,不像中国历史上其他绘画早已趋于成熟,可以将技法取来即用。由此可鉴海洋绘画一直是绘画史的学术空白,画海就要勇于面对巨大的挑战,走先人没走过的路。

感受下的创作灵感。

该画作是第一幅中国本土画家宣扬钓鱼岛主权的作品

二、画海技法和个人语言的形成

只有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才有创作的出路。父亲李海涛从70年代就研究用中国水墨画技法表现海洋,被誉为“中国画海第一人”,是中国海洋画派重要奠基人。1986年父亲为创作中国历史第一件“海疆万里图”长卷,用漫长时间对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和各种岛屿进行采风,最终行程达30000余公里,搜集创作素材,期间我陪同父亲从北至南行走逾中国半个海岸线,写生搜集大量素材。在这之后我从没停止对海洋绘画素材资料的收集。从沿海民俗风情,到图腾信仰神话传说;从各具特色民居建筑,到不同模式的渔具渔船;从多样的礁岩滩涂,到花木植被海底世界,从波涛翻滚到潮起潮落,积累素材,寻求真实感受下的创作灵感。

▲ 《沧海之边》

一方面通过对大海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不断的摸索总结形成的一套画海的特殊绘画技艺。首先要摸出海浪的规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形象,一个浪花形成,要先有涌后有浪,涌浪的形成与海底地质结构,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各域海水的颜色也不尽相同,这也是由于海底的砂岩植被等因素决定的。通过观察研究我将千变万化的波涛海浪进行归纳,我从大海波涛的形象中归纳出海的筋、骨、肉,在创作绘画时全面把握这些特质,通过不断探索,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艺发展上,力争开拓创新,推出适宜海洋绘画表现方法,利用泼墨泼彩、积墨积彩、飞白皴、留白皴、留白法、洗刷法、冲流法等几十种绘画技法相互结合,形成自我绘画形象语言。另一方面要扎实学习传统,汲取丰富营养,才能厚积薄发。向传统文化学习,向古人学习,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书籍,刻苦临习中国历史上大家的作品。研究古人对物象实施笔墨的要素,从中找准海洋绘画笔墨研究的切入点。另外向从事海洋绘画的父亲求教,传承父亲的海洋绘画衣钵。向众多前辈学习,汲取营养,取为我用。关注当下国内外各种新锐的艺术流派的表现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要以深厚传统功力打进来,以自身的绘画实力打出去,在传承开拓中,形成自身独有的艺术语言。海有习性,有时狂风卷浪,惊涛拍岸,像个疯狂愤怒的暴君。有时又碧波平静,舒卷安然,像文静温柔的少女。海有魂魄,气贯天地之间,磅礴无比,甚至有形无形、无处不在。作为画海者要将自己置身海洋博大胸怀,细细品味潮起潮落,感悟四季变迁,用最深刻的绘画语言来诠释海洋的主题。

▲《碧海推雪》

▲《飞翔》

三、海洋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自2006年起,父亲李海涛以推动中国海洋画发展为使命,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以海洋绘画研究发展的机构——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研究院的画家均来自全国各地,还有部分海外的华人致力于画海的水墨画家,到目前为止在台湾也成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分院,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创作队伍。研究院的画家风格多元素,表现手法各异,在壮大了绘画创作队伍同时,达到了学术研究的目的。中国画研究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海洋绘画为切入点,以中国水墨画为落脚点的绘画团体,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推动中国海洋绘画发展的研究机构。正是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中国海洋画派。

▲《放情波涛图》

海洋绘画的题材十分广泛,不能仅仅停留在“海景画”的层面。海洋占地球的百分之七十多,海洋又是立体的,有着山川平原,生长着无数动物植物,是地球最博大的生命空间。如果用传统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鸟三种类来划分,是传统意义上“山水画种”难以涵盖的。海洋绘画在当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欲随春浪跃龙门》

中国是海洋大国,广阔的海洋国土约300万平方公里,有着7000多个岛屿, 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千百年来人们从对海洋的崇拜中孕育出人海和谐的中国式海洋文化精神。如果说历史上古人是由于沿海地处政治文化边缘,加之封海闭关,匪患频发,荒芜贫困,以至文人士大夫多集中内地或京城,客观上促成了短视。那随着国力的增长,海疆意识的加强,海洋绘画题材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表现,在当下已然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填补这一领域学术空白的同时,应会凸显出其存在的价值。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实现新跨越的这个时代中;在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强化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有效维护海洋权益的大框架下,中国海洋画派的崛起和发展必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情愫》

