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书接上文,上回说到唐寅师从沈周后,自己的能力是大大的提高了,于是开始有点懈怠联系。老师沈周巧设计,给了唐寅当头棒喝,自此唐寅更加的潜心练习。这才有了唐伯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今天我们来讲讲这“明四家”。
(沈周像)
我们先讲讲四人中资历最老的人,也是唐寅的老师――沈周。沈周出生在书画世家,无论是自己的父亲还是自己的曾祖父在这个方面都有着相当深的造诣,家族也是凭借着书画,在乡里小有地位。
沈周性格高傲,看不惯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极力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于是一生都没有参加科举,而是在家中读书作画。不仅是学富五车,交友甚广,而且待人更是和蔼可亲,颇受大家的尊敬。
因为在书画上造诣高深,求画之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村中野夫,凡是来求画的都不拒绝。甚至是有人访了他的画,希望他盖上他的印章都不拒绝。曾有一曹太守,新修建了一座花园,想找画家给庭院作画,于是搜罗画家,而沈周就在列表之中。
(沈周作品)
太守派人――“隶往摄之”,沈周忙说:“不要惊动我的母亲,我晚上就过去,肯定不会拖延的”。朋友得知很生气,质问沈周太守这样偏低你,你为何还要前去给太守作画。沈周哈哈一笑:“能找我来作画,那是对我的一种认可,哪有什么贬低不贬低的”。
因为沈周这样的性格,他的作品也流传最为广泛,民间的盗版也最多,文征明称他是“神仙中人”。
(文征明)
同唐伯虎一样,文征明也是沈周的学生。和唐伯虎年龄相仿,都是出生在成华六年间。不同于唐伯虎落魄家族,文征明出生在武官家庭。文征明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生性比较迟钝,一直到七岁还不会说话,还好他父亲一直相信他是一个大器晚成之人。
不知是文征明真的迟钝,还是别的原因。从弘治十年(1497)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正德十一年(1516)考了七次,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弘治十一年第二次和唐寅一起参加的考试,最终唐寅考试应天府第一,对文征明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文征明作品)
后有幸被朝中大臣推荐,结果也是混了个一官半职。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官职调动频繁,自己打小就跟着父亲东奔西跑,后来师从沈周学了一手好画。但是因为自己性格使然不事权贵,尤其是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做官不久就辞职游历山水,把吟诗作赋、广交好友作为人生一大乐事。
文征明与唐寅的性格相差较大,一个是稳重老实,一个是放荡不羁,但是这些阻挡不了他俩之间的兄弟情谊。
(仇英)
在这四人中,唯独仇英是出生在平民家庭。大致是在正德初年人士,是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因为家境贫寒,所以仇英年轻的时候做过漆工、画瓷匠,甚至还给别人彩绘楼宇。后来偶遇文征明,文征明很是器中他,经常和他一起探讨文学。后又跟随周臣学习作画,就此也和唐寅结为同门师兄弟。
仇英年轻的时候,靠给别人做漆工,打下了很好的绘画功底。但是也影响着仇英,初期的个人风格不明显,但是在模仿别人上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张择端作的《清明上河图》后来在仇英的模仿下,不仅高度还原了原画作,而且加入了自己的风格。
(仇英作品部分图)
在中国历史上,出身贫民家族,但是最后成为绘画大师的真心不多。仇英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天赋,虽然出身卑微,但是成就斐然。
在这几人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当年宁王叛乱,曾欲招揽众人前往宁王府做谋士,但是都被巧妙化解,当然都是后话!其中具体细节始末,待到明日一一道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