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高超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苏州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在明清时期,作为江南文化重镇,文人雅士更是呈现井喷式涌现,这其中有一位诗、文、辞、赋皆工,对书法、金石之学也颇深造诣,且出身江南名门望族,是苏州莫厘王氏第二十世孙,虽然名气在今天并不响亮,但作为乾嘉时期知名学者,在清代江南文人圈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与才女曹贞秀的爱情故事更是传为一段佳话。
清 周笠 曹贞秀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王芑孙(1755—1818),字念丰,号铁夫、又号惕甫、楞伽山人,晚号樗隐老人、老铁,清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其生平大略见于秦瀛所撰墓志铭以及族弟王瑬为其作的小传《族兄惕甫先生传》,《清史列传》中也有其传。王芑孙生平著述颇丰,有《碑版广例》、《楞伽山房集》、《渊雅堂集》等。
坎坷的仕途
虽然出生于江南闻名的科举世家,但和先祖王鏊开挂一般的科场人生相比,王芑孙仕途并不顺畅,甚至可以说是坎坷,总结其一生就是一部追求科名的血泪奋斗史。从乾隆四十年(1775年)补长洲县博士弟子成为诸生开始,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皇帝巡幸天津,例开召试之典,才终“得名列试一等”,“钦赐举人出身,准一体会试”,第二年即乾隆五十四年,第一次参加会试,无奈落第,其后更是“累举进士不第”。
清 王芑孙书札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四十四年(1799年),因为这一年正值乾隆帝70岁寿辰,加开恩科乡试,无奈依然落榜。科考受挫,同时岳父曹锐被派往京城任职,王芑孙选择前往京城寻找机会。虽然前往京城,但其对前途如何并不乐观。为此作诗感怀到:“出门各有为,此行极无名。家门久荒坠,辛苦亦早更。操觚二十载,生计非所营。读书量虽满,求举术未精。区区抱微尚,徒得狷介声。狷介诚所安,宁免馁在耕。生男不得力,难为父母情。吁磋不可说,仰视天宇青。”诗中尽显落寞无奈、颓丧之感。
事实也的确如此,客居京城之际,先后受邀入董诰、梁诗正、王杰、刘墉、彭元瑞诸显宦家为幕僚,负责为诸人代笔,“司奏章之事”。身处京师繁华之地,又为显宦幕僚,虽衣食无忧,生活安定,但壮志难酬,常以诗诉志:“处贵难为富,处贱难为贫。未能境辟穀,粥饭常依人。乞食长安道,六见梨花春。残杯与冷炙,杜陵语酸辛。”不仅如此,在给友人的信中也多传达出失望、不甘之意,“昨春闱榜发,又復失之,大是惘惘。目下亦无他法,且再过明年一试。若再不得,当决计挈家南下矣。”
清 王芑孙行书诗轴 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元年(1796年),这一年因乾隆传位于嘉庆帝,加开恩科会试,可惜王芑孙依然榜上无名。四月,王芑孙以举人身份被选授为江苏省松江府华亭教谕。多年的辛苦终于得以授官,以现在的人看来,应该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实际情况却是,明清时期选拔官员最看重进士身份,举人和进士在未来的升迁和地位上具有天壤之别,二者即使做同一品秩的官,一般举人身份也不敢和进士出生的人平起平坐。如果不是经历多次会试落榜,举人都不会愿意以举人的资格去选官做的。不仅如此,王芑孙被授予的还是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的县学教谕,这样一个未入流的官职,一度还与当时的吏目、典史之类混同为“杂职”。在赴任之际,京师好友为其践行,钱塘的吴锡麒对其说道:“儒以道得民,此官不贱;学而优则仕,如日之升”,虽然是为了安慰勉励王芑孙,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士人对举人选官和教谕这一官职的不认可的。
一次次的失望使得王芑孙萌生退意,加之,其夫人曹贞秀也有“偕隐之心”。嘉庆四年,王芑孙再次奔赴京城参加会试,可惜依然不中。于是,众友人为其“纳资改京秩,补国子监典簿衔”。嘉庆五年(1800)闰四月二十三日,其父王寅熙去世,王芑孙为此丁忧解职,返归故里,结束了自己的科举求仕生涯。随后旅居扬州,任真州乐仪书院院长。晚年返回苏州,以著述终老。