▲《飞云暖翠》

超脱与冥想·海底

海底系列是李冬海洋绘画创作的一个重要单元,通过海底的神秘和静寂,表述一种自由、松弛、畅想,或是孤独、忧郁、无助的生命状态,寻求一种禅性的精神超脱,或是某种不可言喻的,一种微妙玄通的感受。

画家通过意向的艺术表现手法,形成画者与观者之间的情感联络,努力传递某种深层次的感悟,或许是对未知领域的一种向往,或许是灵魂深处的一种净化,宁静舒缓,心灵自适。

大海是生命的起源,它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物世界,也创造了地球上的生命,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海底系列为观者带来了海、天、人和谐共生的联想与认知。

▲《海底·凌虚》之三

▲《海底·凌虚》之四

▲《海底·凌虚》之五

古今对话·建筑

建筑承载着一种博大而厚重的精神,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梦想,它不仅集科技艺术为一身,还是一部部伟大的立体史书。

中国古建筑也一直是李冬非常钟爱的题材,民居、庙宇、园林、书院、戏台等各种类别的古建筑,都被他演绎出一幕幕神秘而幽远的水墨境界。

绘画当中,一个点的延续,是线,无数点的集中,是面,点是绘画的一种矢量符号,诠释着以不变应万变的艺术真谛,李冬善于以“点”式笔触营造画面,在点的集聚和凝结中展现墨彩的斑斓变化,物象的凝重沧桑。

他常以“点”式手法演绎时间与空间的穿梭、延续与遐想,用矛盾空间与动静相合的构想营造光色浑然中的意味深长。多年来,李冬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中华民族各种样式、不同功能的传统建筑进行写生,获得了大量创作素材,创作出一幅幅意境悠远的经典之作。

李冬先生在写生

古建筑绘画用艺术的特殊语言,呼吁人们审视历史的沧桑,铭刻往昔记忆,呼吁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拯救,对历史文脉的认知,守望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正是李冬从古建筑题材的绘画创作中,追溯的一种精神寄托。

▲《乾坤一戏》

▲《百年一眸》

▲《天井》

▲《老院》之二

▲《天阶》

▲《年复一年》

▲《人杰地灵》

旋律畅想·人物

除了海洋和古建筑,李冬也进行了大量写实人物题材的创作。

作为公安美术家,李冬希望在社会的艺术活动中,能不断实现文化艺术赋予的使命担当,创作更多反映当代公安精神面貌,弘扬公安干警英勇事迹的美术作品,而主题性的人物创作,更能起到这种表率作用。

▲《浩气图》

▲《姐妹花》

▲《我们从铁路来》

作为公安美术家的代表成员之一,李冬多次参与策划社会专业美术活动,在近期的全民抗疫斗争中,全国公安美术战线的艺术家们勇担使命,以笔为援,为战胜疫情鼓舞士气,提振精神,凝心聚力。李冬再次组织公安系统创作了一幅幅记录抗疫事迹的主题画作,进行了关于抗疫题材的美术作品网络展播,以墨者丹心向战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恪守着公安美术家的责任与担当。

李冬先生

除了全国公安美协主席,李冬还担任着多种社会职务,而作为公安画家,李冬从基层一路走来,有着公安干警所有的各种经历和切实感受,面对喧嚣、繁杂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群,一位美院的老师朋友曾说:“我们天天面对的对象是黑板,画板和学生,而李冬面对的更多是社会的黑暗面、阴暗面、灰暗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对社会的感受更深刻,而这种深刻也恰恰成全了他的绘画观。”对这番评价,李冬并不否认。对每一位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表现人的生存状态,李冬一直试图用绘画来表述自身的这种深刻感受,这种深刻,来自于职业的给与,而这种给与,也成就了他的绘画向前迈进。

李冬幼承家学,从5岁起就接受父亲的系统教学,但同时,父亲也主张他汲取更多优秀的风格技法,推荐他向众多前辈学习。

李冬有很多画家朋友,与他们亦师亦友,携手并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他们在一起就是我不断学习成长,不断健全,不断向艺术迈进的过程,很庆幸处在这样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当中,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当代艺术家才能有更大的迈进。”

“不似他人,不是自己”,是说在艺术成长的过程当中,不要去追随别人的影子,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艺,有自己的绘画理论支撑,同时又要敢于否定已有的成效,不断突破自我,如此才能长足地良性发展。父亲的座右铭一直指引着李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在对海洋绘画的传承与开拓中,在践行“艺术为人生”的使命里,一路成长,不断迈进。

李冬先生

艺术简历

李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美协主席;中国铁路美协副主席;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兰池书画院特邀艺术名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艺术研究工作委员会理事。被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首批“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称号,被全国公安文联评选为“文艺之星”,被中宣部、人力资源保障部、中国文联提名“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被中国网、中国海洋报提名2017年度海洋人物。担任第四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美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