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中秋佳节 / 历代中秋赏月书法

2 已有 205 次阅读   2022-09-11 19:45
中秋佳节 / 历代中秋赏月书法 

王献之《中秋贴》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书圣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官至中书令,为与族弟王珉区分,人称"大令",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中秋帖》,传为晋王献之书(又传宋朝画家米芾所临摹)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一,意即希世珍宝。行书3行,共22字,释文: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无署款。

中秋不复不得相

还为即甚省如

何然胜人何庆

等大军

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现藏故宫博物院。

《书断》中说:“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

《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

《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草书,传为东晋王献之的传世真迹,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三行二十二字,清乾隆时被收入内府,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号为“三稀”,乾隆遂以“三希堂”为御书房名。

该帖刻入《三希堂法帖》中,后由清宫流入香港,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下,有关部门以重金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帖运笔如火箸画灰,字势连绵不断,极备法度,誉称“一笔书”,是学习“二王”的珍贵资料。----《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中秋帖高清赏析】

宋徽宗《闰中秋月帖》

宋徽宗 赵佶

1082—1135

宋徽宗赵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在位初期颇有明君之气,后经蔡京等大臣的诱导,政治情形一落千丈,后来金军兵临城下,受李纲之言,匆匆禅让给太子赵桓,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赵佶《闰中秋月诗帖》纸本,楷书,横44.5厘米,纵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一,“瘦金”即有“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而又不失妩媚。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这幅诗帖,就是展现了宋徽宗“瘦金书”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赵佶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后又参合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又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观赏作品,我们发现,其线条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只是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这种书体从美学的角度讲:丽美之气袭人,婀娜多姿。在古代皇权集中制的时代,一般的情况下,肃穆、庄重、典雅和大气是皇家风格的主要特征。但是,历史似乎在动荡的宋朝发生了非规律性的扭动,从而造成了皇权和皇家审美标准的大逆转。赵佶荒废朝政、一心沉溺于书画艺术这一事实,推动了他艺术天分的表露和宣泄。而他的美学标准也随着扭动的历史现实化而变得大背传统,形成独特的一种艺术风格。这可能就是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形成的历史渊源吧!但是,优秀的艺术流派是以它优秀的艺术价值流传的,艺术的光芒不会因创造者某一方面的缺失而受到因影响。赵佶的“瘦金书”墨迹,优雅之气与瑰丽之气并重,正如岳珂在《宝真斋法书赞》称赞他的书法所言:“金缕之妙,细比毫发,殆与神工鬼能,较奇逞并于秋毫间。

米芾《中秋诗帖》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的米芾《中秋诗帖》,即《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是米芾中秋登海岱楼所作。

中秋登海岱楼作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西轮

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目穷淮海两如银

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

桂枝撑损向东轮。

海岱楼位于江苏涟水,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登览赋诗的旅游景点。米芾担任涟水军使期间,最喜欢登临游览的景点就是海岱楼,他曾将海岱楼比喻为月亮上的“广寒宫”,眺望淮河入海处辽阔壮丽的景色,颇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在本诗帖中,米芾形容海口一片水光粼粼,好似银泻大地,而天际出现万道虹光,孕育出宝贵的珍珠。在诗的后半,米芾则引“吴刚伐桂”的典故,谈到若非吴刚日复一日,不停地砍伐桂树,快速生长的桂枝,必定撑破月轮。米芾以此暗喻自己的仕途常为人所阻,无法充分施展。帖中,米芾共书诗文两次,首书后加入一行批注:“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再书后又加书“信书亦一难事”,由此可见米芾对书法严谨、认真、求好的态度。

作品欣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