清 王芑孙、曹贞秀行书楷书诗合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一生共参加了五次乡试,六次会试,历时25年之久,足见王芑孙对科举之途的执着。虽屡试不第,但并不表示王芑孙没有才能,恰恰相反,王芑孙从小就很有读书天赋。史载其“幼有异禀,年十二三,即能操觚为文”,秦瀛更是评价:“其名横鹜一世,光气照耀,不可掩抑。世之人称之无异辞。”总结其屡试不第的原因除“不屑为时俗科举文字”、“文之不从时好”是主要原因外,恃才傲物,不愿意趋炎附势也是重要因素。秦瀛就曾说道:“顾性简傲,少可多否,不肯从谀,遇公卿若平交,人又以是铁夫狂,而铁夫乃坐是益困。”清代的著名学者法式善也评价其“性拙文固醇,狂直与世忤”。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也曾说过:“铁夫之为人如其诗,峥嵘傲岸,无一字寄人篱落下,而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自有一种不可磨灭之气。”况周颐在《香东漫笔》也记述了权臣和珅因王芑孙不愿意依附于自己而奏停“明通榜”之事,“长洲王惕甫芑孙素有才名,上计时,和相欲致之门下。王拒之,不通一刺。和深憾之。会试王中明通榜,和特奏停止,将榜撤回,会试明通榜,遂自庚戊永远停止矣。”(雍正、乾隆时期,在会试落选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
清 王芑孙法时帆札(2通)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辞章之学誉海内在治学上,王芑孙反对内容空虚,逃避现实的创作,更不屑于以古代经传典籍的词意作注释和解释的训诂考据之学,认为是“空言经训,尚非探原之论”。正如其在《答翁覃溪先生书》中谈论平生为学志向时说道:“王芑孙懵学,无所知晓,生平取大意,颇不欲流连风月为词人以没世,并不欲屑屑为训诂考订家言,以幽窘于名物象数断烂无谓之中。”在他看来,真正可以探源的学问,是“古文”,也就是唐宋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提倡的以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为特征的文章形式。其对古文的推崇就连日常交友也皆是谈论古文,“旋为北游,忽忽二十年,士大夫类以诗歌相取质,莫言古文。惟无锡秦君小岘、建昌鲁君絜非、闽县龚君海峰、偃师武君虚谷,谬以相推,每见盘礴无昼夜,不参他语。”
为了“承学治古文”,王芑孙认为需要“融汇于群经,旁贯小学”和“平日修身饬行”相结合,才能最终体悟古文的精髓奥义,“夫将承学治古文……导源于身心性命之间,究观于上下天人之际,本其所不容已者发为言,而又裁之以国家之掌故、朝廷之令典,如是然后行之以马、班之法,运之乎韩、欧之体,无难易平险高下,而一归乎心之所安,与夫义之所止,非是者不为能。”
清 王芑孙行书七言联(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正是这样的治学思想,深深的影响了王芑孙的辞赋创作,才使其得以创作出《读赋卮言》这样一部在清代乃至整个赋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著作。书中主要探讨了赋的源流与流变、体裁、创作、献赋和试赋制度、注赋与和赋以及赋学之根柢等方面的问题,构成了赋学较完整理论体系。作为清代中期极具代表性的赋学批评论著,《清朝续文献通考》曾评价其为:“盖近人之善言赋,无有过于是书者。”
不仅赋学上成就巨大,王芑孙的书法也为当时士人所称颂。叶廷琯在《鸥波渔话》中评价其书法“吴门自明季以来,书家用笔皆以清秀俊逸见长。至芑孙,始以遒厚浑古矫之,遂为三百年所未有。”其书法深受刘墉的影响,王昶在其编撰的《蒲褐山房诗话》一书中即有“(芑孙)工书仿刘石庵相国具体而微”之语。
刘墉也非常认可王芑孙的书法,觉得王芑孙的楷书和元代著名女书法家管道一样升端庄大方,自由率意,“惕甫楷法甚工。此书蹊径不同,尝见管夫人与中锋书,不似松雪,又一帖,又甚似。”王芑孙在《渊雅堂编年诗稿》的《银河篇》也有“小诗宜宋亦宜唐,细楷临欧不临赵。”认为在书法上应该学习欧阳询和颜真卿的,而赵孟頫虽集晋唐书法之大成,但过于“遒媚”。
元 赵孟頫楷书张总管墓志铭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用小楷成就了爱情虽然仕途不得意,但王芑孙却在个人感情上有了收获。辞官后,王芑孙遍交天下文士,偶遇同县曹锐,同为落魄文人,二人惺惺相惜,在得知其丧偶多年后,曹锐将自己的长女曹贞秀介绍给他。王芑孙犹豫之间,曹锐随手拿出一页宣纸给他,王芑孙瞬间被纸上清秀的小楷字体所吸引,遂对曹贞秀心生爱慕之情,最终成就一段姻缘。曹贞秀,字墨琴,号长洲女史,安徽休宁人。能画梅,工书法。所临十三行石刻,士林推重,流传有诗文集《写韵轩小稿》。叶廷琯在《鸥波渔话》评价其为清朝“闺阁第一”。
在书法上曹贞秀获得了相当大的荣光,当时的书法大家刘墉对曹贞秀的书法多有褒奖之词,在为曹贞秀所书的《花蕊夫人宫词百首》所题的跋中写道:“花蕊夫人《宫词》,警拔不及王建,而婉约多风,亦自可传。此书劲健尘韵,庶几坡公所云小楷清绝,规抚欧也。”不仅如此,刘墉还亲手为她题写“写韵轩”斋号。
清 王芑孙、曹贞秀行书楷书诗合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二人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完婚,王芑孙为此写到:“甲辰八月廿五日,墨琴来归于我。嘉礼既成,披帏一笑。孰华予于岁宴,忽燕婉于良时。结契三生,深谈一夕,几岁倾吐尽矣。即事成诗,补房中之逸奏。为前秉烛,试墨琴奁中砚”,表达了得遇佳人的喜悦之情。曹贞秀也为此作了《合欢词四首》诗,诗中“不赋《周南》赋《白头》”、“煨芋煎茶伴一生”等句,传达出白头偕老,相守一生的期盼之情。
王芑孙也非常欣赏妻子的才华,在为妻子曹贞秀的别集《写韵轩小稿》所作序言中称其“无金粉之好,所好作诗写字”,且“以书称于世人”。曹贞秀善于书法,尤其擅长小楷书法,其传世之作也多为小楷作品,王芑孙曾写到:“墨琴终日写《兰亭》,小楷能摹《砖塔铭》。朝士商量争购取,冷金装拓上围屏。”传达出对其妻能以小楷临摹《砖塔铭》而引以为傲。
清 曹贞秀楷书文轴(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是一种最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小楷。曹贞秀作为一介女流,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其深厚书法功力,更显得可贵。王芑孙对其夫人曹贞秀的书法颇为得意,“余妇墨琴少而好诗,长而好书”,意思是我老婆年幼的时候喜欢作诗,长大后热衷于书法,言语中充满了“嘚瑟”之意,二人两情相悦,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欣赏妻子的才华,王芑孙还非常支持妻子舞文弄墨。其在为曹贞秀的别集《写韵轩小稿》所作序言中提到妻子在学习写诗之后,“墨琴亦自乐之,无倦色,以其自喜文字之间,自幸得托于山人”。作为旁观者的丈夫似乎内心也认为,妻子在“困苦中日不暇给”的家务生活中操持忙碌,远不如舞文弄墨有意义,甚至因此更加肯定这段婚姻。
清 改琦曹贞秀列女图册(之一)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乾隆五十六年,王芑孙将历年所作并夫人贞秀之作以次编录,题为《楞伽山人初集》:“乾隆辛亥自编初集,自春徂冬,以次毕录,并山妻《写韵轩小稿》,一囊贮之,而其背。时腊月廿有三日。”真正做到了用实际行动支持妻子的文化创作。
王芑孙从“早年心雄气盛,怀用世略”,后中年为高门显宦之家幕僚“司奏章之事”,且历经多次科举打击,壮志不酬,最后晚年与爱妻居乡,潜心著述。虽一生科举不得意,但夫妻二人琴瑟和谐,诗书契合,相知相守,直至终老,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爱情吧。
参考文献:
1. 眭孜:王芑孙研究[D].复旦大学文学院,2007年.
2. 黄仲舒:王芑孙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建:从江南科举世家到近代科技名门:苏州莫釐王氏家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詹杭伦:《清代律赋新论》,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 年版。
4.《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5.《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三》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6.(嘉庆)钱思元撰、钱士锜补:《吴门补乘》
7.(清)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补编·王惕甫墓志铭 》
8.(清)王瑬:《壑舟园初稿·族兄惕甫先生传》
9.(清)王季烈:《莫厘王氏家谱》
10.(清)王芑孙:《渊雅堂全集》
12.(清)李伯元:《南亭四话》
13.(清)况周颐:《香东漫笔》
14.(清)叶廷琯:《鸥陂渔话》
15.(清)曹贞秀:《写韵轩小稿》
16.(清)施淑仪:《清朝闺阁诗人征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